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阳逻长江大桥桥位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玉 《人民长江》2001,32(4):34-36
阳逻长江在桥桥位于武汉市的东南部,左岸为武汉市新洲区阳逻镇,右岸为武汉市洪山区向家尾,桥址距武汉关约30km,处于阳逻水道的中间偏上位置。通过对桥位河段历史与近期的河床演变分析,认识了桥址处阳逻水道多年来河道变化不大,主流走向基本未变,滩槽冲淤变化较大,河势相对稳定。并分析了武汉河段按规划方案整治后以及三峡水利枢纽运行后,对桥址河段河势均不会产生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武汉白沙洲大桥河床演变与桥孔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应丑 《人民长江》2003,34(5):34-36
长江武汉河段起于金口,止于阳逻,全长61 km,武汉白沙洲大桥位于此河段武汉长江大桥上游8.6 km处.为了分析建桥对航运、防洪、水利等方面的影响,对桥址河段的水流情况和桥址断面的冲淤变化以及该河段的河势演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桥墩布置方案,进行了动、定床河工模型试验.1998年长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洪水期间对该河段的水情进行观测,洪水过后对河道地形进行了测量,模型试验和实际观测都证明桥墩设计方案合理,对长江航运、防洪、水利方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汕头湾海底隧道工程河段的水流流态和河床冲刷情况,对不利水文条件下的隧址河床最大冲刷深度进行了分析。成果表明,在不利水文条件下隧址断面最大洪水流速达1.5 m/s以上,左右两汊主槽河床冲刷明显。300年一遇、100年一遇水文条件下隧址河床最大冲刷深度分别为6.40、5.24 m。隧址断面最大冲深的包络线成果可为工程的合理埋深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可为汕头湾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佛山市龙湾大桥横跨顺德水道,左岸为罗格围,右岸为樵桑联围,桥址处于顺德水道的上游河段.通过对桥址河段1979 ~2009年实测资料的河床演变分析,特别是桥址上游龙湾基险段多年河势变化的分析,认识到桥址附近河段多年来河道整体河势基本稳定,龙湾大桥兴建后不会对河段河势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邕江南宁段过江隧道工程附近水文特征及近期河道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河工模型试验预测了不利水文条件下隧址河段河床的最大冲深。成果表明,在不利水文条件下,邕江大桥附近特别是左岸受弯道水流影响,河床冲刷较为明显;在上游水库运行及人工采砂影响下,工程河段局部冲刷更为明显,邕江大桥附近洪水后河床最低点高程约为44.75m,预测的最大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武汉河段来水来沙特性与河道演变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水沙资料与河道地形资料,分析武汉河段的来水来沙与河道演变特性,在找出演变原因后,对河段的发展粗略的预估,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次期次1 .水 文长江上游寸滩水文站水沙变化分析 (1)……………………可能最大洪水和可能最大降雨设计洪水的风险 (1)………半干旱地区经济生产用水的分配 (上 ) (1)…………………武汉长江隧道隧址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1)…………………半干旱地区经济生产用水的分配 (下 ) (2 )…………………采用水听器在常愿寺河津之浦下游防沙堰进行流沙观测(6 )………………………………………………………巴西圣埃伦娜坝修复重新投入运行 (6 )……………………澳大利亚热带地区估算可能最大降水的新方法 (13)………GPS技术在水文测报及河道观测中…  相似文献   

8.
杨芳  何用 《人民珠江》2010,31(2):14-18
针对广佛过江隧道河段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变化,从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流运动方程、不平衡泥沙输移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出发,建立了二维动床数学模型。以隧址附近河道典型实测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过江隧道河段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的数值模拟,预测结果与动床物理模型及实测资料河床演变的成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动床数学模型的可靠性,预测成果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武汉汉江过江隧道河床演变及最大冲深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汉江第一越江隧道工程段(黄金口-南岸嘴)近期河道演变特点和隧址断面多年实测冲淤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河工模型试验和水沙数学模型计算成果,预测了不利水文条件下隧址断面河床的最大冲深。成果表明:在相同不利水沙组合条件下,河工模型和数学模型模拟的隧址断面河床最深点高程在定性上基本一致,河床最低点高程分别为-0.10、-0.23 m。经与地质勘测资料对比分析可知,预测最深点高程基本合理,可为设计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渡江是我国唯一的一条大型热带河流,其水文等自然条件与我国其他大型河流存在较大差异,河口更是经常受到风暴潮的影响。结合对南渡江海口段过江隧道工程附近水文特征及近期河道演变特点进行分析,利用河工模型试验手段,预测不利水文条件下隧址河段河床的最大冲刷深度。成果表明,工程段河床冲刷主要发生在现状主槽内及司马坡岛的两岸附近,河道等高线总体趋势表现为向两侧推进,主槽宽度加大;受司马坡岛分流、堤防硬边界以及紊乱水流的综合影响,断面最大冲刷深度向下游有增大趋势。预测的极限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科学埋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武汉河段近期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方  童辉  姚丽娟 《人民长江》2006,37(11):35-36
武汉河段系长江中下游14个重点河段之一。根据武汉河段1986年6月、1998年9月、2001年11月、2002年8月共4个测次的河道地形,采用GIS技术,对河道深泓变化、洲滩变化和冲淤变化进行了河道演变分析。分析计算表明:1986~2002年武汉河段冲淤基本平衡,冲刷部位主要集中在武汉关至天兴洲洲头,淤积部位主要集中在天兴洲左汉以及天兴洲右汉内洲体右侧部分和武钢工业港等区域。  相似文献   

