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复合垂直流渗滤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土地处理技术.通过对复合垂直流渗滤系统的模拟,揭示了该系统非生物作用与生物作用对氮的降解机制.并通过在系统中添加新型球形填料考察其对系统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对污水中氮的降解是以生物作用为主,非生物机制为辅;氮转化以硝化效果为主,反硝化效果比较弱.球形填料能大大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硝化-反硝化能力随着球形填料填充比的增加而提高.当氨氮浓度、硝态氮浓度较高时,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均表现为零级.  相似文献   

2.
目前水体中氮磷含量较高的问题逐渐严重,利用反硝化聚磷菌来进行脱氮除磷的反硝化除磷工艺为生物脱氮除磷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以反硝化聚磷机理为基础,采用动态的SBR反应器进行菌种的富集培养,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同时跟踪富集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富集成功后SBR系统内除磷率达到80%以上,总氮及COD的去除率达到90%左右,系统稳定且脱氮除磷效果较好。通过吸磷实验、反硝化脱氮产气实验从富集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来4株反硝化聚磷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人工调配模拟城市生物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反应器,研究了前置厌氧—氧化沟生物除磷效果及氧化沟内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pH=7.5、温度为27±1℃的环境下,控制DO〈0.3mg/L、ORP〈150mV、SRT为20d、污泥外回流比为50%、污泥浓度(MLSS)为3200mg/L左右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污水中COD、TN、氨氮、TP去除率分别为93%、70%、85%和75%。此外,通过前置厌氧、调整曝气的方式能使该系统对低碳源城市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满足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李翼然  李俊峰 《广州化工》2014,(21):152-154
采用微电解—水解酸化-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假发生产废水,微电解去除废水中的色度和其他污染物,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生化处理;水解酸化提高后续处理的容积负荷,提高去除效率,对进水中有机氮的氨化作用明显,硝化反硝化可将水解产生的NH3-N全部转化。运行结果表明,进水COD为1 100 mg/L、氨氮为120 mg/L的情况下,该工艺降解COD及脱氮效果良好;处理工艺保证系统出水COD〈40 mg/L,氨氮〈5 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实际低C/N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AOA(厌氧/好氧/缺氧)工艺内源反硝化脱氮除磷性能。实验重点研究了生物填料的快速挂膜情况、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和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结果表明,接种污泥后系统污染物去除性能迅速提高,阶段Ⅲ出水COD、NH4+-N、TIN、TP平均浓度分别为33.36 mg/L、1.80 mg/L、5.27 mg/L和0.23 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77.4%、94.6%、84.3%和94.2%。FISH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中功能菌聚糖菌GAOs占比13.5%,聚磷菌PAOs占比11.1%,生物膜上硝化菌AOB占比18.3%,NOB占比9.2%。在无外加碳源条件下,系统利用原水内碳源通过后置内源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实现深度脱氮除磷,同时AOA工艺只有污泥回流,较传统A2O工艺节省了硝化液回流能耗,运维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6.
OGO工艺是一种在OCO基础上改进形成的新型环流循环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稳定的生物脱氮效果。OGO系统在处理中浓度生活污水时,出水TN、NH3-N浓度分别为7.03~12,88mg/L和4.32~9.01mg/L,系统对T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4.04%和81.14%,环区内TN的去除约占整个系统生物脱氮的57%。环区各检测点硝态氮浓度均小于3mg/L,且无明显差异,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为OGO系统生物脱氮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主反应器内显著的DO浓度梯度,部分活性污泥絮体的团块化,以及系统中存在部分具有反硝化能力的好氧菌属,是系统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实现生物脱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曝气量、进水C/N比(COD/TN)及进水氮、磷浓度对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该复合生物系统的污染物去除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脱氮主要是基于好氧段发生的同时硝化反硝化(SND)作用实现的,而除磷是基于常规生物除磷和反硝化除磷过程而完成;在保持载体良好流化状态的前提下,反应器硝化效果和TP去除受曝气量变化影响不大,反硝化效果随曝气量的减小而改善;采用厌氧/好氧序批式运行方式,能够使进水中的有机物被反硝化聚磷菌优先利用,实现一碳两用,节省了脱氮对外部碳源的需要,在进水C/N为2.8~4.0时能获得良好的硝化、反硝化和TP去除效果;随着进水氮、磷浓度的提高,反应器除磷效果相对稳定,脱氮效果变差,最大氮、磷去除负荷分别达到0.17 kg TN·m-3·d-1和0.06 kg TP·m-3·d-1。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研究发现了突破传统脱氮除磷原理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反硝化除磷现象、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这些新技术和工艺克服了传统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所存在的不能使脱氮和除磷同时达到最佳效果的缺点。重点从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体现出来的优势以及相关工艺等几方面综述这四种新技术和工艺。  相似文献   

