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襄阳泽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低温热回收系统的工艺流程、技术改造和运行情况。针对夏季空气湿度大、低温热回收系统产汽量有所降低的问题,技术人员通过新增串酸管线,将高温吸收塔二级喷淋酸的来源由干燥酸槽改为二吸酸槽,降低系统对干燥酸槽硫酸浓度的要求,避免干燥酸槽往混合器串酸,提高了低温余热回收装置夏季产汽量。改造后,低温热回收系统2018年6—7月比2017年同期多产低压饱和蒸汽10 367 t。  相似文献   

2.
硫酸生产装置的低温热回收是我国硫酸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节能减排目标之一。介绍了国产化低温热回收(DWRHS)技术在800kt/a大型硫磺制酸装置中首次成功投产,各项工艺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运行稳定,自控水平较高,产汽率达0.5t/t,该装置操作简单、产汽率高,投资少、收益高,可在大型硫酸生产装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800 kt/a硫磺制酸装置国产化低温热回收系统投产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生产装置的低温热回收是我国硫酸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节能减排目标之一.介绍了国产化低温热回收(DWRHS)技术在800 kt/a大型硫磺制酸装置中首次成功投产,各项工艺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运行稳定,自控水平较高,产汽率达0.5 t/t,该装置操作简单、产汽率高,投资少、收益高,可在大型硫酸生产装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云天化国际硫磺制酸装置低温热回收项目的实施情况及经验。在4套硫磺制酸装置上设置了低温热回收系统(HRS),目前已有3套投产。HRS系统基本运行良好,产汽率为0.4~0.5t/t。就低温热回收项目的投资决策、技术考虑、CDM项目申报和实施组织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2×850 kt/a高浓度铜冶炼烟气制酸系统工艺流程,烟气SO2浓度高,采用预转化和二转二吸制酸工艺,总转化率达99. 85%。干吸工序设低温热回收系统,产0. 9 MPa低压饱和蒸汽约50t/h,同时将全厂60 t/h中压蒸汽冷凝水由50℃加热到约104℃,回收的热量相当于低压蒸汽5 t/h,使制酸装置热量回收利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200 kt/a硫磺制酸装置废热回收系统工艺和设备的改造情况.分析原有废热回收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进焚硫炉干燥空气温度多产蒸汽,有效提高了热能回收利用率.改造后,装置运行状况良好,副产2.45 MPa、400 ℃过热蒸汽31.6 t/h,产汽率达到1.264 t/t,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2014年2月22日,由南京海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承建的我国首套硫铁矿制酸低温热回收装置在山东明瑞化工集团一次开车成功。该硫铁矿制酸装置生产能力为540 t/d,其中发烟硫酸生产能力约为180 t/d,配套的低温热回收装置设计能力为360 t/d。投产以来系统对单独产w(H2SO4)93%或98%硫酸,同时产w(H2SO4)93%和105%发烟硫酸,  相似文献   

8.
行业动态     
汪家铭 《硫酸工业》2011,(4):I0001-I0001
湖北新洋丰硫磺制酸低温废热回收装置投运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节能减排增效重点项目200kt/a硫磺制酸低温废热回收装置经过近8个月的设计、施工,近日投入试运行。该装置投资2500万元,于2010年10月开工,由江苏南华工程技术开发成套有限责任公司承建。装置设计正常使用寿命20年。该装置投入正常运行后,将回收硫磺制酸生产过程排放的低温废热生产低压蒸汽,以产汽能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江苏翔盛粘胶纤维股份有限公司400 kt/a硫磺制酸装置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情况。该装置配套的低温废热回收装置全部采用国产设备,运行稳定可靠。SO2风机采用高压变频调节,在系统不能满负荷运行及开停工过程节能效果明显。硫酸装置吨酸产汽量达到1.69 t,转化率基本保证在99.9%以上。该装置工艺、设备选型合理,运行稳定,开工率达到99.8%。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1 100 t/d硫铁矿硫磺掺烧硫酸亚铁制酸系统低温热回收装置工艺流程及运行情况。通过运行参数对比分析影响低温热回收装置的主要影响因素。该装置成功开车及稳定运行说明在硫铁矿和硫磺掺烧硫酸亚铁制酸系统上配置低温热回收装置切实可行,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受到系统水平衡和产汽压力的影响,硫铁矿和冶炼烟气制酸装置配套的低温余热回收系统的产汽率会有所下降,据此开发了酸酸换热器,充分利用低温余热回收系统外串酸的热量,提高来自干燥和吸收系统的低温低浓度硫酸,以提高综合热能回收率.介绍了酸酸换热器的开发应用背景和应用实况,并总结了配置酸酸换热器的低温余热回收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金川)1 600 kt/a硫酸生产装置是与400 kt/a铜冶炼配套的烟气制酸装置。该装置干吸系统采用低温位热能回收技术(HRS)及关键设备,不仅减少了制酸过程中循环冷却水的消耗量,而且将干吸工序的低温位热能也加以回收,产生1.0 MPa低压蒸汽,供厂区低压用户使用。1低温位热能回收技术HRS系统主要由HRS热回收塔、HRS酸循环  相似文献   

