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真空低温烹调(Sous vide)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经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的烹调技术。与传统的烹调方法相比,真空低温烹调因能有效减少产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保留食品的原有风味,改善肉制品嫩度等优势而受到大众关注,近几年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肉制品加工。本文主要综述了真空低温烹调技术加工条件和方式的改变对肉制品食用品质的影响,指出适宜的加热温度和时间能提高肉制品风味和嫩度、促进营养物质的保留,且低温长时间加热有助于提高肉类的安全性。同时本文还阐述了真空低温烹调与其他技术联用对产品嫩度和安全性的显著影响,为更好地促进真空低温烹调技术在肉制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和实现真空低温烹饪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牛里脊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水煮、油煎和真空低温烹调三种烹调方法对牛里脊进行烹调,研究了不同烹调方法对牛里脊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种烹调方法烹制的牛里脊的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符合国家熟肉制品卫生要求,而采用真空低温烹调方法烹制的牛肉营养损失率和脂肪氧化程度最低,色泽和嫩度等感官品质最佳。综上所述,真空低温烹调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烹调方法,较传统烹饪方法而言,能更好地保留牛肉的营养成分和风味成分,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不同烹饪方式对骨膳食营养成分保留度的影响,研究选取从某大型生鲜超市采购回来的带肉牛骨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油煎、低温烹饪和水煮三种不同的烹饪方式烹调牛肉,对比了不同烹饪方法烹调后牛肉质量损失率、蛋白质损失率、脂肪损失率、卵磷脂损失率、钙损失率情况以及感官品质评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低温烹煮后牛肉质量损失率最低,仅为32.74%;牛肉中的蛋白质损失率仅为9.78%;牛肉中的脂肪损失率相对较低,为47.82%左右;同时牛肉中卵磷脂成分保留度较高,钙损失率最低;同时,采用低温烹饪的方法加热牛肉无论在色泽,还是在味道和气味等感官品质评分均高于油煎和水煮,说明低温烹饪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骨膳食营养成分保留度,而且具有较高的感官品质评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烹饪方式(真空低温、真空低温+油煎、油煎)以及成熟度(三成熟、五成熟、七成熟)对调理牛排的食用品质(烹饪损失、剪切力和质构、感官评价)的影响,确定调理牛排烹饪的最佳工艺。研究发现烹饪工艺和成熟度对调理牛排的持水性、嫩度、质构以及感官评价得分都有显著影响(p0.05)。当烹饪工艺相同时,调理牛排的成熟度越高,烹饪损失、剪切力值、硬度和咀嚼性越大,弹性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成熟度相同时,不同的烹饪工艺对调理牛排食用品质的影响差别较大,其中真空低温烹饪具有更低的烹饪损失、剪切力值、硬度和咀嚼性,油煎后的调理牛排硬度最大、咀嚼性最大,烹饪损失和嫩度也低于低温真空烹饪。感官评价的结果表明,真空低温烹饪至七成熟的牛排得分最高,即评价人员更偏向于成熟度高、水分损失小的牛排。  相似文献   

5.
真空低温烹饪技术是指食品经真空包装后在精确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下的烹调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烹饪方式,温度和时间的精确控制保证了食品良好的成熟度和质构,真空包装则更好地保留了食品的营养品质,并延长了食品的货架期。本文综述了真空低温烹饪技术的来源、国内外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及其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并结合当前该技术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列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更好地促进真空低温烹饪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即食水产品和实现真空低温烹饪水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别经炒、炖和焖三种不同烹饪方式处理过的芹菜、番茄和鸡肉,在常温下分别放置0,2和4 h后观测其水分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变化。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芹菜,番茄和鸡肉在相同的条件下贮存时品质变化,为营养配餐,短途送餐等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芹菜、番茄和鸡肉中多种营养素的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为减少营养的损失,应选择适宜的烹饪方式并缩短存放时间,尽早食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与新式烹饪工艺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胸肉为研究对象,选择传统烹饪方式沸水煮5,7,9,11min,电蒸箱蒸制6,8,10,12min和新式烹饪方式真空低温慢煮0.5,1.0,1.5,2.0h,空气炸锅炸制6,7,8,9min处理,比较这4种传统和新式烹饪方式在处理不同时间下烹饪损失率、营养成分、剪切力、pH值、色差和质构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空气炸锅处理的鸡肉水分含量较少(p<0.05),剪切力、硬度值和咀嚼性均较高(p<0.05),其中空气炸锅处理8min、低温慢煮1h、沸水煮7min和电蒸箱处理10min的营养价值较高,剪切力、硬度值和咀嚼性相对较低,分别为各烹饪方式下较佳的加工时间。因此,以试验研究结果对这4种烹饪方式对鸡肉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对比研究,探讨烹饪鸡肉的最佳工艺来指导家庭和酒店制作此类菜肴。  相似文献   

