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力配煤最优配煤指标及配煤方案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动力配煤有关技术指标的分析,研究了动力配煤方案的优化设计,并介绍了优化配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动力配煤技术的意义及发展现状,介绍了神华煤在内蒙自治区销售过程中的配煤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优化理论在动力配煤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目前的配煤技术仅根据燃煤发热量和挥发分的要求,未综合考虑煤的着火、燃尽、结渣及脱硫等因素,致使混煤质量并不能满足锅炉燃烧的需要。本文将非线性优化技术应用于动力配煤,考虑了发热量、挥发分、硫分、水分、灰分、灰熔点、着火特性、燃烬特性、结渣特性和SO2排放特性等10个配煤指标,建立了非线性优化动力配煤数学模型。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追求混煤的某个质量指标最优,以满足用户对燃煤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动力配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文华  姜利 《中国煤炭》1997,23(7):13-16
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动力配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在配煤方案的优化研究中应重点研究解决“优化方法”、“煤质指标的关系”和“煤质指标的分布”等问题,提出了制定配煤质量标准应遵循的原则及在配煤燃烧特性和质量检测等方面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多元优化动力配煤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目前动力配煤技术局限于线性规则和一元优化的现状和缺点,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合理的动力配煤方案多元优化方法:首先采用非线性优化动力配煤数学模型,对配煤方案从安全性和环保性上进行初步优化;然后按照物美价廉的原则,根据本提出的混煤价格质量比评判指标对配方进行经济性评价,从而对几个重要的质量指标真正实现了多元优化,据此得到的满足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要求的最优化配方,甚至优于价格质量比最低的单煤。  相似文献   

6.
动力配煤能满足节能与环保的要求,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方向,是具有前景的洁净煤技术之一。对动力配煤过程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选煤厂自动配煤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动力配煤对煤种单一,煤炭资源短缺而需求量较大的福建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分析了已建成的五条配煤运行不畅的原因,指出今后应建立目标市场,选疹突破口,加强宣传,政策扶持,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动力配煤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动力配煤对适应现实市场 ,为用户提供符合锅炉性能要求的煤是很有意义的 ,它不仅降低了燃煤总成本 ,还利用了劣质煤。由于拓宽了煤种范围 ,动力配煤对购买者和煤炭运输交货过程也产生积极影响。由于增加了燃煤的灵活性 ,供煤者可不必将煤事先掺混而直接运至电厂 ,这样就减少了供煤方的成本 ,还增加了将煤从矿山运至电厂锅炉环节中的灵活性。这样对 10 0 0MW /a规模的电厂而言 ,每年可节省 10 0~ 30 0万美元 ,主要是从降低用煤成本和使用劣质煤中得来的。因为原有的固定程序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 ,所以有关动力配煤技术的回报期是较短的。…  相似文献   

9.
李荫重  余洁 《煤炭科学技术》1997,25(8):38-40,37
分析了动力配煤应用的燃烧设备的燃烧过程,对煤性质对燃烧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对混合燃料(配在煤)燃烧的分析,提出了动力配成煤的燃烧特性仅用煤的工业分析和发热量等指标描述是不够的,其燃烧过程既不是不同种燃烧过程的简单叠加,也与具有同样煤质指标的单一煤种有着本质的差别。需要对动力配煤选用煤种及配成的混全煤燃烧性能进行系统研究,以实现动力配煤燃烧特性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我国动力用煤的特点,指出动力配煤是改善当前燃煤现状的有效技术途径,介绍了动力配煤的工艺过程、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动力煤配煤技术基础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陈鹏 《煤炭学报》1997,22(5):449-454
阐述了我国动力煤利用现状.从煤在不同类型锅炉的燃烧方式出发,讨论了煤质特性对燃烧工况及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一些非加和性煤质指标,如可磨性、粒度组成、煤炭熔融性等对动力配煤的影响,进而提出选定动力配煤方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在优化动力配煤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骆仲泱  殷春根 《煤炭学报》1997,22(4):337-342
论述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非线性混合离散变量的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配煤中的必要性的可行性,对实际应用中所用到神经网络BP算法及其一些改进非线性混合离散变量的优化设计方法--MDOD法作了简要介绍,针对用加权平均或某些经验公式对配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指标进行预测时效果不很理想这一现状,采用了神经网络技术对发热量、挥发分、水分、灰分及煤灰软化等指标进行建模以实现非线性映射,同时根据现有配煤系统的实际生产情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优化动力配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殷春根  周俊虎 《煤炭学报》1997,22(4):343-348
对神经网络BP算法的一些改进作了大量的数值试验研究,并组合了部分改进方法用于动力配煤问题中状态预测过程的建模,最后把神经网络方法纳入到非线性混合离散变量优化设计方法(MDOD法)中,对杭州配煤场 动力配煤过程作了应用介绍。  相似文献   