9.
张小玲  李强  王靖楠  王欣泽  林燕 《化工进展》2015,34(7):2023-2030
总结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形式和特点以及滤料、进水水质、水力负荷、气水比、反冲洗等因素对滤池运行效果的影响, 回顾了国内外对曝气生物滤池去除各类污染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阐述了该工艺在废水的固体悬浮物(SS)和有机物去除、硝化除氨、反硝化脱氮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 同时指出了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针对传统滤池在较高的进水有机负荷条件下, 其硝化性能受到明显抑制的情况, 引入了一种在结构、曝气形式及运行方式上进行优化设计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 对其结构组成、运行方式以及工艺特点等作了介绍, 并指出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系统的硝化性能受进水有机负荷的影响明显减小, 改良后的工艺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得到强化。此外, 根据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现状及自身优点对其在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厌氧段HRT对A2N工艺反硝化除磷脱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考察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HRT)对A2N工艺反硝化除磷脱氮效果的影响,采用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除磷脱氮装置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厌氧段在不同HRT时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以及厌氧段不同HRT对系统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段是A2N工艺实现反硝化除磷脱氮的关键阶段。当厌氧段的HRT过长时,虽然溶解性PO4^3-的总释放量增加,但是后续的缺氧吸磷量和总氮的去除量并没有相应地增加。厌氧段的HRT时间过短,反硝化聚磷菌(DPB)在此对进水中易降解COD(CODRB)吸收不完全,导致后续缺氧吸磷量下降,同时影响了系统的除磷和脱氮效果。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水质时,厌氧段的HRT为2h即可满足除磷和脱氮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可溶有机质介导硝基芳香化合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表明, 可溶性有机质因自身的醌呼吸结构能够作为氧化还原体来催化转化多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然而其影响机制尚未完全了解, 因此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以阐明限制可溶性有机质介导化学和生物转化有机污染物的机理。本文以硝基芳香化合物为例, 全面阐述了其化学和生物降解机理以及可溶性有机质作为氧化还原电子穿梭体对其还原转化过程介导作用的研究进展;回顾了各种因素影响可溶性有机质催化转化硝基芳香化合物的效果, 并寻求氧化还原效率较高的可溶性有机质促进污染物的消减, 从而提高可溶性有机质对催化降解硝基芳香化合物的实际应用性。  相似文献   

12.
宋文婷  郭静  杨倩倩  程刚 《化工进展》2020,39(1):380-386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迁移并富集在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稳定性高、难降解,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已成为制约污泥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考虑到物化法处理污泥有机污染物的工程局限性,本文介绍了城市污泥中多环芳烃、苯并(a)芘与矿物油3种代表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及危害。围绕污泥厌氧消化、好氧堆肥以及两者联合的作用机理,论述了有机污染物在污泥处理过程中的降解转化规律。分析了有机污染物降解的成因,指出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影响降解效果的关键因素,污泥微生物细胞壁和有机污染物结构的稳定性阻碍了有机污染物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从而影响了生物降解速率。为此,分析了热解法、超声法、臭氧法和添加外源物4种辅助手段的作用及其强化降解的效果。通过归纳总结,明确了污泥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工艺组合及其过程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Sub-bituminous coal, preoxidized with nitric acid and treated with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s to obtain a water-soluble extract, was used for the study of coal degradation by 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was examined in connection with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acid-precipitable coal polymers. The yield was increased after the addition of maltose, lactose and cellobiose while glucose, fructose and xylose had little effect. An organic nitrogen source, yeast extract, was an improved source of nitrogen compared with ammonium chloride. The coal-degrading system appeared before the depletion of the carbon or nitrogen source.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initial pH of the culture medium demonstrated an increase in the yield of coal polymers up to a pH of 7.5. Above this pH, non-biological catalysis increased gradually. However Ca2+ and Mn2+ increased the yield of coal polymers over a 14-day period, but yield was unaffected by Cu2+, Al3+ and Fe2+.  相似文献   

