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有机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云南传统发酵食品的18 株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的主要有机酸成分及对病原菌抑菌活性进行分析。采用Spot-on-lawn及琼脂扩散法研究不同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抑菌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和产量;选取其中3 株植物乳杆菌对其进行包括生长曲线、pH值、抑菌活性在内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抑菌活性取决于不同的植物乳杆菌菌株、病原菌及发酵碳源。当大肠杆菌O157:H7作为病原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YmL-4-5具有最高的抑菌活性;当沙门氏菌ATCC 6538作为病原菌、果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S5抑菌作用最强。数据证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受上清液低pH值的影响,且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有机酸的主要成分是乳酸(930.9~3 008.7 μg/mL),其次为苹果酸和乙酸。其中乳酸和乙酸的产量与其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活性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0.488,P<0.05)。本研究为研发新的生物防腐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中的主要有机酸及其抑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酪乳杆菌在食品生物防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的分离方法及其抑菌活性,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干酪乳杆菌的培养上清液,通过旋转蒸发仪对各萃取相进行浓缩,并采用spot-on-lawn改进法研究其抑菌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萃取液中的主要有机酸成分。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旋蒸余相对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三种食源性致病菌均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效果,且对大肠杆菌O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最为明显,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0.00±0.82)、(21.67±0.94) mm,其主要的抑菌有机酸组分为乳酸、乙酸和苯乳酸。该研究为分离乳酸菌发酵液中有效活性抑菌物质提供了一种确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山东烟台家庭自制泡菜中分离得到1株产抑菌物质的乳酸菌菌株。综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植物乳杆菌并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QYL-1。该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短小芽孢杆菌(CMCC 6320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藤黄微球菌(CMCC28001)、大肠杆菌(ATCC 25922)等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的抑菌性最强,表现出广谱抑菌活性。研究对于纯种发酵及乳酸菌的抑菌活性,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5):124-129
为研究乳酸片球菌发酵产生的有机酸与其抑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ot-on-lawn法及琼脂扩散法研究其抑菌活性,利用HPLC分析发酵液主要有机酸组分。结果表明:乳酸片球菌以葡萄糖作为发酵碳源时发酵能力最强,且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乳酸、乙酸与总酸含量与抑菌活性存在正相关性(P<0.05)。乳酸片球菌发酵液有机酸组分与抑菌活性的研究为开发新型生物防腐剂的潜在菌株的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高抑菌性能的乳酸菌,以植物乳杆菌DY6为出发菌株,首先对其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和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e,NTG)的复合诱变,获得了抑菌活性较强的诱变菌株AN-55、AN-58及AN-68,其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19.83%、21.91%和18.40%。随后,经遗传稳定性实验发现菌株AN-55的抑菌性能更加稳定,8次传代后其抑菌活性较野生型菌株仍能提高20.51%。与此同时,菌株AN-55的基因组重测序结果表明plnK、cps4G、pts9D等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对提高菌株抑菌活性有重要影响,为植物乳杆菌在天然防腐剂和抗生素替代物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产生的抑菌物质进行研究.选用琼脂扩散法从5株植物乳酸杆菌中筛选出1株抑菌活性较高的植物乳酸杆菌菌株LP-1.对抑菌物质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其抑菌活性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经过蛋白酶的处理后抑菌活性有所降低.在pH为4.0-5.0时,抑菌活性基本不变,当pH低于4.0或大于5.0时,抑菌活性均有降低.植物乳杆菌LP-1产生的抑菌物质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通过牛津杯双层平板法,从分离自四川泡菜的114株植物乳杆菌中筛选对大肠杆菌O157:H7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对其所产抑菌物质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14株植物乳杆菌的上清液均可抑制大肠杆菌,其中16株菌的上清液经排酸后仍有抑菌作用,并且抑菌作用不受过氧化氢酶影响,经蛋白酶处理后大幅降低甚至消失;在进一步筛选中发现植物乳杆菌IMAU80122所产抑菌物质具有耐酸(pH 3)、耐弱碱(pH 8)的特性,在80℃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金属离子、盐浓度、紫外照射时间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G-菌株的抑菌活性强于G+菌株,但对供试的乳酸菌没有作用。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IMAU80122所产抑菌物质具有蛋白性质,不仅抑菌活性强,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广谱抑菌效果,在食品加工和医药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8.
植物乳杆菌能够产生多种抑菌物质,具有比较优良的抑菌性能,在食品保鲜、拮抗致病菌、改善人体健康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植物乳杆菌的抑菌性能,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植物乳杆菌在食品保鲜和天然物质开发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该文主要对植物乳杆菌抑菌活性、抑菌机制以及抑菌性能的影响因素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由综合分析可知,植物乳杆菌具有广谱抑菌性能,多种因素可影响其抑菌能力,且在多个领域都具有优良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植物乳杆菌发酵马齿苋陈皮的工艺条件及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试验确定发酵工艺;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32 h,料液比1∶20(g/mL),菌种接种量3%,发酵温度33℃。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所得发酵液的总黄酮含量为0.69 mg/mL,比发酵前总黄酮含量(0.52 mg/mL)提高了32.69%;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8.84%,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38.14%,还原力提高了26.64%。  相似文献   

10.
