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Planning》2014,(2)
追溯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子银行体系是其诱因之一的观点已被国际各界广泛接受。但是,影子银行在为金融市场带来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风险,本文就其风险控制和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9)
"影子银行"作为近些年提出的新概念,不仅作为金融危机的诱因,而且给监管造成不小的难度。在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着其特有的特征,而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给我国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将定义影子银行的范畴,通过分析其运行特征与风险,最终给出对于监管影子银行体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类似"影子银行"的机构、业务、职能、活动等一系列机制已经形成。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厘清影子的定义,基于对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运行模式、作用、风险和监管等情况的分析,提出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货币政策框架;建立直接全面的监管机构等监管对策以加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有效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是金融业主要的参与者,牵连着全球经济。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影子银行也迅速发展,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产生了新的思考。中国影子银行过去数年间急速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输送但背后也暴露出明显的金融问题。本文将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中国影子银行风险以及监管策略,促进中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
国内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是由于传统融资渠道单一、部分企业难以融资所致,也与银行业监管套利有关。影子银行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激励了金融业的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成效的资金支持,但是影子银行抗风险能力较弱,且有可能引起风险连锁传递,对货币政策和社会稳定有负面影响。对影子银行的管理需要从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构筑防风险机制、加强监管协调和提高社会风险意识等方面进行引导和约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0)
影子银行体系是国际金融领域新兴的概念,是促发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推手,因此成为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同,各国影子银行体系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更加深入认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从生成原因、运行机制、融资渠道、风险及杠杆率方面,将中国和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以便采取有效的金融监管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3)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实现长足发展,局部地区的民间借贷危机时有发生,人们逐步关注和重视影子银行问题。本文着重从如何看待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构建风险识别机制和梳理及分析监管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需要构建一个有效风险识别机制和系统地建立对影子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7)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备受瞩目。随着金融创新在我国迅速发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壮大。分析信托类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完善立法,建立统一的监管口径;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影子银行的内部控制;规范民间金融的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4)
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但同时,影子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套取银行资金,加剧信贷竞争,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国家、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自身分别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1)
近年来,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补充了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的金融市场需求,同时也给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带来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现状,分析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其对我国传统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最终对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4)
从信用风险的角度出发,基于信用衍生市场中最流行的产品CDS,具体分析影子银行体系潜在的风险及其监管问题。提出应该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CDS的杠杆比率,有效规避期限错配陷阱,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4)
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子银行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重点研究了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和影子银行的风险,并提出了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6)
影子银行代替传统商业银行行使信用创造功能,为满足社会创造货币资金融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式影子银行与欧美国家的影子银行在银行业务与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式影子银行帮助了大量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效力,容易造成金融风险累积。我国应建立健全影子银行监管机制,促进中国式影子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3)
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有着商业银行的大部分基本功能,在本质上与商业银行发挥着类似的作用,难于受到监管,因为其缺乏资本充足率保证的硬性规定,具有较高的风险隐患。在对影子银行的由来和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凭借资产证券化影子银行可以将信用风险传导至整个金融体系;由于逐利性的驱动,影子银行可能导致信用泛滥;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放大了金融风险。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一直游离于央行的监管之外,成为不受政策监管的灰色地带。它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央行宏观调控效果一再削弱。因此,结合国外对影子体系的分析,我国应培育影子银行健康成长的环境,引导其发展方向,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规。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2)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在当前分业监管模式下,如何强化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的协调,防止影子银行过度扩张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全国118家商业银行2005~2018年的微观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探究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发展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并深入探讨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宽松型货币政策会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影子银行业务,而资本监管会对此效应产生抵消作用,且其抵消作用在货币紧缩周期更为显著。鉴此,本文提出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优化宏观审慎工具间的协调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0)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产业改革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为传统融资渠道进行了有益补充,有效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基于介绍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影响与不足,并提出强化对影子银行监管、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及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20年中,人们对于信贷的需求与日俱增,影子银行也相应地迅猛发展,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参与主体,使得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7年秋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体系被认为是危机的导火索之一.文章将基于影子银行的特点,探讨影子银行对于美国甚至于世界金融结构的影响.最后根据影子银行的功能和现状,来思考影子银行在中国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0)
近年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也在急剧增加。由于摆脱了政府政策的监管和利率限制,中国影子银行具有更高的违约风险和操作风险。监管者的态度将决定影子银行的发展前景。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是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也要放松对正规银行业务的管控。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小微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不容乐观。因此,本文从影子银行的角度出发,探讨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全球评估报告显示,各成员方对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Basel Core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Banking Supervision,BCPs)的实施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关注的重点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各成员方对BCPs实施程度的差异对该经济体银行业风险承担的行为和结果会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其背后的机理。本研究以全球48个经济体共计11438家银行2010—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分别从法系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维度,运用ANCOVA协方差分析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经济体对BCPs实施程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非法系特征;从各经济体银行业监管水平的判断标准来看,并非对监管规则的实施程度越高越好,而应结合各经济体承受监管成本的能力综合分析;从BCPs实施程度会改变银行业风险承担行为的作用机制来看,规模相对较大的银行能承受更高的监管成本,因而能更有效地抵消加强监管带来的负面作用。鉴于此,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应科学地看待银行业对BCPs的实施程度,不仅要考虑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对实施BCPs效果的影响,还要认真分析不同规模和特质性银行对风控成本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