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高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在长庆油田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的应用效果,在先导试验的基础上,在室内开展了不同粒径聚合物微球微观测试和模拟岩心流动试验,优选了低、中、高含水阶段的微球粒径,模拟优化了不同含水阶段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注入工艺参数及段塞组合。该技术在安塞、西峰、靖安、姬塬等油田43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油井产量自然递减率平均降低3.0百分点以上,含水上升率平均降低2.2百分点,累计增油16 000 t以上,累计降水21 400 m3。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对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解决了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存在的油井多向性见水、含水上升快和单井产能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注水开发油田深部复合调剖段塞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某低渗透油田(JS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地层出现高渗透层、大孔道、裂缝,注入水窜进,注入水平面上单向突进和剖面上的尖峰状吸水比较普遍。在单纯的注水井调剖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封堵裂缝大孔道为主、深部调驱相结合技术;调剖剂由单一的有机体系改为有机+无机复合体系;设计段塞结构以提高后续水驱压力。深部复合调剖工艺技术为提高JS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了一种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剂筛选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裂投产是低渗透油田开发常用的技术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油井单井产油量,但注入水也容易沿裂缝突进,造成含水快速升高,影响水驱开发效果。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采用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方法进行了调驱剂筛选及其与油藏岩心配伍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调驱效果及其注入参数优化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矿化度调节剂,可以形成具有"分子内"交联结构特征的Cr3+聚合物凝胶(调驱剂),它与低渗透油层孔隙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具有较大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而且残余阻力系数大于阻力系数。注入时机愈早、调驱剂用量愈大,调驱增油效果愈好。考虑技术经济效果,推荐调驱剂段塞尺寸为0.025~0.05 PV,"低分"聚合物浓度CP为500~700 mg/L,聚合物溶液与Cr3+质量比为270∶1,矿化度调节剂0.4%~0.8%,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4%~18%。图5表3参12  相似文献   

4.
靖安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泡沫辅助空气驱油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安油田五里湾ZJ53井区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在前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受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影响,主向井裂缝性水淹特征明显,侧向井呈现高渗透带水淹特征,导致注水驱油效率低下。泡沫辅助空气驱将空气作为驱油剂,泡沫作为辅助调剖剂,可实现边调边驱,具有实施成本低,工艺简单的特点,特别对低渗透、裂缝见水油藏能有效改善平面水驱矛盾,扩大波及体积。现场试验应用表明,试验后该区19口油井中有11口明显见效,综合含水由58.3%下降到50.3%,日产油总量由见效前的47.3t上升到最高值62.1t,达到了增油降水目的。  相似文献   

