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9,(3):7-11
对某石化公司S Zorb装置E101换热器结垢情况进行了分析,对防焦阻垢剂对装置汽油及吸附剂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并在某公司S Zorb装置进行了防焦阻垢剂的工业应用,分别从E101换热情况、压降情况、吸附剂物性、汽油产品质量情况和经济指标等方面考察了防焦阻垢剂的应用效果。应用结果表明:防焦阻垢剂的应用有助于提高E101换热效率和延长运行时间,减少换热器的检修清洗频率,有助于维持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同时提高了装置的经济效益,燃料单耗较往年平均值下降,加工1 t汽油可节约燃料0.244 kg。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简述了S Zorb装置自开工运行以来发生的较为重要的异常状况,其中包括闭锁料斗过滤器ME102泄漏、再生器取热盘管的泄露和再生器下料中断三项,并对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S Zorb催化剂生产装置尾气处理单元实际情况,建立了新的吸收液尿素浓度分析方法。新建分析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吸收液尿素真实浓度,并据此对处理单元进行了操作优化,二者结合较好地解决了含镍氨氮废水的平衡问题,对催化剂生产装置的连续正常生产、环保及节能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针对轻烃连续分馏装置的操作难点,利用APC-Adcon高级多变量鲁棒预测控制软件,设计出一个先进控制系统,并在2×105t/a轻烃分馏装置上成功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聚合反应温度和压力控制的特点和难点,应用预测控制和专家控制方法对其进行实时控制,在聚合反应的加热升温阶段和恒温恒压阶段初期采用预测控制算法实现DDC控制,在恒温恒压阶段中后期,为提高控制效果,采用专家控制方法,根据反应的实际情况(系统升温,升压速度,设计升温升压曲线与实际曲线的拟合程度,可利用的冷水资源等)自动调整反应恒温,恒压值,最大限度利用冷水资源,以使反应温度和压力自动达到“高控”状态,由原来的3.2MPa,72℃提高到3.3MPa,74℃以上,提高了反应速度,增加了产品转化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将先进控制技术应用在某二氟一氯甲烷生产装置上,给出了先进控制系统的架构和控制器建模方法.实际应用表明:先进控制技术的投运,显著提升了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关键控制指标的标准方差至少降低了45.00%,蒸汽单耗降低了12.26%. 相似文献
11.
对丁二烯控制技术的难点进行了剖析,重点阐述了无模型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特性、功能、控制方法以及实现过程等,无模型控制技术通过对复杂控制系统进行闭环稳定安全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设备的自动控制效率,改善了丁二烯产品品质,降低了生产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不安定影响,从而增加了生产设备运行的平稳性。无模型控制系国内丁二烯装置首次应用精准优化控制,可以实现脱重塔单元整体的闭环稳定控制,在无模型控制基础上实现黑屏操作的自控投用率为100%实现精准控制,增加丁二烯的产量,提高了产品质量;投用无模型控制后正常工况下控制回路波动范围上下限可减少30%左右,实现控制回路参数更加稳定,装置运行更加平稳,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和装置的寿命,延长装置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12.
13.
14.
S Zorb技术可以将FCC汽油的硫含量降至小于10μg/g,但在反应吸附脱硫过程中,由于反应体系中引入了H2,在反应器中不仅发生了硫化物的脱硫反应,还会发生不饱和烃的加氢饱和反应、加氢异构化反应和烯烃与H2S生成硫醇的反应。本文采用基团贡献法Benson法分析了这些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计算了这些反应的反应焓变?rHm、反应吉布斯自由能?rGm和反应平衡常数K及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列举的7个典型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且有芳烃加氢放热>噻吩化合物脱硫放热>烯烃加氢放热>烯烃与H2S生成硫醇放热>烯烃加氢异构放热;在S Zorb反应吸附过程中,体系中H2S含量较少,因此噻吩脱硫后不会继续生成硫醇。 相似文献
15.
燕化乙烯装置实施了以DMCplus多变量模型预估控制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控制项目。项目范围包括新老裂解炉区、新老急冷压缩系统、深冷系统和碳三分离系统。详细介绍了燕化乙烯装置先进控制技术全面实施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6.
先进控制技术在延迟焦化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某厂延迟焦化装置为工业应用背景,在焦化反应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对控制目标、主要变量选择、约束条件、控制器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了延迟焦化装置的先进过程控制系统。工业实际应用表明:先进控制系统投运后,整个生产过程的平稳性和控制精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18.
S Zorb临氢脱硫技术是国内汽油升级的重要技术,但吸附剂中硅酸锌的生成会加速吸附剂的失活。试验研究吸附剂中硅酸锌的成因,得到吸附剂在水热环境中生成硅酸锌的最低温度650℃;考察待生吸附剂再生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出硅酸锌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氧分压;根据吸附剂再生曲线,结合催化剂颗粒再生瞬态温升模拟,推出吸附剂颗粒过热是吸附剂生成硅酸锌的主要原因,氧分压则是颗粒过热以及硅酸锌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应用APC-Hiecon先进控制软件建立溶剂脱水塔多变量预测控制系统,解决了PTA溶剂脱水塔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稳定了溶剂脱水塔的操作,降低了醋酸的消耗,取得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探究快速多变量预测和控制优化技术能否及时、有效地对聚丙烯聚合温度进行控制。对比PID反馈调节方法与Pavilion8快速多变量预测控制优化技术对聚丙烯聚合温度的控制效果。通过采用Pavilion8快速多变量预测控制优化技术,能够考虑多种干扰因素对温度的影响,及时预测温度的变化趋势,采用快速控制策略,及时、有效地对温度进行控制,大幅降低了温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