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凝胶离心成形工艺应用于YG10复合粉末的坯体成形,研究了固含量对YG10复合粉末浆料的流变性的影响,分析了凝胶离心成形过程中引发剂量和压力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了离心转速对坯体和烧结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油酸作分散剂,制备稳定且流动性好的浆料最佳固含量为50%(体积分数),引发剂的加入量为5mmol/L(相对于预混液的体积),凝胶离心成形过程中压力能够加速浆料的固化,采用自行设计的离心成型机,选择最佳转速4 000r/min,制备出的坯体密度高、无残留气孔,相对密度57%,强度28.3MPa。坯体经真空脱胶烧结1 420℃保温1h制备出YG10硬质合金管,烧结体收缩均匀无变形,组织结构完整无偏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活性激发和不同废渣的协同作用制备一种低成本胶凝材料——钢渣-矿渣-沸石(SBZ)胶结剂。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基础物料配比为:钢渣38.14%,矿渣38.14%,沸石10%,改性脱硫石膏10%,复合激发剂3.72%。在此基础上,外掺8%的多晶硅渣,物料比表面积为420 m2/kg,产品28天抗折强度达到6.3 MPa,抗压强度达到42.2 MPa。SBZ胶结剂能够有效固化重金属铅(Pb2+)和铬(Cr6+),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固化效果好,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体系中的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钙矾石以及沸石类物质对重金属的固化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多向分化潜能,了解UC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缺氧损伤(HIBD)大鼠的神经修复功能.方法:采用组织消化原代贴壁法分离培养人UCMSCs;取第4和10代UCMSCs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面特异标志物表达;染色体分型检测染色体是否畸变;进行成神经、骨、脂诱导,了解其多向分化潜能;制备HIBD大鼠模型,穿梭箱测试对照组、HIBD细胞移植组和HIBD组大鼠的主动逃避率(AARR)和未逃避率(NARR).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类似MSCs样细胞强表达CD29、CD44和CD105,极低表达CD34和CD45,符合UCMSCs的特征.多向分化诱导后的细胞染色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UCMSCs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多次传代后仍可多向诱导,且未发生染色体畸变.穿梭箱测试提示,UCMSCs移植组大鼠在测试的第3、4和5天的AARR高于HIBD组(P<0.05).结论:UCMSCs易获取及纯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多次传代功能稳定,可改善脑损伤动物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深入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PC)/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制备了CPC-PLGA生物复合材料;并通过测定该材料在模拟体液中浸泡后引起的浸泡液pH值的变化,以及采用JSM 5600LV型扫描电镜观察该材料在体外降解后的微观形貌,间接评估了该材料引起体液pH值的变化以及该材料降解性能对人体细胞和骨组织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PCPLGA复合材料没有引起浸泡液pH值的较大波动,该值始终处于人体安全范围之内,对人体细胞的刺激影响将会较小;由于该材料复合了高分子聚合物PLGA,使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可为骨组织细胞、血管等的粘附和生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低品位氧化锌粉矿制粒及碱性浸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于2 mm的氧化锌矿(含锌5.17%)与5%的水泥混合,制粒并固化,所得颗粒直径5~8 mm。固化3天、10天、45天的颗粒用碱性溶液浸出,最大浸出率分别为92.2%、87.3%、72.9%。减少固化时间能够缩短反应时间、增加颗粒中锌的溶解以及减少浸出剂中初始锌浓度的影响。实验表明颗粒最少需固化3天。动力学研究表明浸出过程受浸出剂通过脉石层的扩散控制,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3.51×10-2d-1、8.09×10-3d-1和4.74×10-3d-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麒麟菜海藻色素糖蛋白(seaweed pigment glycoprotein,SPG)对小鼠H22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SPG与小鼠H22肝癌细胞共同培养,用MTT法测定癌细胞增殖活性.建立H22移植瘤小鼠肝癌模型,随机分为SPG高、中、低剂量组,对照组及环磷酰胺组.实验组小鼠每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100、50、10 mg/kg)的SPG灌胃,连续10 d,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组小鼠腹腔注射20 mg/kg环磷酰胺,隔日一次.各组小鼠均于末次给受试物后24 h处死,取肿瘤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SPG高剂量组瘤细胞增殖活性(0.545±0.002)明显高于对照组(0.404±0.008)(P<0.05);SPG高剂量组Bcl-2和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8%和38.1%,对照组分别为65.16%和4.68%,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G具有抑制小鼠H22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骨髓累及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S-ALCL病例资料,进行骨髓活检(19例)或涂片(15例).