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煤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西湖凹陷花港组煤层发育特征,探讨煤层发育主要控制因素,运用研究区测井、录井数据统计分析及沉积学图件分析等方法,研究煤层形成环境及发育特征,结果表明:西湖凹陷花港组煤层具有分布广泛,厚度变化大,煤层沿盆地延伸方向上对称分布,煤层分布不均匀,南北分带明显的特点。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时期,西湖凹陷处于坳陷期,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沉积环境,易于成煤。煤层分布特点受基底特征及沉积环境控制影响,同时指出沉积环境为煤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得出西湖凹陷南部古近纪花港组的聚煤规律,通过岩心和测井等资料,研究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区花港组分为上、下2段,研究区含煤地层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3种沉积相。主要聚煤环境为曲流河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沼泽、辫状河下三角洲平原越岸沉积沼泽和滨湖泥炭沼泽。花港组煤层厚度从研究区中部向四周逐渐减薄。  相似文献   

3.
百色盆地早第三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聚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百色内陆盆地早第三纪不同周期基准面旋回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论述了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在中长周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基准面变化对聚煤作用分析,认为盆地的生成演化及其沉积作用与基准面变化密切相关,聚煤作用的发育也受到基准面变化的严格控制。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层序的3个体系域都具有成煤的条件,但主要煤层分布于超层序2和超层序3长周期基准面上升斗旋回、冲积作用衰退的水进行系域。  相似文献   

4.
结合盐湖层序地层分析,在系统测试了潜江凹陷潜江组碳、氧同位素后,对其演化规律与层序地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潜江组内δ^13C和δ^18O值的变化范围分别是-7.37‰~2.35‰。和-6.42‰~0.23‰(PDB)。在低位体系域的初期和高位体系战的末期,由于湖水范围较小,这对如果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就会有盐岩的沉积,所以其碳、氧同位素的值偏大;而在水进体系战时期,由于湖平面上升,湖水的注入量大于蒸发量,所以这一对期没有盐岩的沉积,碳、氧同位素的值也偏低。然而在对潜江组的潜四段进行研究时,却发现碳、氧同位素的分布不具上述规律。在潜四段盐岩不仅分布于低位体系战的初期和高位体系战的末期,而且在水进体系域中也可见盐岩。作者认为潜江凹陷潜江组可能存在另一种成盐模式一深水事件性成盐。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侏罗系煤田层序地层与聚煤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地区早中侏罗系含煤盆地进行了研究,认为窑坡组形成于内陆湖泊,由5个准层序组构成,聚煤可概括为:低位体系域成煤、湖进和高位体系域成煤、浅湖淤浅成煤。  相似文献   

6.
以三塘湖盆地条湖凹陷为研究对象,围绕西山窑组地层的层序地层细分与聚煤规律研究这一关键问题,充分运用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等理论方法,探讨三塘湖盆地条湖凹陷内西山窑组含煤岩系地层聚煤规律。综合三塘湖盆地条湖凹陷内的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高精度地层划分对比,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SQ3),根据地层叠置样式及岩相变化特征进一步在三级层序内部识别出低位体系域(LST)、湖扩体系域(EST)以及高位体系域(HST);在构建的层序格架内部分析其古地理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识别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等沉积相类型;盆缘到盆中心之间的滨浅湖-三角洲平原环境过渡区域是泥炭发育的最佳场所,其中在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的接触界面处有范围性的厚层煤发育;可容纳空间变化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之间的平衡对煤层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湖扩体系域的早期和晚期成煤厚度大范围广,而高位体系域时期则相对较薄连续性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条湖凹陷西山窑组的聚煤模式,聚煤中心主要发育于湖扩体系域早期和晚期的湖泊和三角洲过渡部分。系统开展本次研究不但能够进一步了解西山窑期凹陷及全盆的古地理环境,还对该地区煤炭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把研究区沙二上一东营组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7个中期旋回,不同旋回地层发育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同一旋回在凹陷的不同地理位置地层发育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沙二上亚段层序在缓坡主要发育三角洲一滩坝沉积体系,在陡坡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沙一段层序和东营组层序主要发育湖相泥岩沉积。  相似文献   

8.
伊敏凹陷早白垩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与聚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鸣剑  邵龙义  王帅  张云鹤  孙斌  樊金云 《煤炭学报》2019,44(11):3491-3504
伊敏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的一个次级凹陷,为陆相断陷盆地。其下白垩统伊敏组、大磨拐河组是凹陷的主要含煤地层。依据钻孔岩芯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其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古地理、聚煤特征及聚煤模式进行研究。依据钻孔资料在区内识别出的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冲刷面两种层序界面,将大磨拐河组、伊敏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单元,恢复古地理格局。结果表明:伊敏凹陷大磨拐河组成煤环境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从层序I到层序Ⅱ,区内沉积相从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为主到以湖泊为主,总体反映了水体逐渐变深的演化过程。伊敏组含煤岩系成煤环境主要有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环境等;煤层在层序Ⅲ最为发育,层序Ⅳ煤层厚度逐渐减小,聚煤作用逐渐减弱,反映了凹陷萎缩,水体范围逐渐缩小的演化过程。聚煤作用受控凹构造差异性沉降的影响,煤层在凹陷中部厚度最大,向西北和东南逐渐变薄。通过对层序Ⅲ的煤层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讨论了陆相短线盆地泥炭堆积与层序地层的响应机制,改进了陆相泥炭-层序地层响应模型。伊敏凹陷早白垩世最有利的成煤环境位于扇三角洲—辫状河环境中。层序Ⅲ,Ⅳ的煤层埋深较浅,厚度较厚,适合露天开采。而层序Ⅱ煤系地层埋深较深,有巨厚泥岩封盖,是煤层气勘探的潜在区域。  相似文献   

