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U71Mn钢钢轨轨端热处理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虹  王权 《金属热处理》2004,29(12):65-68
对钢轨轨端采用加热空冷、加热风冷、淬火 回火3种不同的工艺进行热处理,并对处理后钢轨踏面的组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轨轨端采用加热风冷的热处理工艺是可行的,用该工艺处理后钢轨轨端的组织、性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铁路运输事业高速、重载和大运量的发展需要,钢轨不仅要有高强度和硬度,同时应具备良好的塑性及韧性,强化处理则是提高钢轨使用寿命的最简单、最有效,而且最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钢轨焊接接头由于内部组织与母材不同,上道服役后会产生马鞍形磨耗,导致线路不平顺。我国铁路行业标准规定:接头焊后都必须采用正火热处理,达到提高接头组织强韧性,保证平顺性的目的。本文采用火焰正火方法,研究了现场闪光焊和气压焊焊接接头的表面硬度。结果表明:气压焊U75VG钢轨正火喷风冷却比焊态自然冷却接头硬度高,为308 HBW,硬度值波动范围也增大到4.4%,软化区宽度平均值减小到5.69 mm;气压焊U71MnG钢轨正火喷风冷却性能最好,接头硬度值为306 HBW,软化区宽度最窄,均值为1.55 mm,硬度波动范围为6.7%;闪光焊U75VG正火喷风冷却较焊态自然冷却接头硬度高,为320 HBW,硬度值波动范围提高到2.6%,软化区宽度平均值减小到3.89mm,焊缝处由于碳烧损,存在硬度值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平直度是衡量钢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速度、安全性及舒适性。本文应用ANSYS软件针对钢轨端部弯曲的压力矫直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其载荷-挠度模型,使用该模型可进行矫直行程和矫直载荷的计算。实例计算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真实可靠,与实际吻合,对于现场生产和相应自动矫直设备的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钢管》1986,(4)
<正> 端部加厚(镦粗)的钻探管和套管在车丝前要进行淬火、回火处理。由于钢管全长的壁厚不同,所以对热处理的加热装置及工艺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42CrMo合金结构钢的硬度测定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细杆高频淬火后近表面硬度为689.4 HV1.0,淬硬层平均硬度为434.6 HV0.1;回火后淬硬层平均硬度略有降低;底座高频淬火后淬硬层厚度为1.16 mm,硬度为459.4 HV0.1,表面淬火+回火后淬硬层的厚度为0.96 mm,硬度为464.7 HV0.1。两种热处理工艺均能保证细杆和底座的淬硬层与基体之间形成缓降式硬度梯度过渡。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高速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考察温度范围内,随淬火、回火温度的提高,高速钢的硬度先增加而后降低,采用1100℃淬火和53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能获得较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探讨了含碳量、淬火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8钢热处理后硬度最大;45钢的淬火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硬度下降,淬火温度一般取850~860℃;冷却速度越大,碳钢的硬度越大,低温回火会得到更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珠光体钢轨进行双道次热压缩试验,得到试验钢在轧后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显微组织及硬度,分析热变形后不同冷却速率、等温时间和等温温度对珠光体片层与硬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s连冷、1℃/s欠速淬火等温转变后快冷(1℃/s-580℃-30 s)、3℃/s冷却淬火等温转变60 s后快冷(3℃/s-580℃-60 s)、5℃/s高冷速淬火620℃等温转变后快冷(5℃/s-620℃-60 s)试验钢得到珠光体+少量铁素体。而3℃/s连冷、3℃/s冷却淬火等温转变30 s后快冷(3℃/s-580℃-30 s)试验钢因等温时间不足出现了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相比于1℃/s连冷,1℃/s欠速淬火等温转变后快冷对减小珠光体的片层间距以及提高硬度有着积极的作用。延长等温时间后得到的3℃/s冷却淬火等温转变60 s后快冷(3℃/s-580℃-60 s)试验钢的珠光体层间距最细,达到73.19 nm,其片层取向多样,部分渗碳体片断裂,硬度提升幅度不大与类珠光体组织的含量增加有关。1℃/s连冷试验钢的珠光体片层最粗大,硬度最低归因于析出相NbC的过分长大以及断裂...  相似文献   

