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4.
5.
红茶菌能否致癌?北京市食品研究所与沈阳市劳卫所的“三致实验”报告已作了初步“否”的回答.那么,红茶菌能不能“治”癌呢?本文通过动物实验,以肝癌为例作了一些探讨,兹将情况报告于下.实验条件本实验使用的红茶菌,经微生物学鉴定,确认微生物种类主要为水母型和古西佛种酵母菌,其次为胶醋杆菌及乳杆菌,无其它杂菌污染;实验用动物为纯种近交系615小灰鼠,从而排除了影响实验结果正确性的遗传因素;正式实验前,实验动物都长时间给服红茶菌;瘤株采用公认的癌细胞株,即615纯系小鼠自发生长出的肝细胞癌株;接种方法严格.这就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红茶菌进行了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1.采用经浓缩16倍原液(400毫升/公斤),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全部实验期无一只动物死亡。一周内亦未见有急性中毒表2.用红茶菌一倍浓缩液按体重1%灌胃给药及含菌膜5%饲料喂养大鼠140天。观察了一般状态、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相、血清谷丙转氨酶、脏器系数以及病理组织检查。3.实验结果:实验期间未发现动物有何异常表现;各实验组雌雄大鼠各项测定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观察到明显有意义的差别(P>0.05)。表明受试物无明显的毒性蓄积作用。仅菌膜组雄性大鼠体重增长从第6周起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4.红茶菌液及菌膜对实验动物的肝、肾、肾上腺、脾、睾丸等脏器亦无明显影响。病理组织检查全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区别。5.依据本实验观察,无论菌液及菌膜均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红茶菌中主要微生物是什么?长期饮用对人体有无害处?怎样解释红茶菌的多种饮效?对于这些有关问题,我们通过实验室的一系列工作进行了探讨,现将初步结果和认识报告如下.(一)菌种鉴定:菌种取自一汽车驾驶员从外地带回之红茶菌种,先经涂片作革兰氏染色,继用乳酸石炭酸棉兰染色,后转种于沙保弱琼脂斜面及肉汤琼脂斜面上观 相似文献
8.
9.
10.
12.
在1981年里,红茶菌作为一种健身饮料,曾风靡社会,深入家庭,对人体健康发生了良好的效用.广大群众寄予了极大的关切,提出了许多在培养饮用中出现的问题;本刊除了给以公开解答外,并会同工商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红茶菌与健康长寿”一书,发行全国,以飨读者.除了这些技术问题外,伴之而来的是一些耸人听闻的传闻,诸如某医院发现了饮用红茶菌后“在肚子里长出了菌膜”,“红茶菌中的微生物对人体有害”,“饮用红茶菌导致癌症”等等;也有人把红茶菌与卤干,鸡血相提并论,如此种种曾引起了一些怀疑和混乱,一时弄得人们无所适从了.科学的问题只有用科学来解答.任何臆造和简单地类比都是违反科学的.饮用红茶菌能否致癌?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这些人们关心的问题必须给以科学的解释.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和沈阳市劳动卫生研究所联合进行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以及急性和亚慢性科学实验,结果表明,红茶菌不可能致癌,是对人体有益无害的健身饮料.本刊从这期起,将连续刊载红茶菌致畸、致癌、致突变、急性和亚慢性毒理试验及抑菌试验等专题报告、部分医疗单位的临床报告以及现身说法文章和饮效实例等,欢迎全国各地的红茶菌科研人员和广大群众为本刊提供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典型性正反两方面的稿件,以推动红杀菌在造福人类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红茶菌国内外研究应用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红茶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功能性饮料,近年来在日本及欧美兴起应用和研究的新高潮。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红茶菌的菌种类型、菌种间的相互关系、发酵条件、成分分析及作用机理等诸多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18.
将分离筛选得到的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进行配比得到红茶菌复合菌种,分别讨论培养基pH值、溶氧量、温度和时间对培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按质量配比2:2:1,即总接种量5%、最适初始pH值为5.5、装液量为40%(即装液量100mL/250mL),在30℃、传统培养基培养5d的条件下,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