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赵晓东自述     
<正>浮华过后,近来"匠人精神"备受推崇,我的腰杆好像也逢时坚实了起来。最也想过成为大师,但更多扪心自问的是"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匠人"。读建筑系之前我自幼学画,现在回看那些童画许是严谨有余,浪漫不足。大学能够学了建筑,特别是投身于天津大学建筑系,真是我之大幸。我们81级乃至前后几级的同学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建筑大师,同他们具有的共同点是,天大同学的  相似文献   

2.
关瑞明自述     
<正>1992年、天津大学校友姜传宗教授时任华侨大学建筑系主任,与天津大学联合举办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研究生班,我有幸在这个班学习,天津大学沈玉麟、彭一刚、聂兰生、荆其敏、邹德侬、王其亨等6位著名学者担任教学工作,我也因此与天津大学结缘。我本科阶段的母校是浙江大学,校训是"求是",天津大学的校训是"求实",两者之间存异求同,是我选择天津大学的第二个因缘。而能够跟随聂兰生教授学习,完全出自对聂先生的  相似文献   

3.
7.苏航天津大学建筑系 一一孙健二,,八,八,二., 一等奖:“~王海(226号)李啸冰天津大学建筑系佳作奖(五名):8.鲍晶华中理工大学建筑系 张鹏宇L王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9.单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二等奖(二名):2·矜其是天津大学建筑系‘。·乎.群上海城建学院 杨明宗晓海(97号)l.冈钢清华大学建筑3.曾海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_、__一 ‘.三’‘一_‘’:‘了一丁丫片一丫’音年组评委名单 学院4.张立华南肛大学建筑系月’~叮下祠甲 李越5.石玉蓉同…  相似文献   

4.
天大影响UED: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求学经历、难忘的人和事。卞洪滨:我在1986年考入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1990年毕业。在设计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于1993年回到天大攻读研究生。现在是天大建筑学院的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5.
金卫钧自述     
<正>1981年我参加高考,报考的正是天大建筑系。建筑系负责招生的老师给蓟县一中的校长打电话,询问5名报考建筑系同学的美术功底。校长说这5名学生都不会美术,倒是有个学生(指我)的父亲画儿画得不错,他本人的字也不错。就是这么一句话,成全了我考入天大建筑系的梦想,而其他同学全去土木系和水利系了。天津大学,一座生机勃勃却又深沉厚重的象牙塔,学校实事求是的校风与建筑系扎实精确的治  相似文献   

6.
卢绳(1918-1977年),字星野,江苏南京人;193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由于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建筑的热爱,1942年中大毕业后随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学社当时办公地点设在四川李庄),在学社各方面条件都异常艰苦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追随梁思成先生进行中国建筑的学习和研究,一直到学社的最后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范围内院系调整,卢绳先生应徐中先生邀请到天津大学土建系任副教授;并与徐中先生等老一辈共同创建天津大学建筑系,是天津大学建筑系第一位中国建筑研究者;梁思成先生对其拒绝留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而深感遗憾。一、卢绳的成…  相似文献   

7.
洪再生自述     
<正>选择某一所大学、某一个专业,在今天会有很多人来研究,特别是家长。而在上个世纪的1980年代,对许多考上大学的学子来说,也许只是"一念之差"。我选择的天津大学建筑系,就是我个人的"独断":翻看厚厚的一册中国大学招生指南时看到,天津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是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培养高层次的规划管理人才。来到学校才知道,当年城市规划专业没有招生,只招"建筑学"专业,所以我们40位同学组成了80级的一个"建筑学"专业班。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学语文"课,提高了我们建筑学80  相似文献   

8.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及风景建筑系主任,著名建筑家拉普森教授,应邀于4月1日至20日在天津大学建筑系讲学。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及风景建筑系的学生29人,在天津大学建筑系学习中国古典建筑及现代建筑设计。 拉普森教授从事建筑事业40余年,他一边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位美国好友 TONY VACCHIONE 曾在天津大学建筑系短期(一年)参加建筑设计教学。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现在 SOM 公司工作。他是一位有着渊博历史知识的建筑师,他给我的这封信情深意切、语重心长,我愿把它介绍给我系的全体师生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0.
建筑论谈     
<正>出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18曾昭奋先生于1960年从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即来清华土建系(当时建筑系和土木工程系合并)工作,直至退休。对半个多世纪在清华园里的生活、学习的亲身经历,曾先生之前就写了不少文章,比如清华建筑系在1950年代末参与莫斯科东南九号街坊的竞赛,我就是从他的《家在蓝旗营》一文中知道的(《国·家·大剧院》)。  相似文献   

