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拟菊酯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用量少、低残留和广谱性等优点,因而受到广泛使用。采用化学修饰方法合成一种含氟的硫醇菊酯衍生物,其结构表征通过1H NMR、~(13)C NMR确定。抗蚊杀虫测试表明:该化合物对白纹伊蚊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为11.55μmol/L,且在12.5μgobottle-1的30 min作用下对白纹伊蚊雌性成蚊,其致死率能够达到74%。  相似文献   

2.
9种药用植物内生或附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杀虫、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9种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中分离得到358株内生或附生真菌,其中9株真菌的发酵液对白纹伊蚊3龄幼虫的毒杀活性较强,24 h死亡率均达到80%以上;15株真菌的发酵液对至少1种供试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超过50%;4株真菌的发酵液对5种供试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肿柄菊粗提物毒杀线虫的潜力,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氟甲烷浸泡粉碎的肿柄菊枝叶混合物,经旋转蒸发获得粗提物,通过浸渍法检测了不同粗提物的毒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mg·mL^-1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二氟甲烷粗提物24~72h内对线虫的毒杀效果较弱;当浓度为20mg·mL^-1时,二氯甲烷粗提物毒杀线虫活性最好,处理72h的线虫校正死亡率可达50.6%,乙酸乙酯粗提物和石油醚粗提物毒杀线虫活性均较弱;当浓度为40mg·mL^-1时,毒杀线虫活性大小依次是乙酸乙酯粗提物〉石油醚粗提物〉二氯甲烷粗提物,其中乙酸乙酯粗提物处理72h的线虫校正死亡率达73.6%。表明,对肿柄菊粗提物进行合理的处理、分离、纯化,有望开发出高效低毒、绿色环保的新型杀线虫农药。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sojae 1893)代谢产物对白纹伊蚊的毒力及对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真菌1893代谢产物和代谢产物乙酸乙酯对白纹伊蚊四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077 mg/L和191.6 mg/L,前者的杀虫活性明显低于后者。同时,真菌1893代谢产物对白纹伊蚊的生长发育有较显著的影响,可降低白纹伊蚊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延长化蛹时间和羽化时间。  相似文献   

5.
以混有无机粉体成孔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皮层组分,添加一定量的防蚊剂的聚丙烯(PP)为芯层组分,皮芯质量比为5∶5,通过复合纺丝法纺制PET/PP皮芯复合防蚊纤维;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对纤维进行处理,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不同碱处理条件对PET/PP皮芯复合防蚊纤维减量率的影响;对不同减量率下PET/PP皮芯复合防蚊纤维的表面形态、力学性能及防蚊剂保有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碱液浓度对PET/PP皮芯复合纤维的减量率及皮层PET的成孔影响最为显著;碱处理温度100℃、反应时间60min、碱液质量分数3%,浴比1∶50,减量率达到22.31%,PET/PP皮芯复合纤维的皮层刻蚀程度最大;随着PET/PP皮芯复合纤维减量率的加大,纤维表面孔洞数量、尺寸及密集程度均有所增大,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防蚊剂含量明显降低;在碱处理温度100℃,反应时间30 min,碱液质量分数4%条件下处理得到减量率为16.57%的纤维,在烘箱中40℃条件下放置35 d,防蚊剂平均每天释放率为0.01%,减量率为18%的防蚁纤维针织物、对白纹伊蚊的驱避率为95.92%,具有极强的防蚊效果。  相似文献   

6.
红树植物提取物的杀螨活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业成  玉艳珍  毕秀莲 《农药》2007,46(8):568-570
采用叶片残毒法测定了16种红树植物甲醇提取物对柑橘红蜘蛛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海芒果、苦槛蓝、苦榔树和黄槿对柑橘红蜘蛛雌成螨的触杀活性高,药液质量浓度为10g/L时,24h的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榄李、海漆和水黄皮有中等杀螨活性,校正死亡率为66.90%~74.19%;其余植物的杀螨活性低,校正死亡率在50%以下。海芒果、苦槛蓝、苦榔树、黄槿和榄李对雌成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1.8416、2.8757、2.9218、4.9325、6.5728g/L。红树植物提取物对柑橘红蜘蛛卵也有触杀活性,其中苦槛蓝、苦榔树、木榄、海漆、老鼠簕、海芒果、白骨壤和草海桐的杀卵活性高,药液质量浓度为10g/L时,校正死亡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7,(9)
[目的]评价18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熏蒸击倒活性及驱避活性。[方法]分别采用培养皿熏蒸法和GB/T 13917.9—2009攻击力方法。[结果]在0.63μg/cm~2剂量下,8种植物精油的KT50值在3.790~7.411 min之间,优于或与氯氟醚菊酯(4.631 min)和四氟甲醚菊酯(5.788 min)相当;在1.5μL/cm2的剂量下,9种植物精油的有效保护时间在1~4 h之间,优于或与驱蚊剂埃卡瑞丁(1 h)相当。[结论]桂醛、甲位松油醇、樟脑油、香茅油和芳樟醇对白纹伊蚊既有强的熏蒸击倒活性又具有明显的驱避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明胶-阿托伯胶为壁材、α-三联噻吩溶液(1,2-二氯乙烷为溶剂)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α-三联噻吩微胶囊,并对其光稳定性和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当明胶-阿拉伯胶(质量比1:1),α-三联噻吩溶液为60 g/L,乳化转速为1 200 r/min,加入25%戊二醛0.6 mL和10%单宁酸溶液3 mL时,相对载药量可达60.68%;经紫外灯照射17 d后,α-三联嚷吩降解率小于90%,α-三联噻吩制成微胶囊后光稳定性得到很大的增强;72 h后α-三联噻吩微胶囊对白纹伊蚊幼虫的LC50值为0.11 mg/kg,表明α-三联噻吩微胶囊在白纹伊蚊幼虫体内释放具有一定的特效性.  相似文献   