8.
为延长热加工调理鲈鱼的货架期,并延缓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采用3 种热处理方式(水煮、汽蒸、真空低温烹调(Sous-vide))对鲈鱼进行加工,通过分析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值、汁液流失率、色度、质构特性、水分分布以及气味的变化,研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鲈鱼在12 ℃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过程(0~5 d)中,真空低温烹调处理组鲈鱼鱼片的汁液流失率均在2%以下,贮藏末期能抑制不易流动水的流失;真空低温烹调处理组鱼片在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TVB-N含量增长缓慢,真空低温烹调处理能明显抑制鲈鱼在贮藏期间的腐败变质。与水煮和汽蒸处理相比,真空低温烹调处理对鱼肉的硬度、咀嚼性无显著影响(P>0.05);利用电子鼻检测得到鲈鱼的贮藏品质区分结果与TVB-N含量的结果相近。因此,真空低温烹调处理能减缓鱼肉新鲜度的变化,可作为一种新加工技术应用于鲈鱼的保鲜。  相似文献   

9.
何伟 《中国食品》2005,(1):2-33
粉条是广大烹饪工作者及居家百姓日常烹调及食用的一种普通原料,它是以薯类或杂粮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状或条状的干燥淀粉制品。  相似文献   

10.
烹饪是通过对食物的加工使食物由生到熟的一个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食物美味的基础上兼顾营养价值,最大限度保留食物营养。对烹饪原料进行初加工、切配、调味、加热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烹饪活动。现在鸡肉颇受大众喜爱,在烹饪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烹饪工艺,但不同烹饪工艺对鸡肉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如何利用烹饪工艺提高鸡肉品质,现已成为烹饪加工关注的焦点问题。鉴于此,笔者从烹饪工艺出发,针对不同烹饪工艺对鸡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一种先利用低温蒸汽对鸡翅进行真空低温烹饪再高温烧烤的烹饪方法对鸡翅食用品质的影响。以腌制好的鸡翅直接用热风模式220℃烧烤为对照组(Roast);分别用60℃蒸汽、70℃蒸汽和80℃蒸汽烹饪30min后,再用热风模式220℃烧烤为试验组,简称分别为SV60+Roast,SV70+Roast,SV80+Roast,研究蒸汽低温烹饪对烤鸡翅食用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真空低温烹饪(SV 60+Roast、SV 70+Roast、SV 80+Roast)的鸡翅的感官评价总体得分显著高于直接烧烤组(Roast)(p 0. 05),剪切力显著低于直接烧烤组(p 0. 05)。且SV 70+Roast组烹饪的鸡翅感官总体得分最高、水分含量最高、剪切力最小。  相似文献   

12.
真空低温烹饪是一种绿色、营养、便捷和安全的新型加工方法。以鲤鱼为原料,采用真空低温烹饪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腌制时间、烹饪温度、烹饪时间3个工艺参数对真空低温烹饪鲤鱼感官评分值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试验后确定真空低温烹饪鲤鱼最佳工艺为:腌制时间56.5 min、烹饪温度71.5℃、烹饪时间10.5 min。在此条件下,真空低温烹饪鲤鱼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TVB-N和TBA),微生物指标均符合规定且优于常规蒸煮鲤鱼。  相似文献   

