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探讨徐州市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的基础上,阐述了施行限制纳污红线的必要性以及建立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核心和关键,对徐州市各功能区的限制纳污能力进行了评价,并计算了各功能区的纳污总量,提出了施行限制纳污红线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介绍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背景和必要性,在分析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内涵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考核指标的确定依据以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考核评估体系内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技术体系,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对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功能区水质保护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纳污能力。所谓的纳污能力即代表水功能区水体降解、自净污染物或者允许污染物排入的最大能力(纳污量),一般应用数学模型来评估。流域或区域若要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须在水功能区划与水质保护目标业已确定的基础上,结合南沙河具体特征,应用数学模型评估相应功能区水质保护的计算参数和纳污能力(纳污量),为实行纳污总量控制规划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西水利》2013,(8):7-7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在排水环节,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严格控制进入河流湖泊的污染物,维护河湖健康。  相似文献   

5.
以《河北省水功能区划》为依据,对河北省水功能区现状水质和入河废污水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以COD和NH3-N为控制指标,根据确定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出3种不同水文条件下河北省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即,安全纳污能力、75%保证率和50%保证率枯水期纳污能力。并结合河北省政府制定的节能减排与水污染治理规划,对在不同水文条件下计算出的纳污能力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辽宁省的入河污染物数据统计,对水功能区污染物的承载能力计算,提出了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控制目标,并根据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控制目标制定了相应的限制纳污总量控制方案,确保水功能区水体不受污染,使水体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为实现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目标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施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提出要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功能区纳污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介绍了使用欧洲流域水质模型(CC+PLAS)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制定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为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供决策支持。此模型将我国计算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控制的方法与欧洲用于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质模型理念相结合,综合考虑影响河流水质的各种因素,对多种不同设计流量下的纳污能力进行核定,对不同污染入河量控制方案产生的水质效果进行测试,使污染入河量控制方案具有广泛的操作性和灵活性,推动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有效落实。此模型同时为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提供一种方便科学的计算工具,为实现2015、2020、2030年水功能区达标率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COD、NH3-N为控制指标,应用一维感潮河网纳污能力模型计算上海市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结果表明,上海市水功能区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分别为79.96万t/a和7.56万t/a。以水功能区水质和污染物入河量分析评价结果为基础,制定水功能区分阶段达标目标,并从空间和时间上分解,提出每个水功能区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9.
菏泽市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和警戒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桂真  贾平英  王卫萍  黄东 《治淮》2010,(12):44-46
本文通过对菏泽市水文规律、污染源排放情况、水功能区水质现状的研究评价,计算菏泽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菏泽市限制纳污指标,并对水功能区可能面临的超标风险进行分析,划定菏泽限制纳污警戒线。  相似文献   

10.
官厅流域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并实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是当前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体现.在分析官厅流域水功能区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建立官厅流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同时提出官厅流域水功能区实施限制纳污红线管理技术举措.  相似文献   

11.
水功能区管理是水利部门管理水资源的基本单元,水体纳污能力是水功能区管理的核心,掌握水体纳污能力大小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合理预测是极其必要的。出于偏安全的考虑,纳污能力是以水体枯季流量为设计条件确定的。水体纳污能力预测主要从影响水体纳污能力大小的用水、排水两方面考虑,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水体纳污能力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毕建培  刘晨 《人民珠江》2012,33(5):79-82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是有效保护河湖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珠江流域水功能区水质和纳污状况,介绍了珠江流域目前已经具备的工作基础,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松花江流域冰封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提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率的概念,即入河污染量在其纳污能力范围内的水功能区个数占核算区域中水功能区总数的比例。该概念弥补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限制排污总量等指标在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中的不足。针对寒区冰封期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废污水难以达标排放造成的高水环境风险,建立了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冰封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将相关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松花江流域,开展了面向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的冰封期水质水量联合调控研究。结果显示,在强化节水和水利工程合理调度的水量优化调控方案下,松花江流域污水处理厂在2020年冰封期要全部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工业废水全部达到二级排放标准,方能基本实现90%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率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河道流量与水温对污染物降解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河道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的方法。利用淮河流域山东省水功能区河段资料,以COD与NH3-N两种污染物为例,研究其降解系数与流量、水温的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各污染物的降解系数与流量的函数关系,通过对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到水温对各污染物降解系数的线性修正系数。在此基础上,选取75%和90%两种保证率作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的水文设计条件,分别计算出逐月纳污能力。结果表明:在90%保证率设计流量下,山东省水功能区大多数月份纳污能力计算结果为0,而在75%保证率设计流量下各月纳污能力不为0,说明北方流域更适合取75%保证率设计流量来计算纳污能力。通过计算水功能区逐月的纳污能力,计算出入河污染物削减量,并提出相应的限制排污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分析,依据计算核定后的湟水干流纳污能力,明确湟水干流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可保障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促进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种常用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以及在复州河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中的应用,综合确定了符合复州河水功能区实际的水体纳污能力结果,同时给出一种符合北方季节性河流特点的纳污能力估算方法。这对于北方季节性特点明显的河流,尤其是污染源分布均匀(支流汇入均匀)中小河流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批复的《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提出“严格控制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建立流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体系”要求。规划通过实施纳污红线管理,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逐步实现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6,(11):71-74
为进一步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内涵,支撑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层次分析法,从水量、水质和水生态三者统筹保护的角度,建立了包括最小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敏感生态需水满足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使用率、富营养化指数、鱼类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结合国家和区域实际要求,确定了各指标的阶段性目标。根据目前我国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南水北调水源区限制纳污红线的分级考核框架。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分析了河北省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的背景,探讨了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划定的原则、依据、方法,针对河北省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和指标体系的划定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保护与纳污总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保护规划中水功能区划分、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污染物入河控制量核算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在开展水功能区划分时,应充分考虑水体的自然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划分水功能区,并确定其使用功能及水环境质量目标.水体纳污能力核算应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类型及其水环境质量现状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采用数值模型核算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时,应根据水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模型方法及相关参数.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综合考虑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当地技术经济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核定不同规划水平年的污染物入河控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