13.
周冬禄  韦井秀 《广州化工》2013,(17):189-191
介绍威顿(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两套400 kt/a硫磺制酸装置环保节能项目。项目包括:变频泵的大量使用、选用汽机动主风机并进行提效改造、增加HRS系统、优化转化器结构和触媒装填、氨——硫铵法尾吸、熔硫排汽及疏水回收等。现装置每吨标酸电耗<17 kWh、水耗<2.4 t、产汽率1.65 t;装置转化率>99.8%;尾气SO2<50 mg/cN3。建议硫酸装置的设计和建造,综合考虑节能环保项目的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14.
对硫铁矿制酸沸腾炉出口废热锅炉、高温过热器、空气预热器和干吸热回收系统组成的新型废热回收系统进行了探讨,通过综合回收沸腾炉废热、电除尘器出口废热、转化工序废热和干吸工序废热,可使硫铁矿制酸装置450℃、3.5 MPa中压蒸汽产率达到1.55t/t,与常规硫铁矿制酸废热回收系统相比,新系统废热利用率提高了19%~55%。  相似文献   

15.
曾伟  蒋世国 《硫酸工业》2023,(5):19-22+38
介绍了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0 kt/a硫铁矿制酸低温位热回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情况。通过对低温位热回收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与优化,采用提高装置生产负荷和一次转化率、降低净化工序出口的烟气温度、提高高温吸收塔进口的烟气温度等优化措施,提高了产汽率;采用蒸汽冷凝液代替脱盐水作混合器加水、回收清洁水等优化措施,节约了脱盐水和除氧低压蒸汽的用量,同时也减少了污水处理费用,现场环境得到改善。对低温位热回收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实现了进一步节能减排,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800 kt/a硫磺制酸装置的工艺技术、主要设备及在节能降耗方面进行的一些优化设计。该装置采用带HRS的"3+1"二转二吸工艺流程,同时配置动力波尾气处理系统。该装置运行稳定,高、中温热回收系统吨酸产汽率高达1.27 t,当转化工序进气φ(SO2)为11.5%时,总转化率为99.8%,排放尾气ρ(SO2)低于100 mg/m3。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硫酸低温热回收装置的主要设备、工艺流程和运行情况,重点介绍了装置回收热量、产气率和经济效益。低温热回收装置蒸汽产量约14 237 kg/h,可节省除氧蒸汽1 662 kg/h,同时干吸工序可节省循环水约900 t/h。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技术人员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确保硫酸低温热回收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中化开磷800kt/a硫磺制酸装置设计及运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刚 《硫酸工业》2011,(2):20-23
介绍了中化开磷800kt/a硫磺制酸装置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选型情况.该装置采用"3+1"二转二吸工艺流程并配套国产化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除钒催化剂外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装置投产以来运行稳定,各项工艺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值,尤其是新上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0.7MPa蒸汽产量超过0.52t/t,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SOM磷酸盐公司硫磺制酸装置采用(3+2)两转两吸PARSON工艺,其余热回收系统回收焚硫炉出口炉气高温余热和转化器二、三、五段出口炉气的中温余热,主锅炉和省煤器均为立式结构,吨酸产汽量为1.2吨。介绍500×3kt/a硫磺制酸生产线的热力系统流程、主要设备结构和操作数据,指出立式结构的锅炉更符合热炉气的流动特性,增设两台省煤器、合理布置蒸发受热面是提高吨酸产汽量,避免炉气温度等于或低于其中SO_3露点引起腐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新建200 kt/a硫铁矿制酸低温热回收装置和150 kt/a硫铁矿制酸系统改建低温热回收装置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情况。其共同点是热回收塔前不设置省煤器,在低温热回收装置中设置中压锅炉给水加热器代替原有省煤器加热中压锅炉给水。区别则是后者是低温热回收装置高温串酸先进入中压给水加热器再进入蒸发器给水加热器,最后进入脱盐水加热器。通过对比运行参数,阐明低温热回收装置的主要影响因素。2套装置成功开车的经验及稳定运行数据说明硫铁矿制酸系统配置低温热回收装置切实可行,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