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对A356合金凝固组织和微观硬度的影响,以及T4热处理后,其显微组织和微观硬度的进一步演化.结果表明:提高冷却速率,凝固组织α?Al的二次枝晶臂间距(SDAS)和共晶Si的尺寸显著减小,微观硬度显著提高;8h的T4热处理后,相同冷却速率下的SDAS几乎没有变化,而较高冷却速率下的共晶Si更容易球化.冷却速率为9℃/s和0.15℃/s试样的微观硬度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冷却速率为167℃/s时,共晶Si在完全球化后进而长大粗化,试样的微观硬度反而降低.可见,当冷却速率较高时,细小的共晶Si仅需要相对较短的固溶时间就可以球化,达到最佳的力学性能.因此,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可以细化晶粒,提高性能,还能缩短T4热处理的时间,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采用箱式电阻炉对T91钢进行冷却实验,研究T91钢连铸坯和轧制坯冷却过程中原始组织形态和冷却速度对其相变组织和临界冷却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T91钢坯冷却过程中只有铁素体和马氏体转变,并且原始组织状态对临界冷却速度的影响不同,细小均匀的组织将增大临界冷却速度;T91钢连铸坯连续冷却过程中,当冷却速度在8℃/min以上时全部为马氏体组织,冷却速度为3~7℃/min时为铁素体和马氏体混合组织,冷却速度在2℃/min以下时几乎是铁素体组织;T91钢轧制坯连续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在10℃/min以上时组织全部为马氏体,冷却速度为4~9℃/min时为铁素体和马氏体混合组织,冷却速度在3℃/min以下时组织几乎为铁素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锻后冷却速度对35VS钢的显微组织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先共析铁素体形态随冷却速度的提高逐渐由块状变成针状,其含量也随之增加.钢的强度随冷却速度增加而降低,塑性和韧性则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Gleebl-1500热应力/应变模拟实验机上热压缩模拟Q460C含铌钢的轧制过程,并控制终轧温度和轧后冷却速度。通过观察金相组织和膨胀曲线研究控轧控冷对Q460C钢组织和相变的影响,分析了轧制过程中可能诱导其裂纹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Q460C钢组织分布不均、控轧控冷工艺不合理均可能造成其裂纹的产生,提高终轧温度可促进相变提前发生,而在较高终轧温度下,轧后冷却速度对Q460C钢组织变化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纳米SiC粉中的氧含量对Al_2O_3陶瓷无压烧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纳米 SiC中的氧含量对 Al2O3/ SiC纳米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 .发 现当氧含量偏高时,烧结体难以致密化,同时在组织中出现大尺寸气孔 .实验证明,氧含量 较低的纳米β SiC可以使烧结体密度和强度得到极大提高;而氧含量偏高的 Si/C/N非晶 复合粉,提高性能的作用甚微 .其根本原因就是,粉体中的氧与硅形成蒸气,从而使烧结体 中出现气孔 .  相似文献   

6.
采用膨胀法和显微组织分析结合方法测定了高硅铸钢在不同冷速下的转变组织,依据测定的临界点和CCT制定了高硅铸钢的淬火和回火工艺,并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连冷组织中无碳化物析出,当冷却速度小于0.15℃/s时,组织为铁素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在0.15和2℃/s之间时,组织为贝氏体与马氏体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2℃/s时,转变为马氏体组织.马氏体回火后,其抗拉强度达到1830 MPa,延伸率达到13%.回火组织为极细的回火马氏体与低温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7.
以单质Si、C原料制备反应烧结碳化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C- Si坯体融渗 Si的方法制备反应烧结碳化硅 ,研究了坯体中 Si含量对素坯结构、物相组成以及材料性能的影响。 C转化为 Si C时的体积效应是引起坯体毛细管阻塞的主要原因。 Si粉的掺入提供了精细地调整坯体结构的手段 ,使 Si C的转化率得以提高。烧结过程研究表明 ,预掺 Si使部分 Si C的合成反应提前进行 ,反应发热得以减缓。当调整坯体中 C含量为 0 .84 g/ cm3时 ,制得了密度与断裂强度分别为 3.0 9g· cm- 3和 5 5 0± 2 5 MPa的反应烧结碳化硅材料  相似文献   

