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雒晓芳  苏强  陈丽华  张巍  田瑜琳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2):132-137,150
为了阐明污泥中絮凝细菌的种类和特性,利用常规培养技术通过絮凝率测定和多次富集从污水水渠中分离和筛选絮凝菌,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絮凝率特性分析。结果利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分离出絮凝菌20株,筛选出絮凝性能稳定且活性良好的两株微生物絮凝菌ZF1和ZF18,其絮凝率分别为57.68%和57.20%,超过其余18株的絮凝率。经鉴定可知,ZF1为志贺氏菌属(Shigella sp.),ZF18为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此研究不仅为研究絮凝微生物提供良好的菌种资源,更对于研究污水治理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从银杏叶片中分离出的1株具有高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SPE009进行鉴定分析,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将SPE009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以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SPE009菌株的装液量、接种量、培养温度、初始p H、碳源、氮源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发酵液抗菌活性。结果:经鉴定,SPE009菌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其发酵液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葡萄糖含量为20g/L、装液量30m L/100m L、p H7.0和接种量3%(体积比)。在此条件下,发酵液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最高可达17.6mm,比优化前提高了21.4%。结论:银杏内生真菌草酸青霉菌SPE009发酵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为天然抗菌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来源。  相似文献   

3.
从碳酸饮料的絮凝物中分离出的微生物,经过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获得了3株明串珠菌属菌株,鉴定为:假肠膜明串珠菌1株,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2株。对3株菌株进行了pH3.0的耐酸性研究,其中3#呈现出最强的耐酸性和碳酸饮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高浓度双乙酰定向驯化获得优良啤酒酵母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双乙酰浓度为1mg/mL的12°Bx麦芽汁中进行高浓度定向驯化,经涂布抗双乙酰固体选择培养基,从啤酒酿造生产菌株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sp.)A中富集筛选分离得到一株双乙酰还原速度优于亲株A的新菌株TA4。以12°Bx麦芽汁为培养基用内装300mL麦芽汁的500mL三角瓶10℃下发酵,发酵8d后发酵液双乙酰含量比亲株降低了36.31%,发酵度提高4.5%,且该菌株的絮凝性、发酵速率等特性仍保持了亲株A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5.
小曲中霉菌的分离纯化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雪梅 《酿酒科技》2004,(6):33-34,36
小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有霉菌、酵母以及少量的细菌,在小曲上能看到的菌丝基本上都属于霉菌。以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提供的小曲为出发菌,采用土豆汁培养基进行纯培养,选取长有24个单菌落的平板进行分离纯化。制成纯培养菌。通过菌落特征、形态、制片标本和生理生化试验对纯培养菌进行鉴定。共分离出根霉菌株9株,经鉴定。其中根霉属4株。毛霉属1株,曲霉属3株。青霉属1株。(小雨)  相似文献   

6.
乳糖酸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经富集培养,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了201株菌株,经x-gal平板培养基、伊红美蓝合成培养基和指示平板培养基筛选出29株疑似乳糖酸生产菌株.利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定出5株疑似乳糖酸生产菌株,最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出一株优良的乳糖酸生产菌株Y20,其乳糖酸产量为127.65g/L,转化率为85.10%,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分子鉴定,该菌为土生拉乌尔菌.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的平板划线分离法,摇床发酵活性污泥及附近土壤中筛选高效产絮凝剂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以豆制品废水为培养基,优化菌株发酵产絮凝剂培养条件,并对絮凝活性成分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从豆制品废水活性污泥及附近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的产絮菌,编号为J-7,经形态学及16S rDNA基因测序,菌株J-7被鉴定为Talaromyces pinophilus。最佳培养条件为废水添加量为60%、接种量4%、培养温度为25 ℃、废水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为150 r/min、发酵时间48 h。在该优化条件下,絮凝率可达93.42%。絮凝活性成分进行定性测定、紫外光谱扫描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初步判断其主要成分为多糖,主要基团包括羰基、羟基、氨基、碳骨架基团等。  相似文献   

