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采用MIG焊焊接超高强钢35Cr Mn Si A,对热处理前后焊接接头组织进行分析,并对热处理后焊接接头进行了硬度测试、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及断口分析,从而研究分析了35Cr Mn Si A的焊接性。结果表明:焊态下,焊缝区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热影响区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热处理后,焊缝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热影响区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焊接接头焊缝区的硬度高于热影响区和母材;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为1640.8 MPa,伸长率为9.2%,焊缝区冲击功为37.6 J,焊缝区的冲击断口为混合断口。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测试研究焊后热处理和同步预热对Ti-23Al-17Nb(原子分数,下同)合金CO_2激光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头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低,焊后真空热处理提高接头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仍低于母材;同步预热接头室温强度和塑性与母材相当,高温强度与焊后热处理效果相当.组织分析显示,焊缝存在两个腐蚀衬度区,组织为B2相,热影响区晶粒由熔合线到母材逐渐细化,焊后热处理和同步预热改变β相基体上α2相的析出.  相似文献   

3.
用自动TIG焊在不同的焊接工艺条件下对35CrMoA钢进行焊接,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焊接接头热影响区金属的显微组织,测试了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如焊前不预热,焊后不保温缓冷,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组织较粗大,得到较多的马氏体组织,硬度较高,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较差;焊前预热,焊后保温缓冷,并采用较小的焊接电流(100A),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组织细小,分布均匀,硬度分布合理,热影响区冲击韧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TIG焊焊接高强贝氏体钢,并分析其组织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由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及临近的母材组成,其中热影响区又分为淬火区和回火区,淬火区又包括粗晶区和细晶区.焊缝金属主要由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少量条状贝氏体组成,呈明显的柱状晶分布.在不预热及进行焊后热处理的情况下,抗拉强度仅为母材的25%左右,为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5.
采用氩弧焊焊接TA2钛板,然后对焊态和焊后热处理后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A2钛板氩弧焊接头的焊缝宽度约为6 mm,热影响区宽度约为4 mm;焊缝组织主要由β等轴晶+内部针状α马氏体+少量α′马氏体构成,热影响区组织主要由α板条晶粒构成;焊缝硬度最高为195 HV0.5左右,电阻率比母材高且残余应力最大,横向和纵向残余应力分别达到500 MPa和225 MPa;经550℃焊后热处理后,焊缝晶粒尺寸与焊态基本一致,热影响区晶粒显著变小,焊接接头硬度显著增加,电阻率和残余应力都有所降低;经600℃焊后热处理后,焊接接头晶粒尺寸、显微硬度、电阻率与焊态基本一致,残余应力显著减小;经650℃焊后热处理后,焊接接头晶粒尺寸显著长大,显微硬度和电阻率降低,残余应力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热处理对手工电弧焊新型贝氏体耐磨钢板的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后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焊接接头强度影响较小,焊后300C低温回火和900C正火 300C回火处理可以提高接头热影响区的冲击韧度。该耐磨钢板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手工焊后焊缝组织主要为铁索体和少量珠光体组织,热影响区组织为新型贝氏体组织,熔合线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TIG焊)打底,焊条电弧焊(SMAW)填充、盖面的焊接工艺对输送H_2S介质压力管道(20钢)进行维修焊接,并对其焊接接头进行720~750℃下保温1h的焊后热处理.对热处理前、后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20~750℃×1h热处理使焊缝区与热影响区成针状分布的魏氏组织铁索体晶粒得到细化,并使其呈退化形态;焊缝区、热影响区与母材的显微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大幅度提高,断裂均处在远离焊缝的母材上.焊后热处理有效地降低了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改变了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使其分布趋于"均匀",拉应力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TC4钛合金电子束焊接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玉  屈金山  陈文静  潘全喜 《焊接》2007,(10):38-41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方法进行TCA钛合金的焊接,借助OM、SEM设备观察焊缝金属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测试了焊接接头硬度并进行了冲击试验,分析了焊接接头性能、显微组织及焊缝中气孔的形成。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电子束焊焊接TCA钛合金时,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中较粗大的原始β相一部分转变为过饱和的针状马氏体;焊缝中心有少量的针状α’相,并形成了编织状α组织;焊缝金属的硬度值比母材金属的高,但冲击韧度比母材金属的低。  相似文献   

9.
《铸造技术》2016,(8):1713-1716
采用自制药芯焊丝对H13(4Cr5MoSiV1)钢模具进行焊接修复。用洛氏硬度计、显微硬度计及金相显微镜研究了H13钢的不同焊接材料及焊前预热处理工艺对焊缝组织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药芯焊丝焊接接头母材及焊缝显微硬度接近,且焊接接头晶粒细小,硬度分布均匀,有效减少了焊缝及热影响区(HAZ)的应力集中现象。自制药芯焊丝中合金元素含量较高且含碳量低,易形成等轴晶粒细化焊缝组织,提高焊缝金属耐磨性。同时,焊前预热工艺可延缓焊后焊缝冷却速度,降低焊缝热影响区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10.
30Cr13为马氏体不锈钢,含碳量较高,同质焊缝及热影响区焊态下为马氏体组织,有较大冷裂倾向。通过对12 mm厚30Cr13钢板的焊接结构进行焊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选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材料的条件下,严格控制焊接工艺,通过焊前预热及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满足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TC4钛合金的电子束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工艺焊接TC4钛合金,通过显微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以及进行冲击试验,分析了焊接接头显微组织、性能以及焊缝中气孔的形成。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电子束焊焊接TC4合金时焊缝中有气孔产生.焊缝金属的硬度值比母材金属的高,但冲击值低于母材的;焊缝和热影响区中较粗大的原始β相一部分转变为过饱和的针状马氏体;焊缝中心有少量的针状α'相,并形成了编织状α组织。  相似文献   