5.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核心——“垂向驱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低渗透油藏储层都存在裂缝,有裂缝的储层也大多数为低渗透油藏。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只要处理方法得当,裂缝也可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这方面,我国有关油田和院校几十年来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试验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可以认为,对裂缝性砂砾岩低渗透油藏成功有效开发的核心就是”垂向驱油”。垂向驱油就是注入水沿注水井排方向,即裂缝方向,向裂缝两侧,即垂直裂缝方向的生产井排驱油。垂向驱油是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实现好垂向驱油还必须做好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从油藏工程方面来说,主要是编制好油藏开发井网方案,其要点是平行裂缝注水、垂直裂缝驱油,井排平行裂缝、实行线状注水,井距应该加大、排距需要缩小。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气交注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油田进入注水开发以后,由于储层天然裂缝发育,导致油井含水急剧上升,产量迅速下降,油藏采出程度低。为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达到降水稳油的目的,进行了水气交注非混相提高采收率室内试验,通过实验分析了注入方式、气液比及温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气驱+水-氮气交替注入段塞效果最好;气液比在1∶1至3∶1范围变化时,随着气液比增大,最终驱油效率提高,并且提高效果较明显;温度对水-氮气交注非混相驱的驱油效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明显。在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实施水气交注非混相驱是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好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低渗透稀油油藏的储量比例逐年增加,注空气驱油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然而空气驱并不适合所有的低渗透油藏。为了增加注空气开发低渗透稀油油藏的成功性,在调研国内外油田高压注空气、空气泡沫驱以及部分稀油注空气点火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空气驱开发低渗透油藏的实例经验及油藏参数,对比分析了不同注入方式的空气驱开发低渗透稀油油藏的适用性以及长庆低渗透油田空气驱开发的潜力,提出了一套采用不同空气驱注入方式开发不同参数低渗透稀油油藏的参考方案,为一段时期内开发低渗透稀油油藏提供了借鉴作用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乌尔禾油田S6层为低渗透储层,由于投产初期未考虑注水,故转注的井都进行过压裂改造。受压裂裂缝影响,该区单方向水窜严重,通过弱凝胶调驱试验的实施,使水窜得到了控制,减缓了含水上升速度,同时减缓了油田的递减。为乌尔禾油藏后期的调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根据沈阳油田沈67块的油藏特点和水井吸水剖面情况,应用整体深部调驱技术来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提高二次开发试验区油层动用程度。在特定参数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将调驱剂注入目的层中,利用化学剂在油层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堵塞物,从而在纵向上改善吸水剖面,有效地限制高渗透层吸水,提高注水压力,启动新层吸水,在平面上改变后续注入水的渗流方向,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水驱效率。通过现场应用效果分析,调驱对应油井含水稳定,油井液面降低,增油效果明显。本方法能较好地解决沈阳油田含水上升、水驱效率低、采出程度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储层岩性致密,具有孔喉细、压力系数低、裂缝发育等特点。注水开发单井产量低、产量递减快,稳产基础薄弱;储层非均质严重,动用程度和驱替程度较低;易水淹水窜,采油速度及采收率难以提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持续攻关形成了精细油藏刻画技术,配套精细分层注水工艺,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成功应用。油藏精细描述是实施精细水驱的基础,主要包括单砂体精细刻画、裂缝精细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精细刻画等技术。精细水驱包括井网加密调整技术、精细分层注水技术、智能分层注水技术、纳米微球调驱技术、温和超前注水技术等,可解决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水平及垂向注采不平衡的矛盾,有效提高采收率。温和超前注水技术对克服裂缝开启、地层破裂、启动压力梯度三者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使地层压力维持在相对平均的稳定状态,有利于延长油田稳产期。相对于常规水驱,精细水驱技术预期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5%以上。  相似文献   

11.
针对K油田浅层疏松砂岩、高渗透大孔道、普通稠油油藏和高矿化度地层水的特点,在油田中区G层开展了聚表剂调驱先导试验,探索在高含水后期层内控水的调整方法。注入聚表剂后注聚井注入压力由自吸上升到2.53MPa,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高,有效期长。试验井区北部油井生产动态呈现多次见效特征,有注剂阶段调剖和后续水驱扩大波及体积两个作用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裂缝型油田注水井复合堵水调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渗透裂缝型油田(以国内ST油田为例)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油藏孔隙结构和物理参数将发生变化,在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渗透率增大或出现大孔道;流动孔道变大,造成注入水在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循环流动,大大降低了水驱油的效率.根据ST油田地质特征、岩石性质、地下水型和注入水型,研制了一种新的调剖体系"预交联颗粒+PL调剖剂+缔合聚合物+水驱流向改变剂"复合深部调剖体系.通过应用效果评价证明,该体系适合ST油田注水井堵水调剖需要,对水淹时间长的注水井也有良好的封堵和调驱作用,且具有见效快和有效期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冻胶泡沫体系堵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火烧山油田储层裂缝极为发育,基质渗透率极低,属于特低渗的裂缝性油藏.油田注水开发时间不长, 由于储层存在大量裂缝,油藏纵向和平面非均质性非常严重,导致注入水沿高渗透层或裂缝发育地带突进,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很快,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堵水调剖技术通过封堵高渗水窜层段,较好地调整注水剖面,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从而有效改善水驱状况,提高水驱效率.用堵水技术控制油井含水率,关键在于分析油层注采关系,对区块油、水井进行整体堵调,有效加强低渗透层注水,控制高渗透层水窜,从整体上改善区块的注水开发效果.综合分析H3层H1304井历次堵水效果得出,对其相应注水井调剖后堵水效果较好,采用冻胶泡沫体系堵水比较有效,可以改善地层油水渗流状态,堵水有效期较长.由于每口油井油藏地质特征都不同,所以H3层其他油井同期堵水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安塞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经过2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存在油井见水后产量递减快、储层天然微裂缝发育、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套损及水淹关井逐年增多等问题。结合安塞油田多年开发实践效果,在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井网调整、重复压裂、堵水调驱、套损井治理工艺技术研究,形成了安塞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有效动用技术。该技术在安塞油田推广应用1 100余井次,累计增油20余万吨,采收率提高了1.8%,油藏整体开发形势较好。  相似文献   