8.
孝感凤窝酒曲中酵母菌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PDA培养基和麦芽汁固体培养基对孝感凤窝酒曲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得到16株酵母菌.经显微形态观察和API 20C AUX菌种鉴定系统鉴定,将得到的酵母菌归属,其中9株属于酿酒酵母菌属,另外7株为假丝酵母菌属,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降亚硝酸盐乳酸菌的鉴定及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丽平  林婷  张海松  张倩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8):221-223,235
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乳酸菌,筛选鉴定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较强的菌株,并研究其在白菜汁培养基中的生长及产酸情况,为制作泡菜发酵剂储备优良菌株。结果分离了144株乳酸菌,并获得5株亚硝酸盐降解率在99%以上的菌株,经鉴定菌株Mao21.1和Mao6.2为戊糖乳杆菌,Wang3.1和Mao20.1为植物乳杆菌,Lin2.4为戊糖片球菌。5株菌在白菜汁培养基中生长4h后,各菌株培养液的pH均快速下降;培养20h后,除菌株Mao21.1外,其他菌株培养液pH均降到3.5以下;对数生长末期菌株Mao6.2和Lin2.4活菌数达到108cfu/mL,该两株菌可作为制作泡菜发酵剂的储备菌株。  相似文献   

10.
从贵州霉变薏米中分离纯化霉菌菌株,通过反接种验证其致霉性并进行生物学分类鉴定。采用点植法观察霉菌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性状、菌落特征,在形态学鉴定基础上,辅以ITS序列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菌株拟鉴定到属种。最终筛出15株霉菌,并将其中8株致霉菌鉴定到种,分别为:C1米曲霉菌(Aspergillus oryzae)、C2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C3构巢曲霉菌(Aspergillus nidulans)、C4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C5冠突曲霉菌(Aspergillus cristatus)、C6层生镰刀霉菌(Fusarium proliferatum)、C7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C8青霉菌(Penicillium aethiopicum)。从薏米中分离的霉菌对薏米有明显的致霉作用,推测其为薏米中主要致霉菌类型。本文为今后薏米储藏及防霉抑腐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浆水为实验材料,在多种培养基平板上分离纯化其中的微生物,共得到24 株菌,其中细菌20 株,丝状真菌3 株,酵母菌1 株。对纯化后的各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化特性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浆水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其细菌以乳杆菌属或双歧杆菌属等益生菌为主,酵母菌为酿酒酵母,丝状真菌为变灰青霉和橘青霉。结果说明浆水微生物组成优良,具有开发利用潜力,但其中还存在杂菌和有害菌,应在生产中引起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王郅媛  姚婷  范雅为  张燕  王友升 《食品科学》2018,39(20):112-118
从采后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的华莱士瓜上分离到12 株丝状真菌,将分离菌经纯化后回接到健康无损的华莱士瓜上,发病特征与分离发病果实一致,确定其为华莱士瓜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1 株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1?株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2 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 ex Wallr.)真菌、3 株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eli ex Fr.)真菌和5 株镰刀属(Fusarium LK. ex Fr.)真菌。其中,黑附球菌(E. nigrum)为甜瓜中首次发现的病原菌,而草酸青霉菌(P. oxalicum)、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泡盛曲霉菌(Aspergillus awamor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轮状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和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分别为甜瓜上分离到的青霉属、链格孢属、曲霉属和镰刀属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涂布平板法从生鲜湿面中分离腐败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腐败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从生鲜湿面中分离得到8株典型菌株,包括3株霉菌和5株细菌。经鉴定,3株霉菌(A1,B1,C1)分别为草酸靑霉(Penicillium oxalicum)、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5株细菌(S1~S5)分别为3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1株副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  相似文献   

14.
转化白藜芦醇苷虎杖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虎杖中白藜芦醇得率,采用虎杖内生真菌直接发酵虎杖转化白藜芦醇苷为白藜芦醇,通过从虎杖根、茎中初筛得到6株内生真菌,复筛以虎杖煮提液为底物发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发酵液中白藜芦醇苷和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6株内生真菌均具有转化白藜芦醇苷为白藜芦醇能力,其中分离于茎内的J1转化率最高为25.6%。J1经形态学观察及ITS-5.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Genbank登录号为HQ732137。  相似文献   