12.
武汉河段二七路长江大桥河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二七路长江大桥拟建于武汉长江二桥下游约3.3 km处.通过河工模型试验,重点研究了大桥建设前后桥址上游河段壅水、上下游河段水流流速与流向、桥址处单宽流量、下游天兴洲汊道分流比等变化,认为三塔斜拉桥和单主孔拱桥两种方案对工程河段河势及防洪没有大的影响,提出了加大左半江桥墩跨度,加强桥墩附近及右岸近岸流速影响较大的岸线防护等建议.该成果可为桥型比选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中通过对北江下游河段近30年河道演变进行分析、对桥址上下游附近河段河道行洪断面面积进行对比,并通过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得出拟建桥梁工程对北江行洪安全影响不大,不会影响北江正常行洪.  相似文献   

14.
长江武汉河段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河床演变理论, 对武汉河段的整治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论证了单一河道和分汊河道两个整治工程方案实施后对河势、防洪及航运的影响, 结合城市发展的要求, 推荐高、中水分汊河道方案作为武汉河段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大桥桥址河段1999-2009年实测资料在河段深泓线平面、纵向变化和典型横断面变化情况,以及河相关系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河床冲淤变化,并对河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提供建桥工程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胡春燕 《人民长江》2008,39(13):17-19
长江武汉河段上起江夏区纱帽山,下迄新洲区阳逻镇,全长约70.3 km,横贯武汉三镇.其河道整治是一项直接影响武汉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工程,涉及到沿江防洪、河势控制、岸线洲滩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根据三峡工程运用前后长江武汉河段的演变特点和演变趋势,以及防洪安全、河势稳定、水环境保护、城市发展等方面的要求,提出长江武汉河段综合整治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江新济洲河段的演变及整治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新济洲河段为典型的顺直分汊型河段,自上而下依次为新生洲、新济洲、子母洲和潜洲,至今基本上处于自然演变状态.本河段的演变受上游马鞍山河段的影响,同时又影响到南京河段的变化.通过对其历史演变及近期演变进行分析,提出了新济州河势控制初步规划的整治原则及具体河势控制方法,有对大黄洲下段岸线进行平顺抛石护岸和在新生洲洲头实行裹护工程等.  相似文献   

18.
贵州某隧道隧址区岩溶发育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某隧道隧址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岩溶发育,已成为制约该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根据现场勘查和地质资料,阐述了隧址区的岩溶发育形态、发育规模及其空间展布,分析了影响该区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岩溶发育的特征,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统计分析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前后汉口和仙桃水文站近期水沙变化特性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长江中游武汉河段近期河道演变特性。研究成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汉口站多年平均流量和径流量略有降低,蓄水后汉口站输沙量出现大幅度减小。1968年丹江口水库蓄水运用后,仙桃站水位年最大变幅明显减小,下泄沙量明显减少,含沙量减小;三峡水库建成后,近几年汉口站含沙量减小明显,2011~2016年武汉河段河床冲刷明显。武汉河段内多年来除局部滩槽冲刷变幅较大外,滩槽平面位置和形态总体而言相对较为稳定,预计武汉河段整体河势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从工程安全和防洪方面考虑,建议对武汉河段特别是工程密集局部区域,进行水下地形监测和跟踪分析研究工作。该成果可为武汉河段未来治理方案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长江武汉河段河道整治方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武汉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几种方案比较分析,结合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的综合整治原则和"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新理念,综合考虑防洪、航运、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各方面的需求,认为武汉河段整治宜遵循上段稳定铁板洲汊道、中段白沙洲汊道和下段天兴洲汊道均保持为双汊河道的基本思想,具体整治方案需结合近期河床演变规律,通过河工模型试验等手段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