9.
山蒟(Piper hancei Maxim)杀虫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存柱  徐汉虹 《农药》2012,51(2):141-143,147
[目的]研究山蒟的杀虫活性,以丰富植物源农药的来源.[方法]采用胃毒法测定山蒟对家蝇的胃毒活性,浸渍法测定山蒟对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的活性.[结果]结果显示:山药的石油醚萃取物表现较强的杀虫活性,石油醚提取物1 g/L处理家蝇12、24 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66%、90%,处理家蝇12、24、36 h后的LC50值分别为1.4000、0.5000、0.2000 g/L,接近于处理36h后鱼藤酮的LC50值(0.08 g/L).石油醚提取物处理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12h后的LC50值分别为2.4127、10.5163 mg/L,活性分别高于对照药物鱼藤酮的3.1727、21.5100 mg/L.[结论]山蒟具有较好杀虫活性,经检索未见相关文献曾报道山药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0.
许漪 《人造纤维》2011,(3):8-11,25
利用微胶囊技术将驱蚊剂制成纳米微胶囊,对织物进行防蚊整理,纳米微胶囊与低温固着剂结合在织物表面形成防蚊药膜。用纳米微胶囊整理后的防蚊棉印染布,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进行测试:对白纹伊蚊的驱避率达92%、防叮咬率达100%。洗涤15次仍具有良好的驱蚊效果。防蚊棉印染布经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安全检测: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现象。  相似文献   

11.
1.密闭圆筒法(Closed cylineder method)—仅用于蚊香测试。此法的原理与日本环境卫生中心制定的标准方法相同。试验装置(图1):测定方法:先将20头雌蚊置于玻璃圆筒(A)内,然后点燃测试蚊香(F)一端,让它在玻璃筒(A)内精确燃烧1分钟。在20分钟观察时间内,按预定间隔时间记录击倒蚊数,24小时后观察死亡率。测试重复4~6次,根据 Finney 的统计图,由击倒率平均数计算 KT_(50)值。  相似文献   

12.
1.5%斑蝥素AS对粘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列新  梁巧兰  沈慧敏  杨顺义 《农药》2007,46(4):272-273
通过研究发现1.5%斑蝥素AS对粘虫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与拒食作用,处理24h后,除了400mg/L的处理外,其余各处理粘虫的死亡率和拒食率均随药剂质量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其触杀毒力的LD50值为0.4570mg/kg,拒食作用的EC50值为2.5692mg/L,表明1.5%斑蝥素AS对粘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4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采用圆筒法测试驱蚊率。当迷迭香油、桉叶油、甜橙油、马鞭草油按3∶2∶1∶1质量比例复配,以乙醇为溶剂将其稀释10倍,空间驱避效果最佳,驱避率达93.25%,复方精油具有良好的驱避蚊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1,8-桉叶素驱蚊及其治疗局部皮肤过敏性瘙痒的效果,通过"Y"型嗅觉仪法测试了其在不同剂量梯度下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采用4-氨基吡啶(4-AP)致小鼠瘙痒模型探讨了1,8-桉叶素(φ=5%,用橄榄油稀释)的止痒作用.结果表明,当1,8-桉叶素剂量为4.0μL时,其在前4 min内对白纹伊蚊可达到100%的驱避率...  相似文献   

15.
《农药》2016,(1)
[目的]有效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协调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方法]采用浸虫法和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分别测定臭氧水和农药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作用,并结合以上2种方法测定臭氧水与7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联合作用。[结果]用臭氧水处理韭菜迟眼蕈蚊时,从2~10 mg/L,随着臭氧水质量浓度的增大,试虫的校正死亡率逐渐升高。7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24 h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将质量浓度为4 mg/L的臭氧水分别与7种药剂联合处理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对比药剂单用处理的结果表明,联合作用中药剂的LC_(50)值分别低于药剂单用。[结论]臭氧水与7种药剂联合使用比单用药剂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邓永振  张肖肖  李永江  李子玲  刘斌 《农药》2012,(10):758-759,766
[目的]筛选出对平菇厉眼蕈蚊幼虫具有较好毒杀作用的生物农药,为平菇厉眼蕈蚊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拌料法分别测定药剂对平菇厉眼蕈蚊幼虫的毒杀作用,采用平板加药法测定药剂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除虫菊素、苦参碱对平菇厉眼蕈蚊幼虫具有较高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10.4178、20.0953 mg/L;印楝素对平菇菌丝抑制最强,其EC50值为0.4854 mg/L。[结论]除虫菊素、苦参碱可作为防治平菇厉眼蕈蚊的生物药剂。  相似文献   