12.
35CrMoA+S275NL异种钢焊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友谊  孙学杰  冉传海 《电焊机》2011,41(12):57-61
在不同的焊接工艺条件下,用自动TIG焊对35CrMoA+S275NL异种钢进行了焊接.通过焊接接头试样,分析了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的显微组织,并测试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焊接工艺条件下,均能获得冶金结合良好的焊接接头,当焊接电流为100A、焊前进行150℃预热时,获得焊缝金属的组织更细小,非金属夹杂物和...  相似文献   

13.
采用TIG焊,通过改变焊工艺参数,对厚2.4 mm的TC4钛合金板材施焊.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焊接接头显微组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拉伸试件断口形貌.用万能试验机测定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历TIC焊接热循环后.焊缝组织为针状马氏体α′;热影响区组织不均匀,距焊缝较近的区域为α′,远离焯缝处为α+少量α′,拉伸试件断...  相似文献   

14.
焊后真空热处理对BT20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伟  巩水利  陈俐 《焊接》2003,(6):21-24
研究了焊后真空热处理对BT20合金CO2激光和YAG激光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热处理前,BT20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基本与母材相当,而接头各区域的显微硬度高于母材。焊后真空热处理能显著降低激光焊接接头中的残余应力并改善其分布状态,同时对焊接接头的性能影响不大。焊后真空热处理对YAG激光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较CO2激光焊接接头敏感,其原因在于焊后真空热处理对YAG激光焊缝中的α'针状马氏体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李娟  张佩瑶  王刚  刘山  丁严广 《电焊机》2023,(12):28-32+112
对SA517 Gr.B采用埋弧自动焊(SAW)的焊接接头进行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分布特征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F76A2-EG-M4埋弧焊材,匹配适当的焊接工艺参数,结合焊前预热、后热等工艺措施,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优良;显微硬度最低点位于热影响区,说明受焊接热循环的作用热影响区出现了明显的软化现象,接头淬硬倾向不明显;焊缝和热影响区冲击断裂特征主要为剪切断裂,韧窝形貌,剪切断面率分别为90%和80%;焊缝组织以细小的针状铁素体为主,而热影响区组织以回火索氏体为主,析出了大量的碳化物,导致了冲击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对35CrMnSi超高强度钢进行了惯性摩擦焊试验研究,对热处理前后焊接接头组织、显微硬度进行分析测试,并对热处理后焊接接头进行了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及拉伸断口分析。结果表明:焊后接头焊缝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热力影响区组织为细小的马氏体、索氏体、珠光体和铁素体混合组织;热处理后焊缝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与少量铁素体;摩擦焊接头焊缝区的硬度高于热力影响区和母材,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硬度趋于一致,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大于1 890 MPa,断后伸长率大于7. 5%,焊缝区拉伸断口为混合断口;焊接接头冲击吸收能量大于18. 5J。  相似文献   

17.
对7 mm厚Ti180双相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采用不同焊后热处工艺(550~700℃,8 h),研究热处理温度对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Ti180电子束焊接头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残余β相上生成纳米级针状α相和球状亚微米级颗粒Ti5Sn3。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次生针状α’相逐渐减少,纳米级针状α相逐渐粗化,球状亚微米级颗粒逐渐回溶,使得接头的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逐渐减小。此外,接头的常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逐渐下降,而高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整体上呈现随热处理温度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热处理参数为550℃、8 h时,Ti180焊接接头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且焊后热处理可以显著减小Ti180焊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在热处理温度为650℃时,接头的残余应力消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激光填丝焊接方法并采用自主开发设计的钛合金药芯焊丝,进行TC4钛合金板的焊接,对获得的焊接接头进行850℃保温2 h后随炉冷却退火工艺处理,并与焊态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态焊接接头焊缝中由αp相、αs相集束及点状分布的残留β相构成,没有发现焊态焊缝中的α’马氏体组织;热处理态焊接接头强度降低但断后伸长率和常温冲击韧性增加;热处理态焊接接头拉伸断口由大量撕裂唇包围,韧窝深且均匀,呈微孔聚合韧性断裂.通过XRD测试发现焊态焊缝中主要由α’马氏体组成,还有少量极弱的多角度α相衍射峰,而热处理态焊缝中α相衍射峰中心角度位置与焊态焊缝中α’马氏体一致,另外还发现了较为明显且尖锐的β相(110)衍射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焊前退火和调质2种热处理工艺对440C不锈钢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2种状态下的组织演变规律、接头拉伸力学性能和硬度分布特点. 结果表明:2种热处理状态的板材经过电子束焊接后,焊缝成形良好,焊缝区域均为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织,呈现出非平衡凝固组织,碳及合金元素以固溶形式存在于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中,焊缝区域硬度达到398 HV. 焊前经调质热处理后,母材基体由铁素体转变成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同时部分碳化物固溶在基体组织中,使基体组织硬度提高了60%. 与焊前退火态相比,焊前调质热处理板材经电子束焊接后,可使焊接接头抗拉强度提高20%,焊接热影响区硬度提高35%,但接头的塑性变形能力有所下降,断裂均发生在热影响区.  相似文献   

20.
针对ZTC4钛合金铸件中出现的裂纹、夹杂等铸造缺陷,对其进行氩弧焊补焊工艺及接头组织性能评价研究。研究发现,补焊后的试板未发现气孔、裂纹等缺陷,焊缝组织由大量针状α′和β相组成;采用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能最大程度地减小焊接残余拉应力,防止焊接裂纹的产生;预热焊接+热处理接头的室温拉伸性能最好,与母材相当,室温冲击性能超过母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