14.
吴葵霞  王小虎  张鹏 《辽宁化工》2012,41(1):13-14,54
介绍了空化效应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探讨了产生气流空化的物理条件,研究有机污染物降解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空话效应对有机染料副品红的降解;探讨了介质pH,通气量,填料(玻璃珠)粒度等对副品红降解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碘酸盐活化方式、活化机理和相关自由基种类等方面,叙述了国内外高碘酸盐高级氧化体系降解水体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工作.基于氧化剂为高碘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氧化能力强,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高效降解包括抗氧化能力极强的全氟辛酸(PFOA)在内的多种有机污染物,在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依据目前的研究现状,结合实际需求,认...  相似文献   

16.
刚毛藻-生物膜共生系统修复富营养化湖水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富营养化源水中有机物、氮、磷污染物的去除,将着生藻类刚毛藻(Chadophorasle)与生物膜相结合,组成刚毛藻(Chadophorasle).生物膜共生系统,实现同时去除富营养化源水中各种污染物。用两套系统分别模拟富营养化湖泊湖水透光区和湖水的生物修复过程。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刚毛藻(Chadophorasle).生物膜共生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中的有机物、氨氮、总氮、总磷含量及uv捌吸光度和浊度值。生物修复系统在透光区具有良好的抗污染冲击负荷能力,可在短时间内将水质恢复正常。此外,生物修复系统还可降低浮游藻类生物浓度,降低微型藻百分含量,增加浮游藻类生物的多样性。所以,该生物修复系统不仅可改善水的物理化学指标,而且可降低水中浮游藻类生物的浓度,降低微藻的百分含量,促使生物系统向多样化方向演替。这种技术为水源水的保护、富营养化水的生物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具有以金属离子为中心的结构特征,因此利用MOFs及其衍生材料可构建非均相过硫酸盐催化氧化体系,该体系能耗低且高效,在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MOFs及其衍生材料活化过硫酸盐处理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染料、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抗生素)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不同组成及结构的MOFs及MOFs衍生材料对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性能的影响,指出MOFs及其衍生材料的结构设计、合成策略、不饱和的金属活性位点以及反应体系中的活性物质等是体系催化降解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目前基于MOFs材料活化过硫酸盐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型高效联合活化体系的构建及活化作用机制深入的探索和完善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厌氧/特异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MBBR/SMBBR)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生物降解,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对SMBBR实验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各单元废水中有机组分变化,探究有机污染物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工艺运行参数在DO的质量浓度为5 mg/...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漆酶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机理,选用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和聚山梨酯(Tween-80)复配体系,将漆酶作用于降解多环芳烃菲和氮杂环化合物吲哚,考察了菲和吲哚在不同pH、温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漆酶活力浓度4种条件下的降解率,并进行降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降解反应最优为pH 3.5,最佳反应温度为40℃,酶活力浓度最佳选择为4 U/mL。表面活性剂浓度分别为1.2、1.0 mmol/L时,菲和吲哚的降解率最高。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促进了漆酶对菲和吲哚的降解,菲和吲哚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降解速率常数K(吲哚)>K(菲)>K(吲哚,空白)>K(菲,空白)。研究结果为漆酶在废水中去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7):1535-1551
Abstract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often fail in the elimination of finishing agents contained in textile wastewater such as dyes, surfactants, and softeners. Therefore, discharges from the textile industry are known as a major source of water pollution reaching groundwater and eve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hysicochemical treatment and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es (AOP) were applied to eliminate the pollutants prior to discharge. Ozone (O3), O3/UV, hydrogen peroxide/UV (H2O2/UV), Fenton's reagent (Fe2+/H2O2) were applied to eliminate by oxidation while ultrasonication (US) alone, US/UV or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were used for the physicochemical treatment. Elimination was monitored by a conventional sum parameter analyses (COD, BOD, DOC) whil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S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 and ‐MS/MS) was applied for follow‐up of pollutants and their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 application of PAC, Fenton, and O3/UV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elimination. A complete or partial elimination and/or degradation of non‐polar or polar pollutants was observed by GC/MS or flow injection analysis/MS (FIA/MS) respectively. LC/MS and MS/MS analyses confirmed that ethoxylated surfactants (AEO) present in the original wastewater could be oxidized or destroyed resulting in carboxylated AEO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or even carboxylated PE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