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抗起毛起球性能是纺织品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我国现行的起毛起球测试方法为GB/T 4802系列标准,包含圆规迹法、改型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和随机翻滚法,其中圆规迹法和起球箱法都规定了参照织物。用来校核起球仪起球程度的织物,定期或在需要时作为对比初始标样,用以判断仪器(包括尼龙刷、磨料织物、软木衬垫等)起毛起球效果的变化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比织物。但是目前业内并没有统一的参照织物,旨在通过研制出适用于不同方法参数的若干种参照织物,并对参照织物的均匀性、稳定性、重现性等性能进行研究,从而使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领域有一个统一的判断尺度,有利于实现业内的统一,最终提高各机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毛涤织物服用面料的混纺比对面料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文章采用起球箱法与圆轨迹法分别对四种不同混纺比的毛涤织物样本进行了起毛起球性能测试,确定了毛涤织物混纺比对于面料起毛起球性的影响和决定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当涤纶占比0%时,试样的起毛起球等级达到了4.0级以上,即轻度表面绒和/或孤立的未形成毛球,当涤纶所占比例增加时,试样的起毛起球现象变严重,随着涤纶占比达到50%,试样的起毛起球等级低至2.5级,即形成明显的绒毛和/或毛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洗涤及含水率对毛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选择4种粗纺和5种精纺毛织物进行实验。首先研究了洗涤对毛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马丁代尔试验仪对经过不同洗涤次数及不同含水率的毛织物进行起毛起球测试,并采用Pill Grade全自动三维起毛起球评级系统对织物的起毛起球等级进行评定。研究结果表明:洗涤会引起毛织物起毛起球现象,并随洗涤次数的增加织物的起毛起球现象加重;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织物的起毛起球等级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织物的起毛起球等级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对纺织品起毛起球的测定及其标准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纤维、纱线、织物组织结构、染整工艺、测试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及测试等级的影响因素。详细介绍了染整加工工艺对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阐述了不同测试标准对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染整加工过程中,确定合适的前处理、染色工艺以及抗起毛起球剂种类与用量,有助于改善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在抗起毛起球等级测试方面,不同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由此产生不同的等级结果,应按客户要求选择检测标准进行测试和评级。  相似文献   

5.
探讨织物表面三维图像用于客观评价织物起毛起球等级的方法和效果。将10种面料作为测试样本经马丁代尔试验机摩擦后,由人工目测获取织物起毛起球主观等级,采用立体视觉系统取得织物三维图像,并从中提取9种起毛参数和4种起球参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起毛起球参数与主观等级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三维图像检测方法可表征织物起毛起球的外观特性并得出织物磨损程度的等级。认为利用立体视觉系统可以对织物起毛起球程度进行较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针对起毛起球目光评级存在的主观性导致的评级差异,提出采用球粒法进行评级。选择14款有代表性的锦黏氨针织裤类面料样品,分别在415 g、(415+595)g、(415+795)g压力下摩擦100~2000r,统计样品表面毛球数量以及起毛起球级数,综合评定面料的起毛起球性。结果表明:球粒法的起球速率与样品退货情况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此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起球评级的不稳定性;针对锦黏氨针织休闲裤,采用改型马丁代尔法在(415+595)g压力下测试1000 r时,能够区分面料有无退货风险。  相似文献   