13.
通过蒸汽低温烹饪和传统水浴低温烹饪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的烹饪温度(55、60、65℃)对牛排的食用品质(烹饪损失、剪切力和质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烹饪方式,随着烹饪温度的升高,烹饪损失增大、剪切力增大,硬度、咀嚼性也增大,且差异显著(p 0. 05);相同烹饪温度,蒸汽低温烹饪和水浴低温烹饪对牛排食用品质影响差异不显著(p 0. 05)。  相似文献   

14.
分子料理是烹饪界兴起的一种新式烹调理念,着重探讨低温慢煮烹调方法的特点,并结合实例阐述低温慢煮在肉类烹饪中的不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海鲈鱼因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深受消费青睐.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对于鱼肉的品质影响较大.通过结合烹饪损失、感官评定、色泽、质构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多项指标,评估传统沸煮和低温真空烹饪对鲈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真空烹饪的鲈鱼无论是在烹饪损失、质构,还是在游离氨基酸含量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优势,在感官评定上可接受度较高.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鸡肉是重要的肉类来源,它以特殊的味道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鸡肉风味是由肉中水溶性化合物及烹饪过程中发生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是鸡肉食用品质的特征指标。本文主要综述鸡肉中风味物质的产生途径、风味物质的种类以及在养殖和屠宰期间影响鸡肉风味的要素,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鸡肉风味物质形成机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猪肉、鸡肉、鸭胸肉和淀粉等为原料,采用真空灌装技术,以产品凝胶强度和感官品质为评价标准,对鸡肉、鸭胸肉和淀粉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烤肠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添加量为5%,鸭胸肉添加量为2%,鸡肉添加量为2%时,采用猪小肠进行低温灌装,在70℃下风干2h后于85℃蒸煮20min所得到的产品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熟制方式对酱卤猪蹄食用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影响,以猪前蹄为原料,采用蒸制、煮制、微波制和低温慢煮制4 种熟制方式对酱卤猪蹄进行烹调,并测定烹调损失率、营养成分、胆固醇、总游离氨基酸、脂肪氧化、色泽、感官评分、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水平。结果表明,低温慢煮制显著降低了酱卤猪蹄烹调损失率和胆固醇质量分数(P<0.05),并显著提高了产品的a*值(红度)、水分质量分数、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P<0.05)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微波制显著降低了酱卤猪蹄的脂肪质量分数(P<0.05);蒸制酱卤猪蹄感官评分最高;煮制所得产品L*值(亮度)最大(P<0.05)。蒸、煮、微波和低温慢煮4 种熟制方式均能不同程度改善酱卤猪蹄食用品质,但低温慢煮制在改善酱卤猪蹄色泽、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风味物质种类和降低胆固醇含量方面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食品工业》2009,(11):45-45
<正> 食用香精在食品业的地位正在大幅度提高,因为它一方面可以丰富食品的口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食品生产商在制造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成本。在食用香精中,鸡肉风味的香精是一个重要的品种,它被广泛应用于方便面、鸡肉制品、鸡精调味料、休闲膨化食品、复合调味料、餐饮调料等相关产品中。面对中国这个巨大的鸡肉产品市场,寻找消费者喜欢的口味、开发出独特的香精产品,无疑成了制胜市场的关键因素。作为世界领先的香精香料生产商,奇华顿历时两年完成了一项名为"TasteEssentials~(TM)鸡肉风味研究"的项目。通过对鸡肉菜肴的烹饪方式,配料的使用,鸡肉不同部位的消费习惯以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不同烹饪方式(蒸制、煮制、油炸)对脆肉鲩鱼肉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烹饪方式对脆肉鲩鱼肉品质的影响较大,煮制方式蒸煮损失率最少;油炸方式蒸煮损失率最大,水分含量最低,灰分、脂肪、粗蛋白含量最高。经过加热后,脆肉鲩鱼肉中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大,其中煮制的样品中丙二醛的含量最高,油炸方式最低。不同烹调方式没有改变脆肉鲩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但经过不同方式烹调后,鱼肉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大,其中经油炸烹调的鱼肉中氨基酸含量最大。脆肉鲩鱼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蒸制鱼肉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其含量为48.46%,其次为油炸,为46.48%;煮制鱼肉油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其含量为36.36%。不同烹饪方式对脆肉鲩鱼肉营养品质有一定的影响,这为脆肉鲩的烹饪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