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水利》2012,(7):50-50
该研究成果系统科学地分析了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与等级。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之一。为使高淳县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水资源合理利用,很有必要研究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动态性,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出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较大的几个指标并确定其权重。对南京市高淳县各分区及整个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潜力的变化情况,为高淳县水利和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参阅大量科技文献的基础上,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概括为:某一地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阶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水资源承载力具有区域性、动态性、有限性、模糊性和可增强性等特点。它具有自然一社会双重属性,既反映了水资源系统满足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力,也与社会经济系统开发水资源系统的深度有关。它的大小取决于区域自然环境、水资源量、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和承载驱动力大小等方面。分析方法有供需平衡分析法、背景分析法、综合指标法、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及动态模拟递推算法等。  相似文献   

4.
为客观评价东营市水资源承载状况,构建了包括水量、水质2个要素及4项指标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体系,并制定了评价方法,得出了评价结论,分析了超载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营市水资源调控的措施建议,为类似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疆区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参照全国水资源供需分析中的指标体系,结合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特点,选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和生态用水率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各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达一定规模,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应加快建设社会化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湘婷 《人民黄河》2007,29(6):31-32,34
从防洪减灾及用水安全、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节约5个方面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建立了包括总指标、准则层、子准则层、基础指标4个层次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 i方法确定了指标值赋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7.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多目标分析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时空、可持续、社会经济和生态4个方面的内涵,指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涉及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多目标分析评价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评价了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包括现状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和未来201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预测,给出了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淑玲 《河北水利》2012,(11):23-23
水资源承载能力就是指在某种限定的条件下.既在不降低社会、经济、文化系统和人类生活发展水平的前提下.水资源系统能够可持续的负担人口的数量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分析张家口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对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考虑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模型,突出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建立符合太湖流域自身特点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水资源状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对指标进行分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对太湖流域2000—2006年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水平处于适载与超载的临界状态,提升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水资源的特点,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了水资源的可供给性,水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耗水率、城镇居民人均月生活用水量、废污水排放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质优良率、植被覆盖率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效率,并将其分成高中低3级,参照国内不同地区的指标值,提出了评价指标分级的标准值;采用线性函数作为模糊隶属度计算的函数形式,提出了对计算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采用此方法对深圳市2002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为深圳市2002年水资源承载能力处于适载的临界范围,有较强的超载迹象,应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选取漳卫南运河流域海河水利委员会直管的漳河、卫河、卫运河、漳卫新河、南运河5条河流作为研究对象,从水量、水质、水生态及防洪系统等方面构建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通过这些主要河流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综合确定河流生态破坏类型,为下一步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旺 《水文水资源》1999,20(1):20-21
本文目的在于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进行一些探索。,阐述了水资源持续利用评价的理论,方法,并从自然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水资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尹虔颀  郎燕 《水资源保护》2007,23(S2):10-13
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由水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相互耦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通过分析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各组成因素对系统结构及状态的影响,进而分析这些因素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承载能力三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已有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定义,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三个层次的概念,即水资源承载主体的水资源系统、作为承载客体的社会经济系统及生态环境系统和承载水平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下的主客体耦合,并建立指标体系的4点原则,即目的性原则、可证实性原则、适当超前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指标体系计算出了海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状况,而评价结果与海南现状实际情况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实现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兵 《治淮》2013,(10):9-11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总面积97752km2,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年均降水900.8mm,降雨总量为88.05亿m3,地表径流深203.3mm,地表水资源量19.87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6.95亿m3,资源模数为17.3万m3/km2;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32.22亿m3,资源模数为33.0万m3/km2。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阜阳市用水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概念、特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进一步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东江流域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建立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呈现中上游高、下游低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立项背景 在西北水的问题上,相关部门曾做过大量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总体来说,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还远远不够,许多问题尚没有准确回答,如区域生态建设目标问题、水资源的整体合理配置问题、水资源承载力的定量化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是经济和生态建设实践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环节.为此,科技部将"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列入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并将本项研究列作项目的总专题,希望能够提出协调西北地区水-生态-经济关系的整体方案.在本项目立项的3年后,国家做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和部署,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本次立项对国家和地方实践需求判断的准确性和前瞻性,也使得成果适时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第一手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