8.
C-Si-Mn系TRIP钢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相变及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一种C-Si-Mn系TRIP钢在不同连续冷却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变化情况,用热膨胀法绘制了动态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度对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动态CCT曲线中,相变区域主要有2个部分:A→F转变区和A→B转变区;冷却速度高于10℃/s时,有贝氏体组织生成;冷却速度对铁素体、贝氏体组织形貌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铸法制备了不同凝固速率的原位(Mg2Si+Si)/Al复合材料,研究了其组织和耐磨性。结果表明,磷改性后,初生Mg2Si为多边形块状,初生Si仍为复杂形貌。随着凝固速率的提高,初生Mg2Si和初生Si的数量随之增加,尺寸随之减小。萃取试验表明,Mg2Si晶体具有十四面体和六面体形貌。研究了不同滑动速度和载荷条件下复合材料对45#钢的干滑动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随着凝固速率的提高而提高,(Mg2Si+Si)/Al复合材料的失效机制主要是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模拟试验机测试Cr5系支撑辊材料的热膨胀曲线,绘制支撑辊下限成分Cr5L和上限成分Cr5U试样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组织转变(CCT)曲线,研究材料的组织转变特征和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Cr5L试样相比,Cr5U试样具有更低的马氏体形成起始温度(Ms)和结束温度(Mf),分别为279,153℃;上限成分提高了钢的淬透性,马氏体(M)转变临界冷却速度由Cr5L试样的1.00℃/s下降到0.50℃/s。Cr5L和Cr5U试样过冷奥氏体(A’)连续冷却均发生珠光体(P)、贝氏体(B)和M转变,且P和B转变“C”曲线发生分离,具有双“C”曲线特征;Cr5L和Cr5U试样B转变分别形成B(B1)和B(B2),且Cr5U试样M组织中含质量分数约6%的软韧相残余奥氏体(Ar),故以大于B临界冷却速度冷却的Cr5U试样维度硬度值小于Cr5L试样。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发光二极管光源及灯具的光、电、热学等性能参数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发光二极管产品及灯具进行了实测.通过测试数据的分析,对理论进行验证,为照明设计及计算提供依据,直接指导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提高人们的照明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论文探索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模式,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方法,寻找解决人力资源成本的最佳方法;人力资源入账价格的确认;账户的设置及账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聚酯(PET)纤维的染色及用 DMA 脱除染料后纤维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分别测定了染色和脱染后纤维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某些表征结构变化的参数,如:双折射、密度及结晶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纤维结构中的不同微结构区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大大地影响着纤维的宏观性能。  相似文献   

14.
新婚姻法在夫妻财产制度内在精神及具体制度方面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其完成了以下三个过程的转变: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从法定财产制到约定财产制,从静态财产制到动态财产制。  相似文献   

15.
棉型服装面料服用性能测试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使用悬垂仪、耐磨仪、撕裂仪、透气仪以及折皱弹性仪对棉及棉型织物的各主要服用性能指标进行测试,采用灰色关联的方法分析织物的悬垂性能、透气性能、折皱弹性性能、撕裂性能、耐磨性能等服用性能与主要影响因素(织物的规格,结构)之间的关联程度,分析最终对纺织品面料外观、舒适性、耐用性和保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和固相烧结法成功制备了纯净的具有焦绿石结构的(Sm1-xLax)2Zr2O7固溶体,该类材料组织结构致密、晶界清晰、无其他相或未反应物存在.大半径La^3+的引入使ZrO6八面体体积增大,从而其介电常数逐渐增大;La的掺杂使其晶格有序度增大,从而使其荧光活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代经济发展对知识资源依赖性的不断增强,知识产权资产作为知识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资产经营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概述了知识产权资产经营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知识产权资产经营法律关系的特殊性,指出了知识产权资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16MnDR钢板力学性能及焊接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6MnDR钢板的力学性能及焊接性能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该钢板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超支化聚合物对聚丙烯流变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聚丙烯(PP)中引入超支化聚合物形成共混体系,对超支化聚合物与聚丙烯共混后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随着超支化聚合物含量增大,表观黏下降,非牛顿流动指数降低,加工温度下降.超支化聚合物质量分数为2%时,拉伸强度上升约10%.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聚丙烯(PP)中引入超支化聚合物形成共混体系,对超支化聚合物与聚丙烯共混后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随着超支化聚合物含量增大,表观黏下降,非牛顿流动指数降低,加工温度下降.超支化聚合物质量分数为2%时,拉伸强度上升约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