11.
周恺自述     
<正>我的本科和硕士阶段都是在天津大学度过的。1981年因为喜欢绘画我报考了天大建筑系,4年的本科教育,给了我很好的基本功训练,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同学们活跃的氛围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记,也为我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5年,我被保送留校读了研究生,师从彭一刚先生。记得当时彭一刚先生和聂兰生先生一起办了个研究室,后来搞现代建筑理论的邹德侬先生也加入进来,学研气氛非常浓厚,建筑实践和学术研讨都进  相似文献   

12.
王东晨 《建筑技艺》2012,(2):244-246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天津大学建筑系读书的时候,看过彭一刚先生的文章《限制与创造——兼谈天津大学建筑系馆方案设计》及其续篇。文中,彭先生详细介绍了他进行天津大学建筑系馆方案设计及后续调整的过程及感想,他写道:"在一般人心目中,限制与创造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即认为限制必然会妨碍创造。殊不知限制不仅不会妨碍创造,如果建筑师巧妙地加以利用,反而会赋予创造以新意和特点。正是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荆其敏195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后留校任教,担任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城市规划师。国内外已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60余部。曾多次应邀讲学及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多次访美、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秘鲁、前苏联等地,有广泛的国际建筑界交往。张丽安195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任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建筑师。  相似文献   

14.
<正>王瑞华1947年考入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津沽大学)。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秋转入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执教。主要任教课程:建筑构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构造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实习及毕业设计指导。主攻太阳能建筑与节能建筑研究。冯佑葆1950年考入津沽大学建筑系。1952年转入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的建筑学专业学习。1953年毕业留校。主要任教课程:建筑构造、工业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5.
李春舫自述     
<正>求学于天津大学建筑系,是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事。当年兢兢业业、循循善诱的先生们引导我迈入建筑学的殿堂;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学长们激励我努力学习成长。正是在天津大学的4年经历,使我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建筑师,并以此为终身奋斗目标。老一辈教育家们不只是传授给了我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专业的热爱、踏踏实实地工作的习惯,使我时刻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事求是"的校训,成为我职业生涯的指南。  相似文献   

16.
<正>肖敦余195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天津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天津大学城市规划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天津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河北省石家庄市副市长。曾出版和发表《小城镇规划与景观构成》《社区规划与设计》《境由心生——肖敦余铅笔画艺术》等多部著作和文章。美术作品:《肖敦余铅笔画艺术:境由心生》《山水情怀》《彩墨形意》等。  相似文献   

17.
<正>发展历程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洋大学更名为天津大学。1953年我考入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学习。1958年毕业去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22年(其中一半时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80年返校任教直至退休。从时间上看,我基本上见证了上世纪天大成立后建筑系(院)逐步发展变强的历程。组建初期,系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为了救急只能让1950年进校的学生提前到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之后便留校担任教学工作,至今已近60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究竟培养了多少学生已经无从计算了,但数量不会太少是肯定的,有了这么长的教龄,无论在大学、中学乃至小学教书的老师都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但有一点必须讲清楚,并非从教以来所有天津大学建筑系的毕业生都是我的学生。这是因为我教的是建筑设计课,不同于一般的  相似文献   

19.
继今春所办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短训班之后,今年夏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组织了18名学生来天津大学建筑系作短期学习。其中包括少数麻省理工学院和康奈尔大学以及赛鲁库斯大学的研究生。这是天津大学建筑系举办的第三期美国留学生短训班,参加这一期学习的人都是即将取得或已经取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其  相似文献   

20.
陈自明     
<正>我是1992年9月-1997年7月在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读建筑学专业,即现在的哈工大建筑学院建筑系。当时建筑系叫五系,学校面积不大,就是一圈楼围合了庭院,就是学校的全部了。苏联建筑师设计的建筑,厚厚的外墙,宽宽的大走廊,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回想当年的学校教育,务实、认真的风格,到现在一直影响和激励着我。老师讲课的风采和熬夜完成作业的场景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老师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仿佛还萦绕在耳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