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支链醇生物柴油油酸异丙酯作为降凝剂,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油酸异丙酯作为一种典型的支链醇生物柴油,对改善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将油酸异丙酯与柴油降凝剂复配,将其应用于地沟油制生物柴油,结果表明,油酸异丙酯与聚α-烯烃柴油降凝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协同降凝作用,取得了较好的降凝效果。同时还研究了支链醇生物柴油降凝机理,并对协同降凝作用提出了观点。  相似文献   

2.
赵文凯  朱静  宋菊玲  孙明珠  吴永红 《当代化工》2010,39(2):141-143,146
以废油脂为原料通过酯交换法制备了生物柴油,测定其凝点为-2℃,闪点为114.5℃,说明生物柴油比-10号柴油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其凝点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采用不同的方法改善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结果表明以生物柴油降凝剂及-10号柴油对生物柴油进行混合降凝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生物柴油的凝点,并使其低温流动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酸高级醇酯的合成及对柴油的降凝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高级醇酯类降凝剂。对聚合条件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单一聚丙烯酸酯和混合聚丙烯酸酯对0#和10#柴油的降凝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原 《浙江化工》2006,37(2):42
日本Yonemoto研究组近日开发出一种生产生物柴油的替代催化工艺,该工艺在缓和条件(50℃和0.1MPa)下操作,可避免与碱催化剂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索习东  韩生 《上海化工》2011,36(12):1-3
生物柴油是可再生清洁燃料,能够减缓人类对石化柴油的依赖,然而生物柴油凝固点和粘度相对较高,低温流动性较差,冬季低温环境下结晶体易堵塞发动机管道和过滤器,使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主要综述了生物柴油的性质、特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及其研究方法。并对生物柴油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讨论和介绍了支链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性质、应用等问题,特别提出了它们在日用化工上的一系列应用实例。为我国日用化工开发新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在单质碘的催化作用下,玉米油和甲醇反应合成生物柴油。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用量和醇油摩尔比各单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温度为70℃,催化剂用量为玉米油质量的0.5%,醇油摩尔比为6:1,生物柴油产率为75.27%。  相似文献   

8.
油酸与异丁醇在离子液体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制备油酸异丁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醇酸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酯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测定凝固点、冷滤点、粘度来考察脂肪酸异丁酯对生物柴油的降凝效果。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2%,醇酸体积比2∶1(摩尔比6.8∶1),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 h,转化率达到95.6%。降凝实验结果表明,把一定量的脂肪酸异丁酯添加到生物柴油中可有效地降低生物柴油的凝固点、冷滤点,改善其低温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9.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复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伟  杨湄  刘昌盛  黄凤洪  黄庆德 《应用化工》2007,36(10):964-967
采用碱催化法制备菜籽油生物柴油和棕榈油生物柴油,对其主要品质指标进行分析;考察了添加不同的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及其复配物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能够改善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将其进行复配后,能表现出协同效应,取得更好的降滤效果,尤其能使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高的棕榈油生物柴油冷滤点降低8℃;不同生物柴油对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或其复配物感受性存在较大差异,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高,且脂肪酸甲酯种类较多、分布较广的菜籽油生物柴油对单一低温流动改进剂感受性好,而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高,且脂肪酸甲酯种类分布较集中的棕榈油生物柴油对复配物感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吕涯  陈淑芬  苏乙珉 《上海化工》2007,32(12):25-29
生物柴油是典型的绿色能源,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与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含量及分布有关,还与脂肪酸酯支链程度有关。综述了改善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方法,分析了降凝剂对生物柴油的降凝机理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生物柴油是一种对环境友好、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料,它的应用可以减少人类对矿物燃料的依赖,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利用油皂脚制备了生物柴油,开发了"一步法酯化"新工艺.分析检测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达到了商用柴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种新的合成方法,以苯甲醛和乙腈为原料,以氢氧化钾为碱催化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并以乙腈作为溶剂来制备肉桂腈。针对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与缩合反应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较好的缩合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钾对于此缩合反应是一个良好的碱性催化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是经济性最佳的相转移催化剂,而且反应时间短,后处理简单,收率高,可达到降低肉桂腈生产成本的要求,易于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异龙脑与苯酚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选择性烷基化反应,再经催化氢化还原得到龙脑檀香产品.本文还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物料配比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也考察了反应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氢化反应结果的影响,优化了产品的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14.
生物柴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柴油是绿色可再生能源,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和使用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然而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差,限制了其发展。从柴油降凝剂、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这两方面改善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作为生物柴油潜在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开发专门针对生物柴油降凝剂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从市售石化柴油降凝剂中筛选出对生物柴油有降凝效果的6种降凝剂,考察了6种降凝剂的添加量对于降凝效果的影响.对降凝效果较好的降凝剂进行复配研究,筛选出复配效果好的组合,对于降低生物柴油冷滤点的降幅达到5℃.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对生物柴油冷凝后的晶体形态进行了观察分析,从而对生物柴油结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腺苷的合成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次黄嘌呤为原料与三氯氧磷反应制得 6 氯嘌呤 ,收率为 90 .0 % ;6 氯嘌呤再与四乙酰核糖缩合、氨解制得腺苷 ,收率分别为 75 .0 %和 6 6 7%。三步反应的总收率为 45 %。实验验证 :缩合反应的最佳温度为 130~ 140℃ ,氨解反应最佳条件为 :用 0℃饱和氨甲醇溶液 ,加热至 10 0℃氨解 10h。产品经TLC、IR、1H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17.
文章叙述脂肪醇与环氧化合物进行反应生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该醇醚是典型的多功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文章介绍醇醚的合成工艺、反应条件及催化剂。此外,还对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及普利斯王业公司开发的釜式和卧式反应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利用大豆毛油与甲醇在超临界条件下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考查了反应温度、压力、醇油摩尔比和反应时间对大豆毛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得到最优反应条件:温度320℃,压力10MPa,醇油摩尔比10∶1,反应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19.
Biodiesel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FAME]) is produced from various fats, oils, and greases (FOG) using catalytic transesterification with methanol. These fuels have poor cold-flow properties depending on the fatty acid (FA) composition of the parent FOG. Improving the cold-flow properties of biodiesel will enhance its prospects for use during cooler months in moderate temperature climates. This work is a study on the use of skeletally branched-chain alkyl esters (BCAE) composed of the isopropyl, n-butyl, and 2-ethylhexyl esters of iso-oleic acid isomers (iPr-iOL, nBu-iOL, and 2EH-iOL). These BCAE additives were tested in blends with linear-FAME (L-FAME) derived from soybean oil (SME), lard (LME), tallow (TME), and sewage scum grease (SGME). Binary L-FAME/SME admixtures were also studied. Admixtures were tested for the effects of the additives on cloud point (CP), pour point (PP), and kinematic viscosities at standard (ν40 = 40 °C) and low temperatures (TL) = CP + 5 °C (νL). Although the BCAE additives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SME, relatively large additive concentrations (yAdd) were needed to depress CP and PP by more than 2 °C. Admixture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BCAE additive had ν40 > 6.0 mm2 s−1, the maximum limit in ASTM fuel specification D 6751. While the iPr-iOL and nBu-iOL additives may be blended at concentrations up to yAdd = 0.50, 2EH-iOL should not exceed yAdd = 0.28 in LME, 0.31 in SGME, 0.35 in TME, or 0.41 in SME to avoid driving the admixture out of specification. Some anomalies observed in the results at low yAdd for SGME/BCAE admixtures were speculated to have been affected by the low-temperature rheology of SG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