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鲁喜  杨建成 《纺织学报》2016,37(7):137-141
为提高经纱张力的控制精度,防止碳纤维在送经机构长距离输送过程中因自身质量下垂,导致经纱张力控制精度不高对织物质量造成影响,结合现有的经纱张力控制方法,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信息融合综合算法。根据神经网络得到的权值函数,以多层织机的送经机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在多层织机送经机构的不同位置安装张力传感器,通过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对经纱张力进行在线多点检测,然后将检测的张力信号进行模糊信息融合。实验结果表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识别准确率优于单传感器,提高了用于碳纤维织物的多层织机经纱张力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PI并联控制的经纱张力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腾云  张森林 《纺织学报》2010,31(9):122-127
为保证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的稳定,采用三相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送经和卷取机构的经纱张力控制系统,在分析经纱张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模糊-PI控制器并联控制的系统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工作原理。在主轴回转周期内多次检测经纱张力,考虑织物花型和织轴半径对经纱张力的影响,引进了补偿系数,修正张力误差,采用模糊控制器和PI控制器并联对送经电动机转速进行调整,以保持经纱张力的稳定。所设计的织机经纱张力控制系统在GA731剑杆织机上调试运行结果表明,经纱张力波动范围在2%之内,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控制特性,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由于织机运行中经纱张力变化对织造过程以及织物影响显著,控制经纱张力波动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综合叙述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提出并分析经纱张力检测装置的类型及特点,阐述并分析了经纱张力控制策略及其特点,指出了未来高速织机经纱张力控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多系统经纱织物小样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效果.多系统经纱织物小样织机在钢筘上设置移动导针装置,导针向下弯折,导针横动距离可以控制,并设有张力补偿部件,通过试织纱罗织物和浮纹织物,证明多系统经纱织物小样织机可以在一台织机上实现多个系统经纱织物的试织,且变换品种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5.
为了真实反映织物织造时经纱张力的波动情况,正确评价织机性能,为织机设计制造提供定量化数据,采用虚拟仪器技术研发了经纱张力动态测试系统;探讨了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波动曲线的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对通过该系统两种织机、两种织物的经纱动态张力曲线进行对比测试分析,指出:不同织物、不同织机,其经纱张力的波动规律并不一致,在建立电子送经等控制系统时,采样点的选取位置和系统参数设置等应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使织机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
Beite.  M 《国际纺织导报》2000,(1):35-39
今天,许多织造过程可以通过数字模拟的方法加以验证。除了经典的机械动力学问题外,织物帮经纱张力同样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使用这些研究结论,可以解决织机的可靠性、振动、控制及执行机构和产品质量等问题。经纱张力的模拟不是一个新的课题,现提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模型,目的是把包括传动和积极式控制装置在内的多部件系统(MBS)的数字模拟方法与经纱和织物的简明的模型结合起来,以便对织物的形成过程进行全面的模拟。  相似文献   

7.
织物宽度方向的经纱张力不匀将会造成织造困难并导致织物质量下降。目前,纱线长度补偿使经纱张力均匀化从技术上讲是不可能实现的。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纺织技术研究所(ITA),正在对一个有望减少经纱张力不匀的方式进行可行性和影响的研究。分段经轴系统可用于提高织物质量和制造过程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织造效率,普通经轴被10个很窄的、分别独立控制的分段织轴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受市场欢迎的高附加值织物,利用半自动织样机开发具有凹凸立体外观的系列织物,给出了织物的整体设计思路,分别从原料选择、织物组织设计、织机上机工艺参数、经纱的送经量及其张力控制方法、纱线色彩的选配方面介绍凹凸立体织物设计与开发要点及注意事项,并进行试织。结果表明:利用纱线色彩及织物组织配合,利用改造的“双轴”半自动织样机,采用经纱悬挂重物等方法调整送经量及经纱张力,使最终织制的凹凸立体织物花型新颖独特、凹凸感强。该类织物适用于服装和家纺装饰纺织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莱赛尔纤维民族风格织物的设计和试织过程,通过分析莱赛尔纤维的性能特点,自行设计了织物的纹样及灵感来源、色经排列顺序、经纬纱线密度、组织结构以及织物风格,并总结了络筒、整经、上浆、织造工序中的注意事项。其中织物组织采用经起花组织,即经二重组织,地经呈现整体色调,花经呈现织物图案;穿综时支数较小的经纱采取"双入"设计;考虑到图案呈现的整体效果差异,穿筘时对筘入数进行不同配置;络筒、整经和上浆过程中控制毛羽的产生,并合理设置经纱张力;织造时控制不同系统经纱之间的张力差异;最后对试织的民族风格织物进行了场景展示。  相似文献   

