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巍 《河南建材》2015,(3):175-176
通过分析传统非生态护坡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生态护坡的内涵及发展状况,探讨了不同类型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郭英 《居业》2021,(9):88-89
生态护坡对于提升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治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护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河道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抗洪能力,对于提高水利工程安全性和结构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水利工程河道整治过程中,利用好生态护坡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从河道生态护坡工程的主要功能入手,结合具体的案例对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做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3.
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传统混凝土护坡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介绍了三维植被网护坡和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在天津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分析了这两种生态护坡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及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谈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技术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阐述了生态护坡的内涵以及生态护坡技术的设计原则,介绍了植物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和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等三种生态护坡技术,分析这三种护坡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列举了生态护坡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将生态护坡的施工技术运用到水利工程中,能很好地改善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由于其技术的综合水平比较高,还能给河道治理起到有效的生态护坡作用。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增多,相关部门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落实生态保护政策,加大对河道的监管力度,使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进行,促进双方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对河道的生态护坡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对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对"水环境"的渴望,希望在一个绿色环保的环境中生存。拥有一个优美和谐的水环境成为我们的一种强烈的共识,也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而城市化河道建设也证实对水的功效,河道护坡的生态发展在选择和确立的护坡型式上是对自然的尊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意义,对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优化路径,如贯彻绿色理念、注重观赏价值和加强管理检测等方法,促进水利工程相关从业人员可以更加重视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河道是自然系统中重要的水文要素,对于水资源的涵养、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河道边坡面临着严重的侵蚀和破坏风险,给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环境稳定性带来挑战,基于此,探讨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及其应用原则,通过科学的施工和管理,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护坡在河道的行洪、排涝、堤防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做出了成绩,但我们却忽略了它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环保意识逐渐加强,生态护坡技术理念应运而生。生态护坡不但具有传统护坡的功效,而且融合了河道的景观、文化和生态多个方面的内涵,共同营造出和谐的生态水利环境,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阐述了传统河道整治中护坡形式,介绍了生态护坡技术的发展情况,简述了生态护坡的机理与类型,最后提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传统护坡生态化改造方案研究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华 《山西建筑》2011,37(2):213-214
结合杭州市近年来部分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生态护坡技术的实践经验,对比传统河道护坡应用现状,探讨了河道生态护坡改造的主要途径及实现的结构形式,并进行了问题分析,以期河道生态护坡技术能有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植物固坡的力学简析   总被引:59,自引:21,他引:59  
讨论了植物固坡中的有关力学问题,着重分析了树根抗拉性能、生长方向与土坡稳定性的关系,探讨了固坡植物与人工结构物共同作用的问题,指出植物固坡的双向作用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与工程相结合,制备出粉煤灰掺量为0~36%的生态环保型混凝土,并对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变形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保型混凝土的上述4种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且能较大程度降低工程造价。还详细分析了粉煤灰对上述4种性能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制备生态环保型混凝土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高寒高海拔地区岩质陡边坡JYC生态基材护坡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川西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提出川西高寒地区生态护坡的植被配置模式;通过一系列室内外试验,成功地研发一种适宜于高寒地区岩质陡边坡植被恢复的新型JYC生态基材;利用正交试验,研究生态基材的组分构成和配比,并重点分析生态基材各组分与草种生长的耦合关系。3年多的现场护坡试验表明:JYC生态基材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与锚杆、铁丝网和植物根系组成复合的生态–工程结构,并与岩质陡边坡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确保基材自身和边坡浅表层的稳定。经过反复的雨水冲刷和严寒考验,基材流失量极少、无垮塌现象,证明JYC生态基材具有较好的耐旱抗冻性和抗侵蚀性。现场取样测试表明:JYC生态基材的养分含量较高,全氮含量大于0.2%、有效磷含量大于20 mg/kg、有效钾含量大于200 mg/kg,有机质含量大于5%,属于肥力较强的基质,能够持续提供给植物生长10 a以上的养分。掺入高分子材料和磁性肥料的JYC生态基材护坡技术比喷锚支护、喷混植生等边坡防护方法更加环保、经济,是高寒高海拔地区岩质陡边坡植被防护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外露金属腐蚀及其对结构内部钢筋腐蚀的影响是耐久性设计与施工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介绍了钢筋混凝土阴极保护方法的原理及技术要点,评述了该方法对混凝土结构的外露金属(暂时外露的预留钢筋,永久性外露的钢构件、金属护栏和固定其他附属设施的螺栓等)及其内部钢筋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震引起的边坡灾害风险分析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和讨论在由地震引起的边坡灾害风险分析中的一些实用技术和方法,给出频度分析和影响分析中的具体步骤。为使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法更加容易和更加有效,首次提出“临界线”这一新的概念。在计算边坡破坏概率时,只要求计算模型的“临界线”,不用对每一个随机采样点进行安全分析。在评价边坡破坏后可能引起的经济损失影响分析中,关键在于如何正确估计从边坡流下的土石运动速度、到达范围及堆积形状等数据。提出用DDA模拟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DDA模拟不仅可以计算复杂边坡模型的破坏概率,而且可以得到该边坡破坏后从边坡流下的土石运动特性。对一些已破坏边坡的DDA模拟结果表明,计算出的土石运动特性与实际结果基本吻合。因此,提出的方法可适用于地震引起的边坡灾害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盐渍土对建筑物的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盐渍土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以含氯盐和硫酸盐为主。讨论了盐渍土对建筑物的腐蚀及其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保护环境,开发利用废弃混凝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国内外对废弃混凝土研究、开发利用情况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定量研究了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喷射施工过程中,喷射压力、供水量及所用土壤质地对植被萌发生长及基质混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出苗率、后期生长高度及最大收缩率随喷射压力的增加而降低,随供水量的增加而提高;(2)基质混合物抗剪强度与回弹率表现为随喷射压力的增加而提高,随供水量的增加而降低;(3)喷射压力、供水量及土壤质地对基质混合物的侵蚀影响不显著。试验条件下,各处理类型的基质混合物的产砂量变幅均为超过5%;在相同的工艺控制条件下,基质混合物所用土壤质地不同,植被出苗率、后期生长高度及基质混合物最大收缩率、抗剪强度、回弹率均有较大差异,且受工艺控制条件改变的影响程度不同。以植被出苗率、后期生长高度及基质混合物的最大收缩率、抗剪强度、回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喷射施工的效应模型,该模型中包括了喷射压力、供水量及基质混合物所用土壤的质地指标。以上研究可为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的喷射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柔性防护系统条件下山区矿山边坡稳定性问题,利用弹塑性理论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并对边坡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柔性防护系统可有效地提高边坡安全系数,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纤维模型是结构非线性分析中模拟精度较高的一种有限元模型,由于采用材料单轴本构关系模拟结构单元的非线性特性,材料滞回模型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其非线性反应计算的精确性。选取纤维模型中典型的6种混凝土和3种钢筋滞回模型,用不同的材料滞回模型组合模拟了24组柱子的拟静力反应,并将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峰值强度、初始刚度和能量耗散能力等三个指标统计评估了不同滞回模型组合的精确性。分析表明,采用基于Kent-Park-Yassin混凝土滞回模型和基于Giuffre-Menegotto-Pinto钢筋滞回模型组合的数值模拟结果的统计值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值最小,建议在结构非线性分析中首选此种模型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