12.
剪毛机刀片的硬度设计与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洪 《热处理》2005,20(1):29-35
在查明剪毛机刀片刃口和刃面不同的失效方式和磨损机理的基础上,运用摩擦学理论,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承受以石英为代表的磨粒犁削、冲击磨料磨损、接触疲劳磨损和抑制粘着磨损的刃口和刃面应具备的硬度。经淬火、回火、硬度约62HRC的低合全工具钢刀片具有较高的耐磨性,但刀片硬度还应根据羊种和含砂情况作1~2HRC的调整。介绍了经获得最佳含碳量马氏体、G.S.预处理和N.M.处理三种工艺处理的刀片的使用效果。经N,M.处理的刀片不但刃口、刃面组织结构极佳。而且刃口、刃面的硬度分布合理,因而寿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高强度过共析R400HT钢轨为研究对象,对R400HT钢轨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和硬度进行测试分析,建立了R400HT钢轨的CCT曲线。在此基础上制定了R400HT钢轨的主要热处理工艺参数范围,并进行热模拟正交试验。结果表明,R400HT钢轨最优热处理工艺为入口温度780~800℃、出口温度480~510℃、冷却速率3.0~3.5℃/s。按照上述工艺进行了工业试制,试制R400HT钢轨踏面硬度425.5~428.3 HBW,抗拉强度1425~1440 MPa,显微组织为珠光体,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模拟试验方法,测定了U75V钢轨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等温转变曲线,研究不同冷却速度及相变温度对组织转变及硬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冷却起始温度对钢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在线热处理生产开冷温度范围。结果表明:在连续冷却转变试验中,随冷却速度增大,硬度值逐渐增加,组织由珠光体逐渐向马氏体过渡,最佳冷却速度范围为1.5~4.0℃/s。在等温转变试验中,随相变温度降低,硬度逐渐升高,组织由珠光体逐渐向贝氏体过渡。不同开冷温度下显微组织均为珠光体加少量铁素体,开冷温度高于690℃时,试样硬度基本一致。建议在实际生产中,该钢种开冷温度控制在690℃以上,冷却速度控制在1.5~4.0℃/s,以保证组织及硬度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典型的高强度钢轨是通过钢轨顶端再加热紧接着空气冷却或雾化低于临界速度淬火以得到细小的珠光体组织来生产,各国生产厂都采用这种非在线的热处理工艺。另外一种可选择的在线热处理工艺是轧后直接淬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金相组织分析和硬度检测等方法对U71MnSiCu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制定了U71MnSiCu钢轨的热处理工艺并用于生产实践中。最终18件钢轨均获得较高硬度值,一次性合格率100%。  相似文献   

17.
18.
在热处理生产现场,通常是采用测定工件的硬度这一便捷方式经换算后估测其机械性能的。本文仅就硬度与热处理的有关问题予以叙述。1 影响钢的硬度的主要因素 钢的硬度取决于碳化物和基体。碳化物的硬度经热处理后不会发生变化,一般在1000HV以上;基体的硬度经热处理后则会发生变化。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马氏体最硬,然后依次为贝氏体、屈氏体、索氏体、珠光体。当然,组织中存在残余奥氏体(γ_R)和残余应力(σ_R),也会使硬度发生变化,对基体进行热处理以控制硬度是最可靠的。由于马氏体(M)是碳化物(C)在α铁中的固溶体,因此,马氏体的硬度随碳化物的种类和固溶度而变化。此外,组织中除M外还混有B、T、P等较软的组织时,硬度也会降低。  相似文献   

19.
超高硬度堆焊材料的硬度及耐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堆敷合金系统中添加多种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或随后的回火过程中以弥散碳化物形式析出。弥散碳化物的析出既可以在强化堆敷金属的同时,提高堆敷层抗磨损的能力,又可以降低基体组织中的碳含量,增加基体的韧性。利用上述思想,以C、Cr、Mo、W、V作为基础合金系统,采用二次旋转回归设计方法设计试验方案,建立了超高硬度堆敷金属的硬度、耐磨性与合金元素间的数学模型,并研究了药芯焊丝中合金元素对堆敷金属硬度及耐磨性的定量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两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DC53材料盾构刀圈进行热处理试验,获得具有硬度梯度的盾构刀圈。分析了不同工艺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热处理后刀圈金相组织、晶粒度、硬度、回火后的冲击韧度进行对比和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性优劣的分析,获得DC53材料刀圈较优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