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高职院校中信息类专业赋能传统专业升级作用发挥不足,依托电力院校行业优势,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大趋势,针对信息技术类专业,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1+X”证书、三教改革为手段,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多方位研究,组建具有电力特色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形成电力特色信息技术类专业"三协同四融合三对接"人才模式培养。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宗旨,依托企业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并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应用技能型专门人才取得显著效果,呈现出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互利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依托行业、企业,双方参与,平等合作,优势互补,实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以"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订单教育、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企业主动参与、定向培养的培养模式。通过激活办学机制,逐步使行业、企业成为办学主体,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立足于地方企业,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3+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目前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3+1”人才培养,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建立多元化校企合作培养“3+1”应用型人才模式。  相似文献   

5.
郑辉 《电器评介》2013,(10):190-190
近年来,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院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作为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计算机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方式”的行动研究课题的课题组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与校企深度合作方式做以下探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问题,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构建了三级递接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架构,依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探索校企双方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推进企业深度参与的"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并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学院")积极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抓住发展机遇,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履行社会责任,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多元育人通道。学校与企业融通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电力类高职示范院校,学院依托行业办学优势,秉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培协同、效率效益"的发展理念,坚持"多元育人",整合企业资源,将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融通,与科技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创新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行业办学特色的"四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破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存在的"两张皮"难题,为提升学院学生和企业员工能力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相结合,办出一所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学院,是高职教育深入探索的昶巨主题。本文从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入手,结合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依托行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谈谈如何坚持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相结合,办出一所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学院,是高职教育深入探索的昶巨主题。本文从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入手,结合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依托行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谈谈如何坚持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世界和中国能源革命新形势,并认真落实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能源电力行业人才培养机制,2017年11月1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华北电力大学联合有关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共同发起成立了"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简称"校企联盟"),以此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培养电力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1.
在与行业共建过程中,武汉理工大学进一步发展了与行业内相关资源主体的关系,不断创新与行业共建的形式,推动与行业的协同发展与共同进步。一、以团队培养模式推动校企人才协同培养学校以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为依托,探索建立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团队培养模式":通过组建不同学科领域导师组成的导师团队,建立了团队培养的课程体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我国核电行业的发展要求,需要从整体和全局角度思考核电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核电专业人才模式是符合核电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基于华北电力大学与企业"订单+联合"核电人才培养模式,论述了校企联合培养核电人才的必要性、具体做法及业绩,提出了对联合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职教政策密集出台和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如何全方位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助力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成长、协同发展,通过多方面的教培深度融合措施,构建教培一体协同育人模式,促进教育与培训业务融合发展,提升行业企业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企业办学的职业院校起到了重要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位一体”共建校企合作利益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介绍了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位一体”校企合作的模式;探讨了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校企共建生产型实训中心、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参与对外科技服务活动等,构建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机制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实践教学环节系统性较差、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接行业需求构建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因时而新的教学内容,实施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形成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院校     
<正>中国核电与东北电力大学签约核电人才培养协议6月10日,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北电力大学举行核电人才订单联合培养协议签约仪式,东北电力大学成为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校企人才订单联合培养第一所高校。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建立了校企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可以促进东北电力大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赢。  相似文献   

17.
孙炎  陈平 《中国电力教育》2013,(17):10-11,2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校企协同创新、共建特色专业、共建教培资源、共享投资效益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可供同类高职院校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力教育》2022,(4):73-74
<正>近年来,工业物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快速发展,工业企业亟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传统的封闭式人才培养的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研究设计了”4+1”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了多层次开放CDIO式综合实验实践体系和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促进校企合作,形成了工业物联网方向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依托地方支柱产业、服务地方支柱产业是对地方性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依据广西内燃机及汽车产业"产业国际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对学生的新要求,开展了多方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介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根据广西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一些新要求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一些改革经验。指出特色专业的建设应结合地方支柱产业的需求,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以国际化视野推动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相结合,办出一所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学院,是高职教育深入探索的永恒主题.本文从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入手,结合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依托行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谈谈如何坚持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