9.
以白音查干凹陷达28井腾格尔组为例,运用数理统计、曲线拟合、Fischer图解法等数学方法,进行测井曲线的预处理、测井相的识别、测井沉积旋回的划分、测井层序的识别和划分、基准面旋回等识别,进行单井测井层序分析.随着层序地层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测井资料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断提高测井资料的利用程度,充分发挥测井资料在层序地层学分析中的作用和应用范围,将有力地促进测井层序地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露头剖面、岩心资料及测井曲线频谱分析,共识别出5个长期层序、23个中期层序旋回;通过层序地层与储层的关系研究,认为A/S比值及层序界面对储层的空间展布和物性变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最有利的储层发育位置出现在长期基准面上升早期和下降晚期,特别是中期和长期两个级次基准面相互重叠的界面两侧,酸性孔隙流体沿着界面运移,有利于形成次生孔隙。该项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的岩性、实体化石与遗迹化石组分及分布特征分析,对层序格架内遗迹化石垂向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在以遗迹化石为界面识别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将马三段划分为1个Ⅲ级层序(SQ)、2个Ⅳ级层序(St1,St2)以及10个Ⅴ级准层序(Psq1—Psq10),对各准层序内对应的遗迹化石发育特征及垂向演化进行分析,对研究华北奥陶系层序地层划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据钻孔岩芯及测井曲线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晚三叠世瓦窑堡组沉积相、聚煤模式、层序地层格架、岩相古地理进行研究,提出该区聚煤规律。瓦窑堡组依据岩性共分为五段,其中底部的第1段和顶部的第5段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第2段、第3段、第4段下部以砂岩为主,上部以泥岩、粉砂岩为主。根据瓦窑堡组顶部区域不整合面、第1段、第3段以及第4段底部河流下切谷冲刷面、瓦窑堡组底部与其下伏地层间地层颜色及岩性突变面等层序界面,将瓦窑堡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I对应瓦窑堡组一段和二段,层序Ⅱ对应瓦窑堡组三段,层序Ⅲ对应瓦窑堡组四段和五段。通过统计各个三级层序内的岩性数据,绘制地层厚度、砂泥比、煤层厚度等值线图,以三级层序为作图单元,恢复各层序的古地理格局,主要的古地理单元为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物源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层序Ⅲ的聚煤作用明显优于层序Ⅰ和层序Ⅱ,最有利于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聚煤中心大致位于石湾镇—玉家湾镇—安塞县一带。  相似文献   

13.
运用层序地层学和古地理恢复有关理论、方法对扬子准地台西缘宝鼎盆地进行了等时地层格架下古地理演化与聚煤作用的研究,认为聚煤作用是剩余可容空间大小和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双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现断陷盆地聚煤中心主要位于地形平坦、剩余可容空间和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均适中的三角洲平原环境.在盆地稳定断陷期(SⅢ2),聚煤中心主要位于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相对适中的三角洲平原古地理单元至盆地萎缩断陷期(SⅢ3),聚煤中心向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相对较快的湖泊古地理单元迁移.  相似文献   

14.
周凯  鲁静  邵龙义  郭彪 《煤炭学报》2016,41(Z1):169-177
为揭示具缓坡边缘型陆相盆地层序发育与聚煤特征,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团鱼山地区中侏罗统为例,利用岩芯、测井资料对其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进行研究:共识别出河流、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强制湖退(FR)造成的陆表侵蚀不整合面(SU)及其对应的整合面(CC**)、河流侵蚀面(RES)、初始湖泛面(FFS)、最大湖泛面(MFS)5种层序地层关键界面;将侏罗系含煤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中侏罗统大煤沟组、石门沟组下段和石门沟组上段。提出了具缓坡边缘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和聚煤模式。结果表明:具缓坡边缘型陆相盆地发育的层序边界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I型层序边界相似,煤层主要形成于湖侵体系域中,在三角洲平原环境,厚煤层(M5)发育于靠近最大湖泛面的湖侵体系域末期;在滨浅湖环境,巨厚煤层(M7)形成于靠近初始湖泛面的湖侵体系域的早期。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织纳煤田煤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显贵 《煤质技术》2010,(1):11-14,25
通过对织纳煤田勘探工作取得的大量基础性煤质资料进行整理,系统分析了该煤田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了沉积环境与煤层灰分、硫分的关系,并初步提出该煤田煤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是渤海湾盆地的西南部的重要的含油气盆地。该盆地是1个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是在华北古生代地台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钻孔、地震剖面、测井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分析技术,结合研究区盆地演化和构造运动特征,识别和对比了层序界面,识别了层序界面,划分了6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由三元结构组成:下部的低水位体系域(LST)、中部的水进体系域或水域扩张体系域(TST)、上部的高水位体系域或盆地萎缩体系域(HST)。  相似文献   

17.
以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为指导,从地震层序、测井曲线、沉积层序分析入手,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沙三、沙四段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研究,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并划分出了体系域,确立了地层格架。其中,层序Ⅰ相当于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是一个完整的旋回。层序Ⅱ代表的是沙三段下亚段沉积,低位体系域不发育,只发育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层序Ⅲ代表沙三段中亚段沉积,与层序Ⅱ有类似特征。层序Ⅱ、Ⅲ均为T—R旋回的沉积。层序Ⅳ发育三分体系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