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传统溶剂法萃取甘草油脂,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甘草油脂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油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液料比20 mL/g、提取时间5 h,在此条件下甘草油脂提取率达4.49%。利用GC-MS鉴定出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19.15%)、油酸(4.92%)、亚油酸(59.5%)、亚麻酸(11.16%)。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23.31%,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76.69%,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71%,二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59.83%,三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11.16%。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酶法从牡丹籽中提取牡丹籽油,并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试验以牡丹籽油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考察酶解温度、酶解p H值、加酶量3个因素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条件,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所提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酶解温度50℃、酶解p H 7.5、加酶量2.5%,该条件下油脂提取率达42.08%。所提油脂脂肪酸主要含有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5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23%。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条件温和,可减少提取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弥补中国有关刀豆油脂提取技术,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研究不足的问题,为刀豆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优化了正己烷萃取刀豆油脂的工艺参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测定了刀豆油脂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结果:刀豆油脂最佳提取参数为液料比25∶1 (mL/g)、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 h,刀豆油脂提取率为3.12%。刀豆油脂由9种脂肪酸组成,主要有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3种,占总脂肪酸85.29%。刀豆油脂中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0.88%,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89.12%,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72.53%,二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2.76%,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3.83%。结论:刀豆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油酸含量最高,脂肪酸种类与大豆油相似,但比例不同,理化性质与常见的花生油、大豆油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采用超声波提取栀子果皮、果肉两个不同部位油脂的工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对栀子油脂进行脂肪酸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提取栀子果皮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0 min、提取功率320 W、料液比1∶13 g/mL。超声提取栀子果肉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8 min、提取功率360 W、料液比1∶12 g/mL。在上述条件下,栀子果皮、果肉油脂的得率分别可达2.36%和22.60%。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超声波可以破坏栀子果实细胞排列方式和整齐程度,促进油脂性成分溶出。GC-MS实验结果表明,栀子果肉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5.97%,以亚油酸(52.70%)和油酸(21.90%)为主;栀子果皮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22%,以亚油酸(44.80%)和油酸(13.55%)为主。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栀子油脂合理利用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野生苍耳籽为材料,采用溶剂法萃取其籽油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工艺参数对苍耳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用GC-MS 法测得其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结果表明:野生苍耳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75℃;野生苍耳籽油脂含量为22.14%,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85.73%、油酸相对含量7.67%、棕榈酸相对含量3.76%、硬脂酸相对含量1.35%。本方法可作为苍耳籽油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6.
应用正交法对正己烷萃取丁香叶油脂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丁香叶油脂的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丁香叶油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0℃、提取时间2.5 h、液料比值25 mL/g,在此条件下丁香叶油脂提取率达6.14%。利用GC-MS鉴定出8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有3种脂肪酸,分别是亚油酸(36.58%)、亚麻酸(30.55%)、油酸(16.12%)。  相似文献   

7.
以竹柏果仁为原料,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法提取竹柏果仁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与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竹柏果油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75℃,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150min。该条件下,竹柏果仁油提取率为29.32%。经GC-MS定性、定量分析可知,竹柏果油中共检出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5.8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76.27%)显著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19.54%);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并富含油酸、二十碳二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  相似文献   

8.
徐泽平  王宝琴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8):261-264,269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溶剂、液固比、压力和处理时间对酵母油脂提取率的影响,探讨超高压处理对啤酒酵母油脂提取的工艺条件,并对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进行验证,以GC-MS法分析酵母油脂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以20倍(v:m)95%的乙醇为溶剂,在400MPa的压力下提取7min时,酵母油脂的提取率最高,为3.7469%,为索氏提取法测得的酵母油脂含量的72.11%。所得油脂中,总脂肪酸占45.8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34.90%,中性脂占46.84%,磷脂占总油脂含量的7.25%。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棕榈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占大多数。由此说明,超高压提取技术可应用于酵母油脂的提取加工,其提取时间明显缩短,但提取率略低于索氏提取法。酵母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用于医药保健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阚金涛  袁雷  钟政昌 《食品与机械》2020,(1):210-215,236
以西藏光核桃为原料,采用水剂法提取结合酶法破乳技术分离其中的油脂和蛋白质,优化了光核桃仁油脂与蛋白质水剂法同步提取的工艺条件,并分析了油脂的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西藏光核桃仁油与蛋白质同步提取最优工艺为物料粒径150目、液料比8:1 (mL/g)、pH 10、浸提温度50℃、提取时间5h、搅拌速度80r/min,该工艺条件下核桃仁油提取率为(67.79±2.97)%,蛋白质提取率为(78.13±1.53)%。光核桃仁油脂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并检测出12种脂肪酸组分,主要由顺式油酸(57.32%)、亚油酸(31.65%)、棕榈酸(6.49%)和硬脂酸(2.29%)组成,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2种;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相对百分含量为89.43%,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为31.76%,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为57.67%。  相似文献   

10.
目的:响应面法优化樱桃籽油的微波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进行GC-MS分析,以期优化樱桃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响应面法优化樱桃籽油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采用氢氧化钾-甲醇法对樱桃籽油进行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樱桃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成分分析。结果:樱桃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温度60℃,微波时间7min,料液比1∶15(g/m L),微波功率600W。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樱桃籽油的提取得率为4.58%。GC-MS共分离出6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十九烷酸、反-十八碳酸和十八碳二烯酸,其中棕榈酸、亚油酸、反-十八碳酸的含量分别为19.33%、30.48%、42.45%,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含量为77.87%。结论:樱桃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温度60℃,微波时间7min,料液比1∶15(g/m L),微波功率600W。GC-MS共分离出6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含量为77.87%。  相似文献   