14.
石油压裂液高效配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潘社卫  卢亚平 《矿冶》2012,21(1):68-72
水力压裂一直是石油行业中低渗透油藏增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又应用到煤层气开采。随着压裂地层深度和温度的增大,压裂液呈现出品种多、胶液黏度高和配液量大的特点,配液效率和压裂液质量日益得到人们重视。本文提出了一种"池中池"的特殊储液方案,在不增加建设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多品种压裂液的配制和存储。开发了高效压裂液配液技术和装备,消除基液中的水包粉团,实现纯碱等固体添加剂与高黏度基液的均匀混合。2007年,上述设计方案和装备成功应用于大庆油田高平配液站。该配液站配液能力达到300 m3/h,可同时存储六种不同类型的压裂液和两种交联剂,配液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具有配液品种多、配液质量好、配液效率高的特点。四年的工业应用证明,高平配液站技术先进、流程合理,可作为其它配液站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师仑  高俊 《煤炭学报》1995,20(5):535-539
根据京西粉煤的特点,先后在实验室内研制出3种新的成型粘结剂,即煤矸石和MJ5组成的复合粘结剂;MJ3有机粘结剂;MJ3与膨润土组成的复合粘结剂。前1种粘结剂来源广,后2种粘结剂制出的型煤防水性能好,机械强度高。这3种粘结剂的成本低廉,由它们制成的型煤灰分同合成氨厂目前应用的碳酸成型工艺的灰分相比要低,京西粉煤成型的研制成功为开发京西无烟煤粉制造化肥用型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电煤价格偏离度指标来衡量煤电纵向关系中的电力产业买方市场势力。结果表明,电力产业作为整个煤炭产业买方的市场势力不断增强,而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电煤价格偏离度越小,煤炭产业的销售利润率就越高,即电力产业的买方势力与煤炭产业经济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要从根本上理顺煤电关系,关键在于实行煤电一体化,以减少煤炭企业、电力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成本,煤、电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以及交易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小松 《煤炭学报》1997,22(3):300-303
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为基准,采用钢纤维替代部分细骨料,用钢纤维替代部分骨料和二交合成成法3种方法进行试验比较,研究了结果证明:二次合成方法具有能充分利用钢纤维的增强作用,可靠地获得预期的高强度,避免同时考虑多因素的复杂性等优点,目前已用这种方法配制出强度高达98.9MPa的中含量钢纤维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BP神经网络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鉴于煤与瓦斯突出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的威胁以及其影响因子的复杂性,合理的选择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影响因子,利用非线性的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煤与瓦斯突出强度预测模型,来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强度的大小。结果显示,煤与瓦斯突出强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得较好,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强度是可行的,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提供了一种预测精度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综采工作面生产指标预测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俞书伟  王新宇 《煤炭学报》1999,24(2):132-136
应用几种改进BP算法,提高了BP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与稳定性,详细描述了神经网络预测产量及工效的求解机理与具体实施步骤,重点研究了网络学习前后的数据处理工作、网络结构的确定方法以及网络合理的学习步数。  相似文献   

20.
The compaison of the properties of coke of three coking methods is introduc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high temperature reactivity of coke blending preheating modified Dongshen coal are improved obviously than those of normal coke, and achieve or exceed that of stamping coke. This method shews more ability of expending coking co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