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短型浮置板轨道系统隔振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浮置板轨道结构视为一个隔振黑匣子,定义质量比、刚度比、阻尼比例系数三个无量纲系数以反映该隔振系统的物理特性,以欧拉梁模型模拟钢轨,以刚体模型模拟短型浮置板,推导该系统的运动方程;用傅氏变换的方法将其从时间--空间域转换到频率一波数域,改变三个比例系数,研究系统传递特性(弥散方程及传递率)的变化,从而深入探讨短型浮置板轨道结构形式的变化对系统隔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浮置板轨道动柔度计算方法及隔振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浮置板轨道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能反映浮置板轨道动态特性的力学模型,并提出了该模型的动柔度求解方法,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浮置板轨道的隔振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浮置板轨道的隔振性能在中频段受浮置板自身弯曲振动固有特性影响较大;在同一块浮置板跨度内不同位置处其隔振性能有些差别,但在大多数位置隔振性能变化不大。改变单块浮置板长度对轨道系统的隔振性能影响不是很大,不同长度的浮置板传递给基础的力沿轨道方向的衰减过程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3.
阻尼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已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减振降噪轨道结构。为分析其隔振性能,通过建立阻尼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对其进行谐响应分析,模拟列车运行时轮轨间实际冲击,研究其在简谐激励下的动力传递特性,并分别考虑浮置板长度、隔振器刚度和阻尼,以及不同载荷作用位置对浮置板隔振性能的影响。计算和分析对于今后轨道结构的进一步改善具有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新型的浮置板减振轨道,建立了具有三次非线性和Coulomb摩擦阻尼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Fourier级数法和谐波平衡法,研究了列车荷载作用下浮置板轨道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通过对弹簧刚度、阻尼等参数的研究,分析了系统参数对浮置板轨道减振特性的影响,并应用能量守恒方法研究了稳态响应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浮置板式轨道结构隔振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姚京川  杨宜谦  王澜 《振动与冲击》2005,24(6):108-110,113
介绍了浮置板式轨道结构的发展现状,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并应用车辆-浮置板式轨道结构耦合动力学原理对其隔振效果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6.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在不同频段的隔振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连续的三维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的动力传递特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针对不同设计参数和激振频率,研究了该轨道结构的动力传递特性和隔振效率。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可详细解剖浮置板相关设计参数对隔振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计算分析浮置板参数对噪声和振动的关系,为浮置板参数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以考虑不平顺度的轮轨振动模型为基础,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列车动载荷作用下浮置板轨道结构的瞬态响应.分别对不同的浮置板隔振器刚度和阻尼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其参数对振动和噪声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浮置板轨道结构对减小振动和噪声十分有效,其刚度和阻尼参数对减小轨道振动和基础反力有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浮置板轨道低频隔振性能差和轨道系统振动响应大的问题,在对浮置板隔振器载荷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设计优化目标,基于非线性阻尼隔振技术和动力吸振技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实尺轨道试验与在线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发了非线性浮置板轨道系统及其部件,并完成了工程落地。研究表明:非线性阻尼、动力吸振器和非线性浮置板系统对浮置板一阶固有频率附近的隔振器支反力、浮置板振动加速度和隧道壁分频振级有较好的振动控制作用,其中非线性浮置板系统(非线性阻尼隔振器与动力吸振器的组合)的减振效果最明显(低频减振效果明显),非线性浮置板轨道系统可以较好抑制动力吸振器在偏离设计频率时出现的振动放大问题;动力吸振器的振动加速度大于浮置板振动加速度,而两者位移基本相当,表明动力吸振器可以较好的吸收浮置板轨道的振动,而不会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橡胶弹性对橡胶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的影响,通过多岛遗传算法耦合Abaqus的自编程序,以《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CJJ\T191-2012)》为依据,优化分析橡胶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优化变量为橡胶弹性),得出(1)橡胶浮置板轨道的橡胶弹性和减振效果指标不存在线性关系(即减小橡胶弹性,并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减振效果)。对于实际工程问题,建议通过优化方法,进行全局优化分析。(2)对于给出的橡胶弹性变化范围,当橡胶弹性模量取6.44×108N/m2时,橡胶浮置板轨道能够得到最好的减振效果。和现有某种橡胶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相比,优化后的橡胶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提升2.7 d B。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旨在保证车辆在浮置板减振轨道的铺设区域具有尽可能强的行驶平稳性,基于非线性隔振理论设计了具有任意准静态载荷位置附近具有固有频率恒定特征的非线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刚度曲线以及与其适配的最优化非线性阻尼曲线。首先,通过对浮置板轨道用隔振器载荷特征识别,确定浮置板隔振系统的隔振需求;其次,基于变质量隔振系统动态特征,设计在任意准静态载荷位置附近具有相同固有频率的定频非线性隔振系统(以下简称定频系统)刚度曲线;然后,基于定频系统刚度曲线特征以及阻尼系数对非线性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机理,对针对定频系统进行最优化非线性阻尼设计;最后,基于车辆-浮置板轨道-隧道系统一体化仿真分析模型,针对最优化的定频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分析。结论表明:相比采用既有线性钢弹簧隔振器的浮置板减振轨道系统(以下简称线性系统),采用定频非线性隔振器的浮置板减振轨道系统可有效控制轨道板动态位移,轨道板动态位移可降低约8%;非线性系统可显著降低轨道板的振动加速度响应,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可降低约46.24%;非线性系统在全频段都具有较好的衰减效果,Z振级插入损失约6.26 dB。  相似文献   

11.
