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热电厂利用机组现有抽汽作为驱动热源,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对1台300 MW机组供热系统进行了改造,实现了对汽轮机乏汽热能的回收。通过计算、分析机组在设计背压(8 kPa)下各工况的运行经济性,说明乏汽余热回收系统在机组中、高负荷下的运行状态较好,节能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宋晖  庄建华  谭袖 《发电设备》2015,29(2):109-112
以等效热降理论为基础,对除氧器乏汽直接回收至轴封加热器及通过乏汽回收节能装置回收至轴封加热器两种回收方案,从安全性、经济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氧器乏汽回收采用乏汽回收装置至轴封加热,可实现99%以上的乏汽热能回收,消除了除氧器乏汽的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3.
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技术可显著提高机组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某电厂经过对乏汽余热利用改造技术进行综合对比,确定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乏汽余热。项目实施后对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效果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热泵性能达到了保证要求。经过2个供暖季的运行考验,热泵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改造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贾晓涛 《电力学报》2012,27(3):261-263
汽轮机余热利用项目前在国内已经有小范围应用,该项目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对汽轮机乏汽余热进行利用,用于集中供热,提高电厂供热能力,并且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可靠性和经济性论证,认为该方案在工艺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包二热电厂供热现状及改造的必要性作了简单介绍,对设计方案优化选择计算、方案对比分析进行了重点论述。以最大化回收乏汽余热为原则,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确定为低真空[1]+热泵[2]组合技术方案。该方案实施后,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城市供热需求,不但为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作出贡献,而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孙强  申丽双  蔡想周  于水生 《电器》2012,(Z1):581-584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电热水器行业已经开始向节能、环保的方向转型。本文提出一种余热回收技术,利用淋浴用水经过人身体后所剩余的热量,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将这部分流失掉的热量回收再利用。实验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加热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用于供热,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以某300 MW直接空冷供热机组为例,建立了基于热泵回收乏汽余热的供热机组性能计算模型,分析了供热量对热泵辅助供热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热泵辅助供热方式下机组的调峰性能。结果表明,回收乏汽余热的吸收式热泵性能系数为1.73,热泵辅助供热方式的火用效率较传统供热方式提高了15.6%。采用热泵辅助供热可节省供热抽汽64.7 t/h,机组净增功率11.1 MW。随着供热量的增加,热泵辅助供热系统中乏汽利用量及节省的汽轮机抽汽量增多,而机组净增功率先增加后减少。采用热泵辅助供热后,机组的可调峰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8.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新增余热余压发电能力2000万千瓦,‘十二五’时期形成57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并多次提及"低浓度瓦斯、油田伴生气的回收利用"、"高炉和转炉煤气回收发电"、"低温余热发电"等余热余能发电技术。可见,"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余热余能发电技术将对解决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目标大有裨益。因此,有必要开展低温余热废气利用技术研究,广泛调研应用案例,积累丰富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提高设备可靠性、技术稳定性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汽轮机冷源损失大的问题,通过实施高背压+热泵供热改造,回收利用汽轮机乏汽,将低品位乏汽的热量用以供热,经过试验与实际运行应用,高背压+热泵供热节能效果显著,不仅降低了机组供电煤耗,提高了供热期机组调峰能力,而且增加了机组供热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对同类型机组供热改造具有借鉴与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分析热(冷)电联产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得出对于不同的运行方式,热(冷)电联产系统要取得节能减排效果的用户侧热电比(热负荷与电力负荷的比)的条件式。介绍在现有的热(冷)电联产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理论分析的条件式,计算得出不同热(冷)电联产技术的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用户侧热电比的条件值。通过分析,发现热(冷)电联产能否带来节能减排效果从理论上讲与热(冷)电联产技术(余热回收效率,发电效率)、电网发电效率、常用热源设备效率、运行方式、单位电网电力的CO2排放量和单位燃料的CO2排放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