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pp.)是一种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新生儿和婴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菌血症和脑膜炎,死亡率高达80%。因为克罗诺杆菌对婴幼儿、老年人等特定人群危害较大,所以对克罗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该文介绍一些克罗诺杆菌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植物次生代谢物类、有机酸类、益生元、纳米粒子类等。  相似文献   

2.
闫瑞  钮冰  杨捷琳 《食品科学》2019,40(21):243-250
克罗诺杆菌是一种急性细菌病原体,最初因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爆发的几起致死性疾病(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该菌属的多样性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已经开发了多种检测和分型方法。常用的分型方法包括生化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及基于DNA序列的分型(单基因分型、O-血清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和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as。克罗诺杆菌属的7 个种之间毒力作用存在差异,外膜蛋白和外膜囊泡在侵染引发细胞病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唾液酸的利用可能具有临床意义。目前该属菌株毒力机制研究结论尚未统一,基因测序所揭示的大量毒力因子仍需进一步验证。克罗诺杆菌分型方法在促进该菌分类学发展的同时也为其毒力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及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弧菌为一种嗜盐性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是引发人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主要分布在海洋环境中。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因子主要包括黏附因子、侵袭因子、溶血性毒素、尿素酶、脂多糖、外膜蛋白、蛋白酶、Ⅲ型分泌系统和摄铁系统等。本文就副溶血弧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该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制定快速精确的检测方法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是一种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 会引起婴幼儿脑膜炎等多种疾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是一种具体测定各基因表达量的测序方法, 不仅可以全面研究全新研究全新的转录本, 还能获得更准确、详细的研究结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克罗诺杆菌新毒力因子相关基因的发现、毒力基因表达量与菌株毒力间的变化关系, 以及不同时间段上毒力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展望该技术在克罗诺杆菌毒力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以期为克罗诺杆菌的研究方法、防控防治和临床治疗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西双版纳进口食品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毒力基因特征以及耐药性情况,该研究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 2 compact和16S rDNA测序对克罗诺杆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PCR对4种毒力基因进行扩增,通过Kirby-Bauer纸片法对菌株进行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并对菌株BQ10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2.91%(5/172)的样品中存在克罗诺杆菌的污染,菌株中毒力基因ompX、cpa、hly的携带率为100%,且都未检出sip。分离株对头孢噻吩(cefothiophene, CFT)的耐药性最强,耐药率为69.23%(9/13),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普遍敏感,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BQ10的基因组大小为4.75 Mb, GC含量为54.69%,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为ST431型,通过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和耐药数据库CARD预测到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该研究结果为西双版纳进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评估、预警以及采取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了一定的参...  相似文献   

6.
克罗诺杆菌原名阪崎肠杆菌,是婴儿配方乳粉中主要的致病菌之一,能感染新生儿,并导致严重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菌血症和脑膜炎等疾病,致死率高达40%~80%。本文综述了克罗诺杆菌常见的表型分型和分子分型方法,包括生化分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型、血清型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随机多态性扩增DNA基因分型、核糖体分型、特殊基因分型和全基因组分型,以期增加人们对克罗诺杆菌分型方法的认识,为全面揭示克罗诺杆菌的表型特征和遗传多样性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究植物源活性物质原儿茶醛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泳动运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黏附和侵入Caco-2细胞能力及9 种与菌体相关毒力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儿茶醛对6 株阪崎克罗诺肠杆菌实验菌株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均为2 mg/mL,对阪崎肠杆菌ATCC29544亚抑制浓度分别为1/200、1/100 MIC和1/50 MIC。亚抑制浓度的原儿茶醛能够抑制阪崎克罗诺肠杆菌在琼脂软平板中泳动运动能力;减弱菌体在12 ℃和25 ℃下不同时间段(24、48、72 h)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降低细菌黏附及侵入Caco-2细胞能力;下调9 种与菌体相关毒力基因的转录量。研究结果表明原儿茶醛能够抑制阪崎克罗诺肠杆菌多种毒力因子,其有潜力作为抗生素补充剂或抗毒性物质预防及控制阪崎克罗诺肠杆菌引起的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8.