灵芝不同培养基发酵液粗提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灵芝进行液体发酵培养,研究其发酵液粗提物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不同培养基的灵芝发酵液粗提物,对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存在差异性。其中1#培养基的灵芝发酵液粗体物对苹果炭疽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2#培养基的灵芝发酵液粗提物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明显;而3#培养基的灵芝发酵液粗提物对小麦根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不同培养基的灵芝发酵液对各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活性,揭示培养基成分的不同可能对灵芝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罗伊氏乳杆菌LYS-1发酵液的抑菌特性和初步探索了其抑菌成分的性质。发酵液的抑菌特性结果显示,LYS-1当活菌数≥1.00×109 cfu/mL时才会产生抑菌物质,发酵36 h后抑菌活性不随酸度的增大而增强。LYS-1发酵液具有良好的耐热能力,50~120℃处理30 min均对抑菌活性影响不大,但受pH的影响显著,pH≥5.50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丧失,pH5.50时才具有抑菌活性,且降低pH有利于增强抑菌效果,pH≤3.50时抑菌活性趋于稳定。抑菌成分性质的探索结果表明,发酵液经过氧化物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了14.37%,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则对抑菌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发酵液经真空浓缩处理后,浓缩液和接收液均具有抑菌活性。发酵液与浓缩液分别经强酸水解后抑菌圈直径分别为0 mm和6.37 mm。LYS-1发酵液中不存在3-羟基丙醛。LYS-1发酵液的抑菌效果主要受p H影响,其抑菌物质应为多种组分,可能由小分子肽、过氧化氢和有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分离自母乳、婴儿肠道的植物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和细菌素合成相关基因。方法 本研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不同来源的植物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质控过滤后的数据经Unicycler组装获得基因组精细图,通过比对COG、CAZy数据库对功能基因进注释,并借助BAGEL4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鉴别植物乳杆菌素合成相关的基因簇,分析不同来源植物乳杆菌的益生潜力。结果 本研究5株植物乳杆菌基因组平均GC含量为44 %,母乳源植物乳杆菌基因数量多于婴儿肠道源菌株。进化树和ANI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所得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同来源的菌株更倾向于聚类到一个分支。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母乳源菌株与肠道源菌株相比拥有更多编码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基因,且拥有完整的产植物乳杆菌素基因簇。结论 植物乳杆菌基因组GC含量、功能基因数目及产细菌素基因簇结构等与分离源有一定的关联,母乳源植物乳杆菌更适于作为潜在益生菌的候选菌株,本研究为益生菌的益生潜力研究提供了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植物乳杆菌B-28的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植物乳杆菌素,以蜡样芽胞杆菌为指示菌,通过测定指示菌细胞结构和细胞中APT、离子量的变化,分析探讨植物乳杆菌素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植物乳杆菌素作用于蜡样芽胞杆菌时,胞内ATP呈现迅速下降趋势;并迅速释放出K+和Na+,而且植物乳杆菌素的质量分数与K+和Na+释放量基本呈现线性正相关。随着植物乳杆菌素添加量的增加,蜡样芽胞杆菌细胞裂解率在逐渐提高。而且电镜观察发现:植物乳杆菌素作用的蜡样芽胞杆菌的细胞壁边缘模糊,菌体细胞变形,部分细胞壁缺失,可看到胞内物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及清除羟自由基三种方法测定两种菌的抗氧化活性,然后将两种菌添加到契达干酪中,利用同样的方法研究这两种菌对干酪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KLDS1.0202和干酪乳杆菌KLDS1.0319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而且在8℃成熟时,分别加入植物乳杆菌KLDS1.0202、干酪乳杆菌KLDS1.0319和同时加入两种益生菌干酪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在第16周达到最大值,而还原力在第20周达到最大值(0.479,0.515,0.656),显著高于空白组的0.451,0.439,0.366(P0.05)。以上结果表明两种菌不仅自身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还能促进干酪蛋白质的分解,提高干酪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钙圈法和琼脂扩散法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具有抑菌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经过酶敏感性反应、排酸实验和HPLC检测对所产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采用琼脂扩散法对抑菌物质进行抑菌谱研究。结果显示,从东北酸菜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NQ3,该菌株在MRS培养基中发酵24 h,活菌数为6.5×10~(11) CFU/mL,抑菌圈直径为19.50 mm。L.plantarum CNQ3所产抑菌物质表现为有机酸,HPLC检测其主要为乳酸和醋酸,二者含量分别为11.23和5.58 mg/mL,同时含有0.083 mg/mL的苯乳酸。该抑菌物质的抑菌谱广,对受试的8株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23.30 mm,对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的抑菌圈直径最小,为18.96 mm。本研究为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拟利用前期已经筛选出的可以抑制变异链球菌的植物乳杆菌,研究了能抑制变异链球菌的植物乳杆菌在口腔应用方面的特性的研究。