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葛乐通 《江苏化工》1996,24(5):37-41
分析了机械胀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比了其它几种新近发展起来的胀接技术的一些基本特点。并介绍了我们最近研制开发成功的一种新型的液压胀接方式-液袋式液压胀接技术。  相似文献   

2.
杨玉欢  邱朝啟 《广东化工》2008,35(4):104-106
文章介绍了换热管与管板的胀接,其中机械胀接由于优点多,操作简单,因此应用广泛。为了检查胀管的质量、管材的胀接性能,确定最佳的胀度,检验胀接部位的外观质量及接头的密封性能,测试胀接接头的抗拉脱力,在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试胀,通过试胀,检验合格,选定最佳胀度,待正式胀接时采用。  相似文献   

3.
以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胀接区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接触单元对管板与换热管结构以及二者胀接区域的接触状态进行了模拟,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方法分别对不同胀接压力、开槽参数和操作温度下的胀接区域的残余接触压力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胀接区域形成密封环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对胀接区域的密封性能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室内高温拉脱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二者最大相对误差为10.6%,证明了所建数值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化工装备技术》2015,(4):47-51
对于双管板换热器,其换热管和内管板的连接只能采用胀接连接结构形式,胀接质量的优劣决定换热器制造的成败。通过胀接试验确定合适的胀接工艺,是保证双管板换热器制造质量的技术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对双管板换热器制造过程中,厚管板的胀接采用机械胀接和液压胀接2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工艺试验表明:2种胀接方法都能够获得合格的胀接接头;与机械胀接相比,液压胀接具有工作效率高、胀接质量好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换热器与换热管的连接方式、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7.
液压胀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
《化工机械》2017,(4):386-389
针对厚壁镍基合金换热管与镍基合金管板,使用250~400MPa不同的压力开展液压胀接试验,获得了不同胀接压力时管子壁厚减薄率和胀接拉脱强度数据,分析了较低胀接压力时胀接接头的间隙密封性能以及较高胀接压力时换热管的耐腐蚀性能,验证了胀接结构的可靠性,为类似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义辉 《大氮肥》1997,20(1):16-19
介绍换热器管液压胀接的过程、原理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双管板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特殊结构。对一台固定双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选材、布管、管板的结构和间距、胀管和开槽尺寸等方面的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12.
雷明华  徐慧 《广州化工》2012,40(10):141-142,149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复合管板的应用、复合管板材料标准及其种类;同时举例分析各种复合方法下管板的应用场合及注意事项,以期对广大的工程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标准,使设计更符合规范的要求,期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管子的管端和管板胀接接头的可靠性,分析了胀管过程的受力情况,认为GB151-89规定的胀管间隙和孔带尺寸偏大,实际应用中应加以注意,并提出胀接前最佳间隙C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滕厚鹏 《化肥设计》2007,45(3):24-26
分析了净化气水冷器存在传热效率低、极易失效等问题的原因,介绍了以薄管板、横纹槽管、波纹管、简易导流筒为特征的高效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和有关参数的设计计算,对换热器运行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对管壳式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的贴胀工艺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的方法取得了贴胀胀管率的有效数据,确定了管子与管板贴胀时应该使用的胀管率。  相似文献   

16.
分析说明了双管板换热器在结构设计、强度计算、材料选择和制造、胀管方法、水压试验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管壳式石墨换热器是湿法磷酸装置浓缩工序的关键设备,生产中因各种因素影响,石墨管易损坏,检漏较麻烦,对换管的质量要求较高。总结了检漏、堵漏和换管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检漏三法”、“堵漏三法”、“换管两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前文的基础上,阐明危险工况(或称可能出现的危险工况)和真正危险工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仅由操作条件只能列出危险工况而无法得出真正的危险工况,真正的危险工况不仅和操作条件有关,而且和换热器的结构条件和各部件相对尺寸有关。 根据换热器的具体结构条件、各元件相对尺寸和危险工况,管板、管子或壳体应力的最大值都有可能首先超过各自的强(刚)度校核条件。所以,在设计时不论管板、管子或壳体都应由各个危险工况求出其可能出现的最大应力值并校核满足,不能以并非最大的应力值进行校核,更不能因管子或壳体应力(特别是带有膨胀节时)绝对值较低而认为其强度不会成为问题,甚至不予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