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分布式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由2台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反馈控制的逆变器模块组成.由一种分布在各单元中的平均电路对各逆变模块的电流给定进行综合后生成各模块共享的电流给定信号,实现瞬时均流.采用TMS320F240型DSP芯片实现数字锁相同步,实现并联系统的热插拔功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很好的动静态均流性能.  相似文献   

2.
使用平均电流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通过分布在各模块中的平均电路,对各模块的电流给定信号进行平均后产生共享的电流基准信号,由此实现负载均分。推导了带负载电流前馈补偿的并联系统的数学模型,其等效传递函数与单台逆变器相似;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对有、无负载电流补偿两种控制方式下的并联系统外特性和均流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并联系统具有动态响应快速,均流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系统环流,提出了一种基于解耦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均流控制策略,对各逆变器设置一个独立的逆变电压调整电路,通过调节逆变电压使各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均相等,同时采用电压外环、电感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方式来达到均分负载电流,即实现均流控制的目的。因各逆变电压调整电路独立控制,因而完成了逆变器并联系统均流控制的解耦。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两台逆变器并联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实解耦控制下系统均流性能较为理想,系统环流较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布式控制的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不同容量逆变电源的并联,提出了一种双外环分布式并联控制方案,使得系统由负载电流的大小决定所需并联模块数以及并入系统的各并联逆变模块按自身容量比例分担负载电流,并能有效抑制系统环流,实现系统的冗余并联。该控制方法包括三个控制环:电流内环改善系统动态响应,电压外环确保系统的稳定性,电流外环跟随功率分配单元输出的电流信号来确定该模块所分担的负载电流的大小。其中功率分配单元根据负载电流和逆变电源额定电流的大小确定并联模块数,并提供各逆变模块的投切信号和电流外环给定信号以实现系统的负载电流分配和冗余控制。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何中一  邢岩 《电源学报》2005,3(1):11-15
提出了逆变器并联运行的一种复合式控制策略,通过对同步控制和均流控制的解耦,简化了并联控制的实现手段。各并联模块根据共享的同步信号产生同步的基准给定信号,任一模块的插拔不影响并联系统运行。针对具有输出电压有效值调节外环的逆变模块的并联运行,给出了一种提高均流精度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基于相位调制跟踪的电源并联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抗干扰能力强、控制可靠性高的数字化并联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数字均流控制方法一相位调制跟踪法。该方法将每个模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同步信号通过相位调制的方法变换为相位变化的周期脉冲信号,然后通过锁相同步的方法使所有并联逆变器模块都跟踪相位最超前,即输出功率最大模块的脉冲信号,从而实现功率均分。该方法具有控制信号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稳定性好等优点,提高了系统均流控制精度;同时,自然实现了民主主从控制,具有好的控制冗余性。克服了线路阻抗变化对系统均流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实现逆变模块的功率均分,模块间输出电流偏差小于1%。  相似文献   

