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不锈钢上热浸扩散法铝铬共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0Cr18Ni9不锈钢热浸共渗Al-Cr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热浸镀采用熔剂法,助镀剂为K_2ZrF_6-LiCl二元素水溶液,覆盖剂为NaCl-KCl-Na_3AlF_6-AlF_3四元系熔盐。扩散处理采用770℃×2h+1150℃×2h二步法。铝铬热浸扩散涂层由表层的NiAl均相区、次层有NiAl析出相的过渡区和底层固溶NiAl的扩散区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
渗铬钢的物理方法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成文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7,33(3):27-30
用重量法测量碳钢,不锈钢的渗铬增重。应用SEM,EPMA,AES,X射线荧光光谱,XRD等方法对渗铬形貌,渗铬厚度,铬浓度和物相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在Q235钢表面用等离子直接复合渗镀合成氮化钛的方法.该工艺方法形成的组织是Ti固溶体扩散层上分布着氮化钛颗粒和氮化钛沉积层,沉积层与基体为冶金结合.渗镀层表面硬度为1 600~3 400 HV.将形成的氮化钛试样与表面进行双层辉光离子铬钼共渗及后续强化处理的试样进行电化学测试和耐腐蚀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在10%硫酸、5%盐酸、3.5%NaCl水溶液和H2S富液(含5~8 g/LH2S,20 g/L NH3·H2O)中,渗镀试样比铬钼共渗试样耐蚀性能分别提高了84.00,11.67,1.15,21.15倍. 相似文献
4.
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TiAl合金表面渗入铬元素,形成合金层。研究了温度、气压、源极电压、阴极电压等工艺参数对渗层成分、厚度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源极电压700V、阴极电压450-280V、极间距18mm、试样温度1050℃、工作气压25Pa和保温时间4h的工艺参数条件下,渗铬层厚度可达60μm,渗层成分呈梯度分布,表面硬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6.
7.
适用于多种不锈钢和碳钢的盐酸酸洗缓蚀剂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运用失重法评定苯并咪唑类化合物(BMAT)在5%HCl中对316L、18-8、1Cr13、2Cr13和20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BMAT可广泛应用于抑制多种不锈钢和碳钢的腐蚀。通过对BMAT加入浓度与缓蚀率关系的研究,找到了其在316L、18-8、2Cr13上的吸附等温式;通过温度对缓蚀率影响的研究。计算出三者溶解表观活能及BMAT在不锈上的吸附热效应,从而揭示了BMAT在不锈钢上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8.
9.
金属表面双辉低温等离子渗铬可提高金属耐蚀性,且不损坏其组织和性能等.在650℃对40Cr钢表面进行双辉低温等离子渗铬,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辉光放电剥层成分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及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对渗铬试样的形貌、成分、元素分布、相结构和耐蚀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Cr表面沉积层厚4~5μm,沉积层与基体间出现少量的脱碳层,基体组织均匀、晶粒细小;渗镀试样内铬元素呈梯度分布;基材渗铬后表面铬含量提高,渗铬试样氮化后表层物相以CrN为主;与基材相比,渗铬试样在1 moL/L NaCl溶液中的抗点蚀能力增强,耐腐蚀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用3Cr2WaV在小型井式炉中进行铬钛复合渗实验,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研究了3Cr2WaV的铬钛复合渗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渗层表面物相主要有TiN、CrN、(Cr,Fe)2N1-x、(Cr,Fe)7C3和(Cr,Fe)23C6;随渗Ti温度的升高,复合渗层表面显微硬度逐渐提高;复合渗层的耐磨性优于离子渗氮层和渗铬层,但其脆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渗碳后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零件的使用寿命,利用低温离子渗碳技术对AISI 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表面渗碳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渗碳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渗碳层的硬度分布,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技术和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离子渗碳AISI 316L不锈钢的腐蚀行为.渗碳层为单相碳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由此明显提高了AISI 316L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渗碳层硬度梯度平缓,表面显微硬度高达900 HV.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渗碳处理不仅提高了其表面硬度,而且提高了不锈钢表面的耐腐蚀性能,从而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 通过研究高温氧化特征,定量分析抗氧化涂层对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热处理过程中氧化速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热重分析实验测定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恒温氧化增量曲线,调查试样在不同温度下退火过程中的氧化烧损现象,并分析退火试样的纵截面氧化层微观形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当加热温度达到1 300℃后,试样的氧化增量曲线由原先的抛物线规律逐渐向线性规律转变。由于MoO3易于挥发,造成了试样高温氧化烧损严重。当退火温度为1 220℃时,试样在空气中的平均单面烧损速率约为4.0μm/h;而当使用抗氧化涂层后,平均单面烧损速率降至3.2μm/h,涂层防护效果显著。试样在1220℃下退火时生成的氧化层可分为2层,分别是Cr、Fe氧化物组成的内氧化层和Fe氧化物组成的外氧化层。结论 研究结果证明,抗氧化涂层能够显著降低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1 220~1 280℃下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和抗中温氧化性能,在化工、电力、冶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含有Cl-的介质或9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其应用受到限制.利用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可拓展其潜在的应用领域.综述了利用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提高不锈钢耐蚀、抗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进展.添加Mo、N、Cr等元素和控制δ-铁素体含量、去敏化处理、生成陶瓷相或金属间化合物等硬质相、细化表面组织能有效提高不锈钢耐蚀性能;通过添加含Cr、Al、Si等合金粉末、自熔合金粉末(MCrBSi)、热障涂层(MCrAlY)、高熔点金属间化合物来提高不锈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利用激光改善不锈钢表面的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过程中,控制开裂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试验确定了一种不锈钢电解法快速着金色溶液的配方和最佳工艺参数:40-g/L K2Cr2O7,20-g/L MnSO4,20-g/L (NH4)2SO4,20-g/L H3BO3 ,添加剂A 9~12g/L、添加剂B 10g/L,电解电压3~4V,阳极电流密度0.2~0.5A/dm2, pH值2.5~4.0,温度10~30℃,时间12~15min,着重讨论了该配方各组分的作用及其对着色膜质量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该电解着色液着色的可能机理.耐腐蚀性测试试验表明金色膜的腐蚀失重率仅为未着色的1/30.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着色时间短、金色膜附着力强、光泽性好、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同时该膜提高了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19.
以0.4 mol/L Al(NO3)3乙醇溶液为电解液,用阴极微弧电沉积方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80μm厚的氧化铝膜层。分析了膜层的形貌、成分和相组成,测试了膜层的抗高温氧化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电沉积膜层由γ-Al2O3和α-Al2O3组成。膜层中含有少量的Fe、Cr、Ni元素,表明膜/基界面附近的不锈钢基体在微弧放电作用下也参与氧化铝膜层的沉积和烧结过程。氧化铝膜层使不锈钢在800℃恒温氧化速率明显降低,表明其抗高温氧化性能得到提高。同时,其腐蚀电位正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降低1个数量级,表明其耐腐蚀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