本研究测定了植物乳杆菌对溶菌酶、抗生素、盐和酸的耐受性,测定了五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lantarum)K25、SKT109、YW3-2、YW5-1和YW1-1的自聚集能力以及分别与变异链球菌的共聚集能力,以及研究了添加植物乳杆菌对变异链球菌自聚集能力和产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株植物乳杆菌对溶菌酶都有一定耐受性,远高于人体口腔唾液的溶菌酶浓度(157μg/m L)。五株植物乳杆菌对酸和盐也有一定的耐受性。L.plantarum YW5-1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较强。添加L.plantarum K25、YW5-1和YW1-1上清液后可以降低变异链球菌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5株植物乳杆菌中K25和YW5-1的自聚和共聚能力较强,并且添加了植物乳杆菌后,可以降低变异链球菌的自聚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拟利用前期已经筛选出的可以抑制变异链球菌的植物乳杆菌,研究了能抑制变异链球菌的植物乳杆菌在口腔应用方面的特性的研究。本研究测定了植物乳杆菌对溶菌酶、抗生素、盐和酸的耐受性,测定了五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lantarum)K25、SKT109、YW3-2、YW5-1和YW1-1的自聚集能力以及分别与变异链球菌的共聚集能力,以及研究了添加植物乳杆菌对变异链球菌自聚集能力和产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株植物乳杆菌对溶菌酶都有一定耐受性,远高于人体口腔唾液的溶菌酶浓度(157μg/m L)。五株植物乳杆菌对酸和盐也有一定的耐受性。L.plantarum YW5-1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较强。添加L.plantarum K25、YW5-1和YW1-1上清液后可以降低变异链球菌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5株植物乳杆菌中K25和YW5-1的自聚和共聚能力较强,并且添加了植物乳杆菌后,可以降低变异链球菌的自聚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母婴粪便为样品源,对其中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进行分离鉴定。测定乳酸菌菌株对腹泻致病菌抑菌性能,及抑菌乳酸菌菌株的体外益生特征实验。依据groEL功能基因测序从19对母婴样本分离出属于15个种的113株乳酸菌,其中优势种是唾液联合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和香肠伴生乳杆菌(Companilactobacillus farciminis)。从113株乳酸菌菌株中筛选得到29株菌株对6种腹泻致病菌都有抑制效果,其中,香肠伴生乳杆菌HTb36X-2通过4 h的模拟胃肠液处理后存活率最高达69.50%;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HTb34X5-6、HTb34X5-1自聚性最高与疏水性最高,其疏水性分别为31.67%和29.00%,自聚性分别为81.32%和70.91%;并结合抑菌菌株的抗生素耐药性和碳源代谢能力,最终筛选出香肠伴生乳杆菌HTb36X-2,副干酪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HTb6X-6,干酪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casei)17X-4、17X-5,罗伊氏粘液乳杆菌HTb34X-5-1、HTb34X-5-6,发酵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10D12-2 共7株作为潜在益生菌菌株,为开发具有抗腹泻功能的优良益生菌株及产品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交叉划线法、径向划线法、琼脂扩散法及液体共培养法评价各益生菌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4株具代表性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并从20株益生菌中筛选出同时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及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益生菌菌株。将筛选出的益生菌添加到羟丙基纤维素、丙三醇及魔芋粉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制备生物活性抑菌膜,并对抑菌膜中益生菌的存活情况及抑菌膜的抗菌效果进行评价。交叉划线法及径向划线法实验结果一致: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菌株,特别是Lactobacillus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对4株目标致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琼脂扩散法实验表明:L.paracaseiCICC20241菌株的培养液、上清液和菌悬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液体共培养法实验表明:乳酸菌L. paracasei CICC 20241先于致病菌接种时表现出更高的生长活性和拮抗活性。此外,本实验制备的抑菌膜是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良好载体,适宜该菌株的生长存活并对目标致病菌表现出持续的抗菌活性,对于开发鲜食食品的包装材料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牛津杯法研究葡萄糖氧化酶(GOD)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鸡源、猪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牛津杯法检测到GOD对不同来源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性,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增加抑菌性能增强,在GOD酶活10 U/m L时仍具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均≥9.25 mm。GOD酶在37~75℃干热处理10 min后仍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65℃时对猪源大肠杆菌K88和37℃时对沙门氏菌0533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75 mm和12.25 mm。植物乳杆菌BLCC2-0126对被试病原菌抑菌圈直径最大,对猪源大肠杆菌K99和沙门氏菌0533抑菌圈直径为13.75 mm。总之,GOD和BLCC2-0126均具有抑菌作用,且可共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