15.
从马铃薯淀粉废水和黄河污水排放口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得到300株菌,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初筛和复筛,得到6株絮凝活性在60%以上的细菌,对6株细菌进行形态特征分析,将复筛的6株细菌悬液按照等体积的比例进行复配,絮凝率最高的混合菌为N1和N2,达到96.41%,选取絮凝率80%以上的4组构建菌中的5株细菌,对其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为N1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N2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N3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N4赖氨酸芽孢杆茵(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N5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相似文献   

16.
对筛选出的产壳聚糖酶海洋真菌进行了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鉴定,确定该菌为Penicillium oxali-cum,这是首次报道该菌属具有产壳聚糖酶的能力。该研究旨在为工业化发酵生产壳聚糖酶提供实验指导。实验在已确定的寡营养培养基的基础上,探讨适宜碳源、氮源、耐盐性、耐酸性、摇床转速等发酵因素对产壳聚糖酶的影响,并探索不同种类的廉价培养基发酵产酶。结果显示黄豆粉培养基的产酶效果较为理想,最终确定培养基为(g/L海水):黄豆粉25 g,酶活力最高为8.5 U/mL,该培养基成本不足原发酵培养基成本的5%,为微生物工业化应用生产壳聚糖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彭喜春  于淼 《食品科学》2011,32(15):196-199
在贮存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普洱茶的品质有很大影响。本实验用4种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对一款10年陈熟普洱茶中的微生物进行选择性培养和计数;不同的微生物菌落被分离,并用显微镜进行形态观察和初步鉴定,根据细菌的16S rRNA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该款普洱茶的细菌总数为4.3×103CFU/g;霉菌数约为20CFU/g,未发现该普洱茶中存在酵母和放线菌;根据菌落形态分离到的7株细菌都是革兰氏阳性菌,分别属于5个种,即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2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 1株、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 2株、嗜热芽孢杆菌(B. sporothermodurans) 1株和 B. shackletonii 1株;用显微镜进行的形态观察鉴定只分离到两种霉菌,即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相似文献   

18.
陈琳  祁静  李祖明  白志辉  高丽萍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2):107-112,120
研究白菜叶际细菌多样性,并从白菜叶际筛选鉴定毒死蜱降解菌。分别采用LB、PDA、改良高氏一号和毒死蜱(100 mg/L)无机盐培养基对白菜叶际上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得到其细菌浓度分别为1.24×106、1.03×104、2.07×104和2.64×105 CFU/g,表明白菜叶际细菌在数量上存在多样性,共筛选到51株表型差异较明显的细菌。经16S rDNA分子鉴定表明各培养基上优势菌分别是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节杆菌属(Anthr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分别约占各自培养基所分离鉴定菌株的28%、75%、100%和55%。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到毒死蜱降解率较高的细菌有11株,其中降解率最高的菌株是沙雷氏菌(Serratia ureilytica)M1,达到52.44%。研究发现,不同培养基从白菜叶际分离鉴定的细菌多样性差异明显,本研究从白菜叶际筛选鉴定出毒死蜱降解菌率较高的细菌菌株,为毒死蜱降解菌的降解特性、应用和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比分析了胀气食醋与正常食醋的理化性质,对胀气食醋的顶隙气体进行了分析,并分离鉴定了胀气食醋中的潜在污染微生物。结果表明,与正常食醋相比,胀气食醋中总固形物含量增加了65%,总酸度增加了47.4%,氨基态氮含量增加了2.3倍;胀气食醋顶隙气体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碳;从胀气食醋中分离到6株细菌,经鉴定1号、4号、RT1、RT2、RT3、RT4分别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Bacillus velezensis、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头状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pit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tubtilis)的相似度均达到98%及以上。且各菌株均可在糖发酵培养基中产生白色絮状物沉淀,其中1号和4号菌产生沉淀较多。4号菌能产生气体,是造成食醋胀气的主要潜在微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