其中ALK(+)24例,ALK(-)10例.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 6例(17.6%)S-ALCL存在骨髓累及,均经骨髓活检标本确定,15例患者骨髓涂片中均未见肿瘤累及.ALK(+)ALCL和ALK(-)ALCL骨髓累及的发生率分别为16.7%(4/24)和20.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5).与无骨髓累及病例比较,骨髓累及病例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089和0.3085).骨髓累及者肿瘤细胞以间质性分布为主[83.3%(5/6)].生存分析统计提示伴有骨髓累及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无骨髓累及者(P=0.0407).结论 S-ALCL骨髓累及发生率低,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ALK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伴有骨髓累及的S-ALCL患者临床预后差,骨髓活检在判断S-ALCL预后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骨科植入物涂层的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对炎症反应的进程和骨形成的发生都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为综合利用微/纳米仿生结构和生物活性元素的优势,将含锌(Zn)的纳米结构物质引入到经水热处理后的等离子喷涂硅酸钙(calcium silicate, CS)涂层表面,对所制备涂层的物相组成、表面和截面形貌、比表面积、Zeta电位和生理环境下离子溶出等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相比于常规CS涂层,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的CS和含锌CS涂层拥有更高比表面积和孔容,可吸附更多血清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通过刺激细胞内整合素以及下游vinculin和FAK基因表达,提高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铺展能力。涂层中锌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其表面BMSCs的增殖能力和与成骨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的涂层明显上调了RAW264.7巨噬细胞中M2表型因子(CD206和ARG)基因表达,而涂层中溶出的Zn2+显著提高了RAW264.7细胞中抑炎症因子(IL-1ra和IL-10)基因表达,促使其向抑炎症表型转化。骨科植入物涂层表面锌元素和纳米结构的引入有利于创建良好的骨免疫微环境,促进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力及其新型抑制剂乙烷硒啉(BBSKE)体外抗白血病作用.方法 应用胰岛素还原法检测K562细胞株及健康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rxR的活力.运用CCK-8法测定BBSKE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观察BBSKE的抗白血病作用.结果 K562细胞中TrxR的活性明显高于健康人骨髓单个核细胞,10 μmol/L BBSKE与K562细胞作用24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表现,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见典型的DNA"梯"条带出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为(10.28±2.74)%;10 μmol/LBBSKE对CML患者原代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凋亡率为(5.70±0.48)%.结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TrxR活力高于健康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BSKE有抑制TrxR活力、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是治疗CML潜在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端粒酶途径和端粒替代途径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骨肉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27例骨肉瘤组织和10例正常骨组织中的MMP-9、PCNA、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体(PML)进行定量检测.结果:① MMP-9和PCN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89%和85.19%,对照组分别为10%和0%,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 MMP-9在端粒酶途径(hTERT阳性)的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和(-)分别为12、5、1和2例;在端粒替代途径(PML阳性)的骨肉瘤组织中表达 ((+++)、(++)、(+)和(-)分别为0、4、2和1例,2组等级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PCNA在端粒酶途径的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和(-)分别为10、6、2和2例;在端粒替代途径的骨肉瘤组织中表达 (+++)、(++)、(+)和(-)分别为0、4、2和1例,2组等级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和PCNA在端粒酶途径和端粒替代途径的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有明显的差异,端粒酶途径骨肉瘤细胞侵袭转移和增殖能力强于端粒替代途径骨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