17.
几种植物的杀虫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利娟  黄继光  徐汉虹  安玉兴 《农药》2006,45(5):347-349,356
首次报道黄连(根)和菟丝子(种子)的杀虫活性。用1%浓度的甲醇提取物处理试虫后,所筛选的植物巾菟丝子种子和李叶绣线菊茎的甲醇提取物对家蝇48h的毒杀作用强,分别为100.00%和75.86%,单面针叶和阔叶十大功劳茎叶也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分别为58.62%和67.86%。黄连根甲醇提取物24h和大叶醉鱼草茎叶甲醇提取物48h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76.48%和76.50%,且出现虫体细且短小、头部宽大、与腹部极不对称和化蛹延迟现象,大黄和阔叶十大功劳也表现出一定的毒杀或拒食或抑制生长发育现象。所筛选的特有植物对赤拟谷盗种群的毒杀作用和繁殖抑制作用较低。毒杀作用最强的为大叶醉鱼草茎叶,处理后30d,赤拟谷盗的死亡率为40.16%,繁殖抑制率最强的为黄连根,处理后60d,繁殖抑制率为46.38%。以甲醇冷浸提取法对所采集的植物材料进行冷浸提取时,提取率分布在1.41%~7.06%之间。  相似文献   

18.
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不同虫态室内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不同杀虫剂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采用浸卵法、浸叶法、浸渍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6种杀虫剂(虫螨腈、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阿维菌素和多杀霉素)对小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4种不同虫态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田间推荐剂量下,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虫螨腈和多杀霉素具有速效性,药后24 h校正死亡率在90%以上。药后72 h,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和多杀霉素这4种药剂校正死亡率达100%。此外,6种杀虫剂均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杀卵活性最强的是虱螨脲,多杀霉素和阿维菌素的杀卵作用较差。尽管有些杀虫剂杀卵作用稍差,但这些药剂可以杀死初孵幼虫,降低幼虫存活率。田间推荐剂量下,所有药剂处理2龄幼虫存活率均小于10%。6种杀虫剂中,对小菜蛾蛹和成虫活性最好的药剂为虫螨腈和茚虫威,其余药剂效果较差或几乎没有杀蛹和杀成虫活性。  相似文献   

19.
<正>40%联苯肼酯·螺螨酯悬浮剂是由20%联苯肼酯和20%螺螨酯混配而成,联苯肼酯是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杀螨剂,作用机理为中枢神经传导系统的一氨基丁酸(GABA)受体,对螨的各个生活阶段有效,具有杀卵活性和对成螨的击倒活性(48~72h),且持效期长(持效期14d左右),推荐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且对寄生蜂、捕食螨、草蛉低风险。螺螨酯具有全新的作用机理,具触杀作用,无内吸性,主要抑制螨的脂肪合成,阻断螨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区3种乌头属植物对3种农作物螟虫触杀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均匀设计法探讨黄花乌头、北乌头和高山乌头的水蒸气蒸馏液对大螟、玉米螟和大豆荚螟的触杀作用.[结果]对大螟的24 h触杀结果表明:3种乌头对大螟均有较强触杀作用,触杀活性顺序为北乌头>黄花乌头>高山乌头.48 h时黄花乌头和北乌头对大螟保持着较好的触杀作用,触杀活性顺序为北乌头>黄花乌头.72 h仅北乌头还保持着较强的触杀作用.24、48、72 h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12.72、5.43、1.44 mg/L,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5.7%、88.9%、98.2%;对玉米螟的24、48 h触杀结果表明:北乌头和高山乌头对玉米螟均有较强的触杀作用,触杀活性顺序为北乌头>高山乌头.72 h仅北乌头保持着较强的触杀作用.24、48、72 h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15.97、15.17、1.71 mg/L,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2.3%、95.0%、99.4%;对大豆荚螟的24、48、72 h触杀结果表明:北乌头和高山乌头对大豆荚螟均有较强的触杀作用,触杀活性顺序均为北乌头>高山乌头.其24、48、72 h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17.27、17.18、12.39 mg/L,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0.0%、91.8%、99.0%.[结论]3种乌头对大螟均有较强触杀作用,北乌头和高山乌头对玉米螟和大豆荚螟表现出较强的触杀效果,黄花乌头对玉米螟和大豆荚螟的触杀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