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混凝土泵送高度超过300m之后,混凝土泵送时间增长、泵送阻力增大,混凝土在高压状态下易出现离析堵管现象,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黏度和良好流动性之间的矛盾、保塑性差与超高泵送高保塑性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武汉中心工程C60自密实混凝土最大泵送高度为410.7m,混凝土性能指标确定和泵送系统的配置存在一定困难。以武汉中心工程为例,介绍了超高泵送关键施工技术,有效确保了混凝土可泵性。  相似文献   

2.
高程泵送混凝土处于高泵送压力下进行泵送输送,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优良,在无离析、泌水的同时混凝土应该具有足够的缓凝性能,这要求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高可泵性,同时具有高强度、高体积稳定性与长期耐久性,由于主塔实心段为大体积混凝土,因此又必须采取温度控制措施。本文对悬索桥机制砂C50高程泵送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从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应用角度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张继先 《混凝土》1995,(2):15-20
泵送混凝土迄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泵送混凝土的应用日益广泛,已经成为当前混凝土工程的一种主要施工方式。泵送技术不断改善并有所发展。然而,泵送混凝土所固有的矛盾依然变化不大,仍然缺乏克服这些矛盾的有力措施。为了给研究泵送混凝土的各种设计参数提供指导,就需要在对这些矛盾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泵送混凝土改性的方向进行探讨。 混凝土的可泵性对泵送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具有重大的影响,泵送混凝土最终的强度与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运输及浇筑过程中能否保持不出现分层离析,成为最密实的拌合物。新拌混凝土性能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可泵性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对混凝土的施工和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集中反映了新拌混凝土的物理特性。根据泵送混凝土的实践经验和研究 ,一般认为可泵性包括流动性、稳定性、管道阻力三方面内容。目前 ,国内许多方法测定新拌混凝土可泵性 ,可是 ,各种试验方法都是在特定条件下 ,测定混凝土拌合物某一方面的性能 ,不是可泵性的全部性能。直接测定可泵性的方法不少 :国外曾用泵压直接反映混凝土的可泵性 ,但该方法不适合常规试验。另一种采用模拟泵送 ,通过千斤顶加载 ,测得最大力 ,但该方法设备结构复杂 ,也不利于推广。近年来 ,有些研究者把流变学…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出现许多可泵性差而耽误工程进度甚至影响混凝土质量等现象。本期特别策划一期影响泵送混凝土可泵性的因素,邀请行业专家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1.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有哪些因素?2.泵送机械和设备对混凝土泵送性有何影响?3.高性能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泵送特点?4.如何改善混凝土可泵性,泵压不稳、堵塞、增强混凝土可泵性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混凝土可泵性是指混凝土拌合料在泵压的作用下,能在输送管道中连续稳定地通过而不产生离析的性能。混凝土可泵性主要取决于拌合料本身的和易性。在实际应用中,混凝土的和易性往往根据坍落度来判断,坍落度越小,要求的泵压越高。当坍落度小于5 cm 时,摩擦阻力很大,虽然可以通过提高泵压(约5 MPa)来实现泵送,但在此高压下,混凝土极易析水,最终使管路堵塞。但如果坍落度太大(如20cm 以上),虽然泵压降低,拌合料的离析现象很明显,也会造成管道堵塞。因此,许多国家都对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作了规定,一般认为在8~20cm范围内较合适,具体的坍落度值则要根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人工砂配制高强度C60泵送混凝土,解决人工砂高强度混凝土在高扩展度(600mm)、高温季节3~4小时,离析沉底可泵性差现象;减少管道的摩擦及混凝土自身重力、泵送压力造成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粘性增加;有效避免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裂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的增长,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其技术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泵送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人们对泵送混凝土技术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采用泵送剂方法改善混凝土性能是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泵送剂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泵送摩擦力、混凝土离析及坍落度损失,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可泵性,又可改善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本文主要讨论了泵送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9.
结合甘肃地区首次应用高强钢纤维泵送混凝土的实际工程,介绍了用粉煤灰、矿粉双掺配制C60钢纤维泵送混凝土的技术关键,并通过优化配合比,解决了该混凝土粘度与可泵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泵送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抗离析和抗泌水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在泵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离析和泌水现象,进行了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分层度试验和压力泌水试验;通过对原材料的控制以及外加剂的选择,提高了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可泵性,并将其应用于的现场施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高温高强度工程陶瓷的加工机理与金属材料加工机理的差别。文中提出了高温高强度工程陶瓷材料SiC的机械加工工艺,讨论了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9)
<正>建筑事务所Hamonic+Masson&Associés设计了一个新的社区发展方案——High Garden,以重塑巴黎郊区。该混合功能项目位于吕埃尔-马尔迈松阿森纳生态区的一处棕地,属于巴黎第一个郊区环线,距离城市西部大约8公里远。该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吸引人的社区,以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该地区规划建有一个新的地铁站,将成为Grand Paris Express交通系统发展中的一环,从而为城镇和周边城市发展、住房和服务的需求创造出一个新的维度,这也是阿森纳生态区的发展核心。  相似文献   