7.
新型模块化UPS并联数字均流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详细地阐述了一种模块化UPS并联系统的数字均流控制技术,给出了并联系统的结构,通过对并联系统环流、功率调节特性、并联系统数字功率检测技术分析,得到一种新型的功率检测方法.通过对并联系统的瞬时平均电流和各个逆变模块的输出电流检测,并对这两个电流进行分解,以电流的分解量进行反馈调节控制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以实现模块化UPS并联系统的均流控制,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一种新的分布式无主从控制策略,同步控制和均流控制解耦。前者以数字方式实现,后者基于数字和模拟混合电路实现;各并联逆变器模块之间同时实现完全电气隔离和瞬时值均流,并允许任一模块热插拔。注重分析了输出电压有效值调节在并联系统中的特性以及与均流调节的相互耦合和不利影响,提出将环流信号引入有效值调节环路,有效地改善了并联系统的均流特性和稳压特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9.
模数混合分布式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一种新的分布式无主从控制策略,同步控制和均流控制解耦。前者以数字方式实现,后者基于数字和模拟混合电路实现;各并联逆变器模块之间同时实现完全电气隔离和瞬时值均流,并允许任一模块热插拔。注重分析了输出电压有效值调节在并联系统中的特性以及与均流调节的相互耦合和不利影响,提出将环流信号引入有效值调节环路,有效地改善了并联系统的均流特性和稳压特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0.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的集中式均压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可将小功率模块组合后,用于高电压输入、大电流输出的交流供电场合.本文提出了一种集中式均压控制策略,解决系统的输入均压和输出均流问题.其中输出电压环和输入均压环集中设计在一起,共同给系统中各模块提供控制信号.各模块具有独立的电流环和主电路.输入均压环通过调整各模块的电流环给定信号,使输入电压高的模块输出电流增加,输入电压低的模块输出电流减少,从而实现了两模块的输入均压.在输入均压时各模块电流环的给定信号相同,同时实现了输出的均流.文中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解耦的思想,给出了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法.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昉  王晶 《电气自动化》2009,31(3):25-26,35
研究了基于重复控制的复合控制策略。复合控制不仅保留了重复控制消除周期性波形畸变的能力,同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采用一种能实现瞬时值均流的分布式并联控制方法完成逆变电源系统的模块并联。通过连接各完全等同的并联模块中的三条低频信号总线实现均流。只用一个调节器,既调节输出电压、同时又实现环流抑制。应用数字化控制成功地进行了系统试验,并对关键的试验波形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散逻辑的UPS逆变电源并联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UPS的并联冗余运行不仅可提高电源系统的容量,还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散逻辑的UPS逆变电源并联控制方案,并详细分析了电压型逆变电源并联运行控制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各模块均流效果好,控制策略可行。  相似文献   

13.
非隔离全桥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非隔离全桥并网逆变器共直流和交流母线并联运行系统,研究功率电路拓扑并联工作及入网电流解耦的条件。深入分析了各种全桥拓扑形式和PWM调制方式的逆变器并联运行的等效模态,指出双极性PWM逆变器并联时,模块间入网电流自然解耦;单极性倍频PWM逆变器并联时,模块间电流存在高频耦合,但基波分量解耦;单极性PWM逆变器并联时,模块之间高频耦合并导致基波分量耦合、不可并联运行。带共模电流抑制的全桥并网逆变器拓扑也可实现入网电流的自然解耦。分别搭建了上述几种逆变器的并联运行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证明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UPS的并联冗余运行不仅可提高电源系统的容量,还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控制并联方案来实现多台逆变电源并联控制系统,并分析了逆变电源并联运行控制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特性。试验运行结果表明各模块均流效果好,控制策略可行,可达到比较理想的并联运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阻抗匹配模式的并联逆变器均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动态均流问题,提出了阻抗匹配模式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案.依据电路等效理论,将开环控制的逆变器等效为给定电压源与虚拟阻抗串联的电路形式,并给出了阻抗参数的辨识方法.以逆变器的等效电路作为被控对象模型,推导出可改变逆变器输出虚拟阻抗的控制方法.给出了并联逆变器间的虚拟阻抗匹配关系.所设计的逆变器除需共享电压给定基准正弦信号外,完全自主均流,控制方法简单.采用两台容量为1 kVA、空载输出电压为220V的逆变器并联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仿真与实验结果显示:两台逆变器输出电流之差峰值小于0.1A;在负载阶跃变化中,无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逆变电源并联工作产生环流的原因,并提出了抑制环流的方法,对基于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大功率逆变电源并联控制保护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逆变电源并联控制技术已成功地运用于飞机电源系统中,实现了两台逆变电源的并联工作.  相似文献   

17.
Parallel operation of inverter modules is the solution to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efficiency, and redundancy of inverters in microgrids. Load sharing among inverters in distributed generators (DGs) is a key issu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of power-sharing among parallel DGs using a dual control strategy in islanded mode of a microgrid. PQ control and droop control techniques are established to control the microgrid operation. P-f and Q-E droop control is used to attain real and reactive power sharing. The frequency variation caused by load change is an issue in droop control strategy whereas the tracking error of inverter power in PQ control is also a challenge.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wo DGs are interfaced with two parallel inverters in an islanded AC microgrid. PQ control is investigated for controlling the output real and reactive power of the DGs by assigning their references. The inverter under enhanced droop control implements power reallocation to restore the frequency among the distributed generators with predefined droop characteristics. A dual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the AC microgrid under islanded operation without communication link. Simulation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using MATLAB/SIMULINK and the results show the validity and effective power-sharing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while maintaining a stable operation when the microgrid is in islanding mo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