10.
织造平纹织物时,经纱张力周期波动曲线如图1所示。由于开口而致的经纱张力通常使用摆动后梁来进行补偿。图2是普通的摆动后梁简图。当综框平综时,后梁被抬高而增加了经纱张力。这一机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纱张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求缓解织机开口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的解决办法,研究经纱在开口过程中路径的变化规律,定量地分析开口参数对经纱伸长量的影响,获取抵消开口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所需要的后梁摆动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不同综框上的经纱所需要的后梁摆动规律的差异。研究发现设计跟随织机开口运动摆动的后梁对缓解经纱张力变化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这种缓解效果与综框数量、梭口参数、织物组织有很大的关系,织物组织变化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最好通过电子送经系统中调整经纱张力检测周期来补偿。提出针对玻纤、高强涤纶丝等弹性较小的经纱,平纹组织的织物,采取对称梭口,设计跟随开口运动的后梁机构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2.
冯岑  刘枫 《丝绸》2000,(1):25-28
对高速织造时经线张力的变化,伸长与弹性及摩擦特性等方面做了理论性探讨,对伟线张力,纬线结构和材料与速度的关系作了分析。提出除传统强造工艺因素外,高速织造时的织物幅宽,综框数目,梭口形状等对经线动态负荷的影响,阐明引纬控制装置对缩小纬纱张力波动范围,降低少断头率起到秉作用。  相似文献   

13.
棉与金属丝交织小提花色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使防电磁波纺织面料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应用色纱及金属丝采用小提花织物组织设计方法开发了棉与金属丝交织小提花色织物,将74.8 dtex金属丝与C 14.8 tex并捻后作为纬纱间隔织入,使织物具有防电磁波功能。整经工序严格控制整经张力差异,保证花经与地经张力、排列、卷绕三均匀;浆纱工序采用高浓低粘浆液进行上浆,以改善色纱的吸浆性能;织造工序剑杆织机采用稍大的上机张力和较早的综平时间,车速为195 r/min。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织物强力、透气性等指标均达到色织布国家行业标准,并具有较好的防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管状织物织前准备工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元华  周坚明 《棉纺织技术》1999,27(10):600-603
针对影响管状织物产品质量的关键疵点蛛网,粘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围绕减少蛛网,粘连,织造断边,在均匀织轴退绕张力,提高浆纱柔韧性和平滑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air-jet loom settings, such as initial warp tension, back rest position, shed closing time and shed height, on fabric skewness has been investigated. Skewness was related with loom setting parameters during commercial weaving machine trials. Adjustment of loom settings was carried out at different levels without changing the properties of warp and weft yarns and fabric construc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initial warp tension and shed height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on fabric skewness. Skewness is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warp tension, especially when the shed height is 26°, but this effect is non-linear; when adjusting the shed height from 22° to 26°, fabric skewness is increased. Adjustment of the shed closing time from normal to late decreased fabric skewness, whilst raising the backrest roller over zero position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fabric skewness.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金属涂层机织物作为柔性传感器的传感性能,利用织物强力机和自制电流数据采集系统测试涤纶基金属涂层机织物不同速度下拉伸过程中的电流变化,讨论了电流对拉伸的响应规律,分析了不同拉伸速度对电流响应的影响以及经纬向灵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涤纶基金属镀层机织物经纬向伸长与电流响应曲线在拉伸速度较高时具有较高的线性度,低速拉伸的电流响应曲线相比高速拉伸线性度差;织物经纬向灵敏度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其纬向比经向断裂伸长大,纬向的灵敏度高于经向,低速拉伸时该织物的经纬向均具有较大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a warp tension simulation is presented. A system analysis of modern weaving machines led to a suitable simulation model to calculate the warp tension. The validation of the simul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results correspond well with reality. In a second step, an improved model of this simulation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a genetic algorithm and a gradient-based method to calculate optimized setting parameters for the weaving process. In order to do so, a cost function was defined taking into account a desired course of the warp tension. Actually, it is known, that a low and constant warp tension course is suitable for weaving. Using the genetic algorithm or the gradient-based method leads to optimized weaving machine parameters. Both algorithms do get nearly the same results for the optimized weaving machine setting. Applying the optimized setting parameters on a loom did not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ductivity of a weaving machine can be raised. Analysis of the produced fabrics did not show an influence of optimization on the fabric quality. The reduction of warp tension was not sufficient in order to have an impa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abric. Thus, fabric defects could be eliminated using the optimized weaving machine settings.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纵条纹织物经纱交织次数不同,织造张力差异较大,梭口不易开清的特点,织前准备采用“低速度,低张力”工艺,喷气织造采用“大张力,早开口,迟引纬,低后梁”工艺,较好地解决了经纬停次数较高的问题,提高了织造生产效率舞口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