13.
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砼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砼技术的发展,高强已不再是砼的首要指标,而越来越多地强调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经济性的统一。本文作者着重介绍应用粉煤灰砼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探讨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砼的社会经济意义,性能,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乃谦 《建筑技术》2004,35(1):20-23
混凝土100多年来的应用与发展过程也是强度与性能不断提高的过程。按其强度和性能提高划分其发展过程,混凝土可以简单地划分成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最重要的是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性能,故高性能混凝土成为今后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内掺硅粉对混凝土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总结出内掺硅粉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规律;研究了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规律;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5~25mm碎石,内掺7%硅粉,水胶比0.219,掺加适量的聚羧酸复合缓凝高效减水剂,可配制出C110高强度大流动性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
对空间的批判是本项目设计的起点。板式教学楼和宿舍是过去一个时代的产物,国内现行的中小学设计规范和办学模式强调更多的是保障性内容和教学功能的完整性,对学校在非教学功能上的需求没有明确要求,而原本很重要的人的感受和丰富空间的必要性,已经被很多人完全忘记了。  相似文献   

17.
高强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与浇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覃维祖 《建筑技术》1999,30(1):17-18
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因其水胶比都很低,给配制与施工带来如下现象:水泥标号的“标志”作用淡化,矿物掺合料的作用显著改善,拦合物的高粘聚性、混凝土的收空和徐变性能的变化等,这些现象都值得施工人员注意。  相似文献   

18.
赵若鹏  成先红 《工业建筑》1997,27(10):41-46,57
研究了Li渣掺量和减水剂对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总结出混凝土强度与灰水比、Li渣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水灰比在029~030范围内,内掺10%~30%的Li渣,用水量不多于170kg/m3,NF 2 6减水剂的掺量不小于15%,可配制出C80高强度大流动性混凝土;并进行了掺Li渣与掺硅粉混凝土的强度比较,分析了Li渣对混凝土的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研究水蒸发空调在高温高湿地区的运行效果,本课题组自主设计安装南宁市某客运站空调及热水工程项目。经测试研究表明,水蒸发冷却技术耦合地源热泵技术用于高大空间场所,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PM2.5,实现5℃以上降温效果;室内温度降低至27℃之内和相对湿度降低至70%之内,基本实现舒适候车环境;相比传统空调+电加热制取热水,该客运站的空调热水系统初投资可节约48%,运行费用可节约81%左右;环境效益分析表明每年可节约标煤213.4 t,减少排放527 t CO2、4.27 t SO2、2.1 t粉尘,为人类节能减排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轴压比下焊接环式高强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裂缝发展过程及发展规律,对9个1/2模型的焊接环式高强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和1个1/2模型的普通非闭合箍筋约束的高强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水平加载试验。试验表明:焊接环式高强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的裂缝发展比较缓慢;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核心区混凝土弯曲裂缝出现滞后,受压区的竖向裂缝增多;配箍率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极限荷载略有下降;该类柱表现出理想的弯曲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