浮置板轨道参数激励振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置板轨道结构中,浮置板布置的周期性和不连续性导致轨道刚度的周期性变化。车辆行驶在浮置板轨道上时,轨道刚度的周期性变化会引起参数激励振动。为了研究该问题,将钢轨和浮置板视为模态梁,钢轨扣件和隔振器视为线性弹簧-阻尼器;车辆采用相邻车厢距离最近的两台转向架模型,建立了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浮置板轨道参数激励振动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减小参数激励振动的控制措施。计算结果表明:振动的频率成分主要为车轮通过浮置板的频率及其倍频;轮轨作用力随着车辆速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隔振固有频率的减小而增加;调整浮置板下隔振器的位置和刚度可以降低参数激励振动引起的轮轨作用力。  相似文献   

12.
一类非线性混沌振动的主动隔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Duffing非线性振子为研究对象 ,应用主动隔振原理 ,设计了参数自调节的PID控制算法 ,对Duffing振子混沌振动进行了主动隔振数值仿真实验 ,实现了对混沌振动的良好隔振。仿真结果表明 :在混沌振动中应用主动隔振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隔离航空器上的低频振动,提出一种具有准零刚度特性的非线性隔振器,由线性正刚度弹簧并联双稳态余弦梁负刚度元件而成。首先,通过对余弦梁非线性隔振器的静力学分析,给出了隔振器在准零刚度平衡点时的结构参数需要满足的条件。其次,建立谐波力作用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未扰系统的分析,得到其存在平衡点分岔行为和满足稳定准零刚度的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方法和有限元软件动力学仿真分析扰动系统的隔振性能,得到余弦梁非线性隔振器的起始隔振频率。进一步与线性隔振系统相比可知,引入余弦梁的非线性隔振系统有效降低了起始隔振频率。因此,余弦梁非线性隔振器具有优异的低频隔振性能,这为低频非线性隔振器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类含凸轮-滚轮机构的准零刚度隔振器,进行了静力学分析,给出了具有分段非线性的回复力;建立了隔振系统的运动方程,并利用谐波平衡法得到了主共振响应的一次近似解析解,给出了凸轮-滚轮保持接触的参数条件,并分析了保持接触情况下的力传递率;最后,对准零刚度隔振系统进行了激振实验分析,测定了不同工况下的力传递率,并与相应的线性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凸轮-滚轮负刚度机构,有效降低了起始隔振频率,抑制了共振,提高了隔振效果,因此,该准零刚度隔振器具有良好的低频隔振性能;凸轮-滚轮保持接触的前提下,激励幅值越大,负刚度机构越易发挥作用,隔振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船用水泵机组的隔振设计与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某船舶设计中提出的减小机械设备的振动传递、降低水下噪声的要求,针对该船舶的水泵机组所具有的特点,进行了隔振浮筏的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起水泵机组浮筏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浮筏筏体的振动模态以及整个隔振系统的传递特性,探讨了提高隔振性能的方法,从而改进了设计.文中将计算分析结果与实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影响计算精度的若干方面,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种新型钢滚轴隔震支座进行研究,分别设计制作了一组钢滚轴隔震支座和一组摩擦摆隔震支座,并完成了某两层钢框架的固结、纯滚轴隔震、滚轴+MR被动阻尼器混合隔震和摩擦摆隔震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各模型在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10 g、0.20 g的3条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钢滚轴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优于摩擦摆隔震支座,纯滚轴隔震模型和滚轴+MR被动阻尼器的混合隔震模型均可降低结构加速度反应56.1%~80.8%,且合理的优化混合阻尼隔震体系的阻尼值可使隔震效果更佳。同时,采用MR阻尼器的混合隔震模型较纯滚轴隔震模型可降低隔震层位移反应58.7%~87.4%,且随着阻尼值的增大其控制效果更好。因此,将新型钢滚轴隔震支座与阻尼装置配套使用的方法有效可行,在充分发挥滚轴隔震支座隔震效果的同时避免了结构隔震层位移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A cantilever beam having arbitrary cross section with a lumped mass attached to its free end while being excited harmonically at the base is fully investigated. The derived equation of vibrating motion is found to be a non-linear parametric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having no closed form solution for it. We have, therefore, established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periodic oscillatory behavior of the beam using Green’s function and employing Schauder’s fixed point theorem. The derived equation of vibration motion is found to be a non-linear parametric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having no closed form solution for it. To formulate a simple, physically correct dynamic model for stability and periodicity analysis, the general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truncated to only the first mode of vibration. Using Green’s function and Schauder’s fixed point theorem,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periodic oscillatory behavior of the beam are established. Consequently, the phase domain of periodicity and stability for various values of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am-mass system and harmonic base excitation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