15.
润湿性反转剂在低渗透和底水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渗透油藏和底水油藏的开发难度大,有很多技术问题亟待解决.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很大的注入压力,造成驱替液注入困难,而且油藏压力难以保持平衡;底水油藏极易产生底水锥进,见水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水措施,油井就有可能被水淹而导致油产量大幅度下降.润湿性反转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堵水荆应用于低渗透油藏和底水油藏的开发,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2个方面来证实特定润湿性反转荆应用于低渗透油藏和底水油藏的开发过程时,能实现降水增油和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多数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为了验证CO2混相驱在此类油藏的适用性,掌握其提高采收率的程度,以大庆榆树林油田为依托,进行了原油的细管试验与微观试验、天然岩心的驱油试验以及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CO2与榆树林油田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试验与数值模拟测试了不同驱替方式在天然岩心上的采收率,二者非常吻合。试验表明:CO2混相驱可以应用于榆树林油田;天然岩心试验无水混相驱可以提高采收率19个百分点以上,水气交替可以提高采收率10~19个百分点;注入1个气体的合适段塞可以减少水对混相的影响,更大程度提高采收率。该研究表明CO2混相驱可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石油机械》2019,(12):75-81
白豹油田B区块为中高含水期的特低渗油藏,存在水驱动用程度不均、油藏含水上升快以及油井见水原因复杂等问题,常规调驱方法有效率低、有效期短。鉴于此,以B区为先导试验区,采用室内试验和矿场实施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特低渗油藏聚合物微球的调驱机理、最优工艺参数及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调驱机理主要包括封堵性、膨胀性和滞留性等3个方面;特低渗油藏聚合物微球调驱的最优粒径为100 nm,含水质量分数较低、产油量不大的井组最优聚合物微球质量分数为0.2%,高含水井组最优聚合物微球质量分数为0.5%,最佳注入时间为5~7个月;B区聚合物微球调驱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77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及类似特低渗油藏后续调驱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大老爷府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老爷府油田渗透率低、微裂缝发育、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开发过程中无效水循环严重、采收率低、综合含水高,因此需要进行油藏深部调剖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通过评价羟丙基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交联聚合物冻胶在油藏中的运移、成胶时间、选择注入性及封堵强度等性能,确定该调剖剂完全适合大老爷府的油藏条件.矿场试验后,各注水井的注水压力逐渐升高,平均升高0.65 MPa,区块整体达到了增油降水效果.研究认为:低渗透微裂缝发育的油藏,在高含水开发期通过调剖,可以达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针对具体的油藏条件,有目的的开发合适的调剖体系,并对其适应性进行正确评价,则是保证调剖试验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空气泡沫复合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油井含水上升快,污水处理难度大,产量下降快,油藏采出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对低渗透油藏空气泡沫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室内实验对泡沫剂的发泡性、稳泡性、泡沫与原油界面张力性能和稳泡剂的稳泡性能进行评价,优选出最佳泡沫配方;通过驱油实验分别从注入量、气液比、注入压力等方面对低渗透油藏空气泡沫复合驱油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气液比在1:1~3:1范围变化时,采收率随气液比增加而升高,随着注入泡沫液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注入量增加到0.4PV时增加不明显;同时当气液比为3:1时,采收率随着注入压力增加而增大,直至趋于平稳。因此,空气泡沫复合驱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方法。  相似文献   

20.
裂缝性油藏微生物调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海涛 《特种油气藏》2012,19(5):124-127,157
针对扶余油田裂缝发育、油藏不均质性严重、产出液高含水、注入水无效循环严重的开发矛盾,系统开展了高性能调剖菌种提高采收率的实验研究。在JFT-001菌生理生化性能、调剖调驱机理、调剖能力及驱油效率等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选定了2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注水井组,实施了微生物调剖驱油先导性试验,累计增油4 157 t,年平均综合含水下降13.2%;在扶余油田东区12-3区块,实施了33个注水井组的工业化微生物调剖驱油试验,累计增油27896 t,见效高峰期井组含水下降10%以上,部分单井含水下降达到30%,整个有效期内区块综合含水下降3%~6%。JFT-001菌深部调剖,施工简单方便,有效期长、环境友好、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是扶余油田在高含水期开发的一项极具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