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pp.)是污染婴幼儿配方乳粉(powdered infant formulas,PIF)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可通过辅料的添加和加工环境进入PIF,可引起新生儿严重感染,导致菌血症、脑膜炎等疾病。因此,高时效性及高精度的菌株分型技术对于克罗诺杆菌的溯源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克罗诺杆菌常用的分型技术进行综述,包括血清分型、生化分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CRISPR-Cas阵列分析、随机多态性扩增DNA基因分型、核糖体分型、特殊基因分型和全基因组分型,并对上述各种方法的原理和溯源能力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研究食品中克罗诺杆菌分离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耐药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在成都市周边农贸市场和路边小摊采集食品样品129份,采用DFI 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克罗诺杆菌;通过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分离菌株;采用试管法和微孔板法分析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研究温度对细菌成膜能力影响;采用纸片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携带cpa、hly、sipompX毒力基因情况。结果发现从129份食品样本中共检出克罗诺杆菌43株,检出率为33.3%。43株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的成膜率为90.7%,并且温度对细菌成膜影响明显。四种毒力基因中,ompX检出率为100%;cpa检出率为13.9%;hly检出率为11.6%;sip基因未检出。耐药表型检测发现43株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和杆菌肽B的耐药率为100%,对利福平的耐药率达97.7%;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7%;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亚胺培南、磺胺甲恶挫、呋喃妥因、头孢西丁、链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等100%敏感。本研究表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具有较好的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对常见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并且分离菌株携带一定的毒力基因,对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
克罗诺杆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能够感染婴幼儿并导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膜炎和菌血症,死亡率最高可达80%。克罗诺杆菌广泛地存在于食品和自然环境当中,并且具有极强的抗干燥能力,因此容易污染乳粉和其原料并在其中长期存在。控制克罗诺杆菌的污染需要增强食品生产质量控制,也需要开发相应的检测技术。本研究主要从生理生化检测、免疫学检测技术、核酸检测技术等对克罗诺杆菌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对上述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且对克罗诺杆菌检测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克罗诺杆菌在婴幼儿食品中污染量低、婴幼儿食品基质成分复杂且检测要求高的特点,增菌培养是不同检测方法不可缺少的步骤并且是检测的限速步骤,未来还需要对这一环节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提升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1.
阪崎克罗诺肠杆菌致病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阪崎克罗诺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芽孢肠道杆菌,可导致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不全的婴幼儿严重脑膜炎、菌血症和坏死性结肠炎,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目前,国内外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致病性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报道非常有限。本文通过阪崎克罗诺肠杆菌外膜蛋白A、脂多糖、生物膜、宿主细胞骨架、铁获得机制、海藻糖的存在、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等方面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致病性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粮食加工品和肉制品中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pp.)的污染情况及致病性。方法对我国8个省份的226份粮食加工品和肉制品的克罗诺杆菌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种间鉴定,并针对阪崎克罗诺杆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型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研究。结果 粮食加工品和肉制品中克罗诺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1.92%和12.50%。种间鉴定显示,115株分离菌株中有94株阪崎克罗诺杆菌。PFGE和结晶紫染色结果表明,94株阪崎克罗诺杆菌可被分为49个型别,均在36~60 h内达到最大菌膜生产量。结论 上述8个省份粮食加工品和肉制品中存在克罗诺杆菌污染,其中阪崎克罗诺杆菌有多种PFGE带型,且均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本研究可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标准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肌肉盐溶蛋白质凝胶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综述了肌肉盐溶蛋白质凝胶形成机理及影响凝胶特性的因素,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加深了对蛋白质凝胶行为的认识,以期为肉制品加工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克罗诺杆菌作为婴儿配方粉中的A类致病菌,能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等,死亡率高达40%~80%,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克罗诺杆菌的文献报道,从流行病学特征、血清学分型特点、环境抗性特征、毒力基因以及与致病相关的优势克隆群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提出通过增强临床监测体系,掌握该菌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及高危食品,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营养面条生产加工环节中肠杆菌科和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对克罗诺杆菌进行溯源研究。方法采集某营养面条生产企业的生产原料、中间产品、环境、设备、人员和终产品等共101份样品,进行肠杆菌科和克罗诺杆菌检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克罗诺杆菌进行分子分型和溯源研究。结果在整个生产过程的样品中,肠杆菌科检出率为53.5%(54/101),其中环境样品的肠杆菌科检出率最高(72.7%,16/22);克罗诺杆菌检出率为29.7%(30/101),其中终产品的克罗诺杆菌检出率最高(50.0%,5/10)。31株克罗诺杆菌分离株共获得20个PFGE带型,多样性较高,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6个簇型。结论营养面条生产加工环节中存在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该致病菌污染可能与原料污染有关。克罗诺杆菌的污染问题需要引起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重视,加强生产加工过程监测,制定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婴儿配方粉干法加工过程中肠杆菌科和克罗诺杆菌属的分布,掌握终产品中克罗诺杆菌属的污染途径。方法对4家企业的产品相关样品(原辅料、中间产品和终产品)和环境进行监测,选择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对肠杆菌科和克罗诺杆菌属进行检验,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克罗诺杆菌属溯源研究。结果地面、空调回风口和使用后的清洁工具中肠杆菌科检出率较高,均在20%左右。产品相关样品、清洁作业区环境相关样品中克罗诺杆菌属检出率分别为2.56%(12/468)和0.27%(6/2 185),22株分离株共有13种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每个企业的指纹图谱各不相同,其中有四组分离株分别具有同源性。终产品中克罗诺杆菌属的污染主要来自原辅料,其次为环境中定植的菌株。结论该研究对掌握婴儿配方粉加工企业肠杆菌科和克罗诺杆菌属的污染分布及终产品中克罗诺杆菌属的可能污染源,制定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措施,确保终产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