7.
以天然蚕丝为原料提取再生丝素蛋白溶液,用浓度为5%丝素蛋白溶液对针织物进行整理,分析了整理前后织物的起毛起球过程,并采用主观评级法、单位面积毛球个数法、单位面积毛球称重法对整理前后织物起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未经丝素蛋白溶液整理的织物起毛起球现象较明显;经浓度为5%丝素蛋白溶液整理后,抗起毛起球性得到明显地改善,摩擦100次时,起球级别可以提高到4级,毛球数量也相应减少,但毛球质量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涤纶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不同组织、不同结构的 7块试样进行实验后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涤纶织物起毛起球性与织物结构参数的关系 ,并用GM灰色模型理论建立了织物起毛起球趋势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对不同组织、不同结构的7块试样进行实验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涤纶织物起毛起球性与织物结构参数的关系,并用GM灰色模型理论建立了织物起毛起球趋势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圆轨迹法和改型马丁代尔法两种测试方法对不同织物起毛起球进行测试,研究不同方法、不同磨料对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圆轨迹法和改型马丁代尔法两种测试方法对不同织物起毛起球进行测试,研究不同方法、不同磨料对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织物起球性能评定方法——标准样照结合评级法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文章尝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织物的起球图像进行分析并提取合适的毛球指标,采用模糊识别法评定织物的起球性能。  相似文献   

13.
织物起毛起球后,严重影响其外观质量,从而降低织物的服用性能。对纺织品起毛起球性的研究与测试标准都是针对干态时起毛起球,但服装在洗涤与潮湿环境下穿着产生的湿摩擦而导致的起毛起球现象对纺织品的外观影响也很大。文章通过对精纺毛织物干湿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与比对分析发现:精纺毛织物的抗湿起毛起球比干起毛起球差,纯毛织物的干起毛起球好于毛涤混纺织物,但其湿起毛起球评级要降一级半,毛涤混纺织物仅下降半级。通过分析影响湿起毛起球性能的因素,提出了在精纺毛织物设计与生产中,降低湿起毛起球的方法,为精纺毛织物的品种设计提供依据,更为沿海地区与多雨地带精纺毛织物服装选择与穿着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一种与实际穿着相符的织物起毛起球评价方法,测试了洗涤后机织物,棉型、毛型针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直接干摩试验结果相比,无论是机织物还是针织物洗涤后的起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提出了在对织物起球进行测试评级时考虑洗涤因素才能更好地与实际穿着相符,才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纺织品起毛起球不同试验方法的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燕 《中国纤检》2010,(2):54-57
本文对国标《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中的圆轨迹法、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及随机翻滚法四种测定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比较;并对其中包含多种测试条件的两个标准各种测试条件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产品标准中指标的合理性、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及新旧标准的更替对产品标准的产生影响,并对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涤纶仿真丝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对具有代表性的26种涤纶仿真丝缎纹织物进行了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种类纱线制成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差异并研究了其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涤纶仿真丝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均值为4级,最优为5级,最差为2~3级。纬丝添加氨纶后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有下降的趋势,但影响较小。同种纱线下起毛起球等级与织物总紧度呈正相关关系,且采用FDY加捻纱线和具有较高紧度的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
详细分析了涤黏中长纤维仿毛织物的起毛起球机理和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介绍了起毛起球试验方法、起毛起球程度的评定,阐述了抗起毛起球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同时还介绍了加入高吸水涤纶、改性涤纶、大豆蛋白纤维等抗起毛起球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沈燕 《中国纤检》2010,(1):54-57
本文对国标《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中的圆轨迹法、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及随机翻滚法四种测定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比较;并对其中包含多种测试条件的两个标准各种测试条件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产品标准中指标的合理性、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及新旧标准的更替对产品标准的产生影响,并对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机织物起毛起球机理出发,设计试样并确定处理工艺流程。从不同原料、纺纱、织造等方面进行了实验和分析,探讨了纺织参数对涤棉机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选择纤维长度、单纤维强力、纱线捻度、纺纱工艺、纺纱方式、纱线形式、织物组织和织物密度可提高涤棉机织物的抗起毛起球等级,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半精纺双层绒面织物后整理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参数,并对织物的断裂强力、静态尺寸变化率、撕破强力、色牢度、脱缝程度、起毛起球等性能进行测试。针对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较差问题,对织物缩呢和剪毛工序进行工艺优化,并采用浸轧工艺加入抗起毛起球整理剂进行整理,采用优化工艺整理后的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有所提高,达到了GB/T 26382—2011《精梳毛织品》要求,可为半精纺绒面织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