11.
南海条浒苔和裂片石莼的油脂提取及其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海条浒苔和裂片石莼为原料,用索氏提取器进行油脂提取,通过脂肪酸室温甲酯化,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油脂成分进行了分析。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醚作溶剂、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6h。得到条浒苔10种脂肪酸成分,其中7种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45.54%;裂片石莼10种脂肪酸中有6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49.89%。  相似文献   

12.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葡萄籽油脂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油脂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籽油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29℃、提取时间25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到21.94%。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70.49%、油酸13.55%、棕榈酸8.76%、硬脂酸6.39%、亚麻酸0.34%和花生酸0.2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84.38%。采用响应面法确定的提取条件合理,可用于葡萄籽油脂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乐意  刘力 《中国酿造》2015,34(6):84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绞股蓝籽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得油脂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最佳油脂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超声温度50 ℃。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绞股蓝籽油脂提取率可达35.37%。所得绞股蓝籽油脂密度0.915 1 g/mL,酸值0.739 8 mg KOH/g,皂化值185.919 7 mg KOH/g,平均分子质量908.845 9 u,水分和挥发物含量0.281 9%。油脂中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6种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5%,含量最多的是α-桐酸(56.24%)。  相似文献   

14.
以藜麦为原料,藜麦甾醇得率为考察指标,利用超临界CO2-皂化法萃取藜麦甾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藜麦油脂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藜麦甾醇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藜麦甾醇的得率可达20.20 mg/g。从藜麦油脂中共分离鉴定出2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的脂肪酸为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74.59%,超长链脂肪酸含量高达27.66%,是其它品种藜麦含量的2倍;支链脂肪酸的含量达0.63%。该研究为藜麦的深度开发和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富油微藻是制备生物燃料和提取高附加值不饱和脂肪酸的理想原料。为筛选具有高产油潜能的微藻,开发经济高效的微藻油脂提取工艺和检测方法,本文对7种富油微藻进行超临界CO2提取,并结合三氟化硼-甲醇衍生化、GC-MS分析了各微藻提取物中的35种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添加乙醇夹带剂后,各藻类的油脂收率由54.60 % ~ 82.16 %提高至75.61 % ~ 104.46 %。微藻中共检出18种脂肪酸,C16 ~ C18系列脂肪酸含量均在55.97 %以上,其中小球藻、三角褐指藻和青岛大扁藻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6.25 %、31.81 %和26.85 %,是生物柴油理想的替代品。牟氏角毛藻的不饱和脂肪酸UFAs含量达到91.15 %,可作为绿色医疗保健品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槟榔籽油提取工艺优化与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槟榔籽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槟榔籽油的成分。方法:采用传统溶剂法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槟榔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液料比24:1、提取时间11h,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可达12.84%。利用GC-MS鉴定出10个组分,占槟榔籽油脂肪酸总量的99.99%,主要含肉豆蔻酸(30.78%)、棕榈酸(19.23%)、油酸(26.86%)和亚油酸(19.56%)。结论:槟榔籽油中饱和脂肪酸达到51.18%,不饱和脂肪酸达到48.81%,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0.10%。  相似文献   

17.
以冬瓜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冬瓜籽油脂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影响冬瓜籽油脂提取的单因素有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功率,并对这4种因素采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由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溶剂石油醚,提取时间40 min,温度60℃,料液比1:12,超声功率120 W,提取率为88.55%。GC-MS分析表明,冬瓜籽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45.17%)、棕榈酸(32.09%)、硬脂酸(16.45%)、油酸(4.99%)和花生酸(0.36%)组成,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达45.17%。  相似文献   

18.
采用石油醚(60~90℃)回流浸提冻绿种子油脂。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油脂得率的影响,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到冻绿种子油脂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9,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在最佳条件下冻绿种子油脂得率为22.47%。运用GC-MS分析冻绿种子油脂脂肪酸组成,共检出21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占39.540%,油酸占30.140%,亚麻酸占21.530%,棕榈酸占4.700%,硬脂酸占2.430%。  相似文献   

19.
以废弃罗非鱼内脏作为原料,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SE)、超声提取法(UE)及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法(PEFE)从鱼内脏中提取油脂,运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不同提取方法下油脂中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从罗非鱼内脏油脂提取率、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等方面对3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罗非鱼内脏油脂提取率差别不大。PEFE获取的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均高于SE和UE法。PEFE法提取的油脂具备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n-6与n-3系列脂肪酸比例小的特点。研究为罗非鱼内脏油脂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青海牦牛酥油为原料,正己烷为提取溶剂,磷脂得率和纯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探讨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丙酮沉淀时间4个因素对牦牛白酥油(冬季)和黄酥油(夏季)磷脂提取的影响。确定黄色牦牛酥油最优磷脂提取的工艺为:液固比6 mL/g,提取时间60 min,丙酮沉淀时间25 h,提取温度55℃,在此工艺条件下粗磷脂得率为6.74%,纯度为62.96%;白酥油提取温度45℃,得率为4.97%,纯度为58.09%。原料及产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了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牦牛酥油中检出3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26种,不饱和脂肪酸10种;酥油磷脂中共检测出2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24种,不饱和脂肪酸5种。牦牛酥油与酥油磷脂脂肪酸组成以及含量差别较大,酥油磷脂中支链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牦牛酥油;牦牛酥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酥油磷脂的5倍以上,并且牦牛酥油中含有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EPA、DHA等)在酥油磷脂中并未检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