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菊霞  王庆 《清洗世界》2020,36(4):9-10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成分复杂,需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本文介绍了一种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应用实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经处理后出水各项指标能够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标准。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接触水解-氨氮吹脱-固定化A/O生物滤池-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工艺流程、构筑物设计参数以及实际处理效果。工程运行效果表明,采用该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和高氨氮的特点,通过对废水水质的分析,确定采用物化—生化—反渗透的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工程运行结果表明,排放出水指标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现状,分析了原渗滤液处理站存在的问题,采用"均衡池+IC厌氧反应罐+外置式MBR+膜处理系统"组合工艺对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升级改造。新建膜浓缩液处理设施,采用"高级氧化+MBR+膜处理系统"组合工艺,实现渗滤液全量无害化处理。升级改造后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运行稳定,各项出水指标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渗滤液目前的常规膜处理工艺,出水水质会随着原水水质波动发生变化,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膜处理产生的浓缩液回灌至填埋场,给前端生化系统运行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本文研究了MFB新组合工艺对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并开展了中试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出水生化指标均能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中(GB16889-2008)表二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6.
陈宏宇  孙宝盛 《水处理技术》2008,34(2):86-88,91
霸州市垃圾填埋场采用氨氮吹脱-混凝沉淀-MBR-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该工世日处理200m3垃圾渗滤液,运行实践表明,整套装置运行平稳,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水质满足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一级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7.
王飞  沈建兵  王岩松 《广东化工》2015,42(6):137-139
采用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河源市七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进行处理,设计处理规模为300 m3/d,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一般地区渗滤液出水标准较严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涂乐乐 《广州化工》2023,(4):154-156+161
由于南宁市某产业园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膜滤浓缩液停止回灌,南宁市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需承担部分膜滤浓缩液的处理任务。该渗滤液处理站的主体工艺为“MBR+纳滤系统+反渗透系统”处理工艺,膜滤浓缩液将由均质池进入MBR系统与渗滤液进行生物化学协同处理,介绍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及运行情况。外排水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该协同处理过程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况柏华 《广东化工》2012,39(8):22-24
通过对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扩容工程的调试运行,表明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存在设备维护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出水各项指标均优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一般地区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以"UASB+MBR+NF+RO"为主的组合工艺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中的工艺流程、主要设计参数、实际运行效果及技术经济指标,工程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出水各项污染指标均能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表2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生物流化床A-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平  王彬  石炎福  张初永  陈奇 《化工学报》2002,53(10):1085-1088
引 言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其来源主要有 :剩余氨水 ;煤气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焦油加工、古马隆生产等过程产生的废水 ;其他场合产生的废水 ,如备煤、熄焦等产生的除尘废水 .焦化废水组成复杂、浓度高、对微生物毒性大、可生化性差 .其污染物主要有COD、NH3-N、酚及氰化物等[1] .我国从 2 0世纪 6 0年代 ,靠引进国外技术 ,建立了一批以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工程 ,在后来的二期改造工程中 ,采用两段延时曝气进行处理 ,有的焦化厂在此基础上采取了强化措施 ,如向曝气池投加生长素、粉…  相似文献   

12.
对同一种炭/炭复合材料,经过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微观结构、石墨化度、导热系数、抗弯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随着最终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易石墨化的热解炭偏振光下光学活性增强,而难石墨化的热解炭微观结构几乎没有变化;炭/炭复合材料的晶粒逐渐长大,层面间距缩小,石墨化度有较大提高;平行炭布方向的导热系数和垂直炭布方向的导热系数均有上升。同时,由于基体炭与炭纤维两者热膨胀系数的差别,热处理温度的提高,降低了基体与增强纤维的的结合强度,使炭/炭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降低。试验还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炭/炭复合材料的摩擦表面逐渐形成薄而致密的自润滑膜,摩擦系数在经过一个峰值后趋于平稳状态,磨损量下降明显。经l800℃热处理的质量损失主要是由氧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在顺丁橡胶后处理生产线上,用处行开发的新型交替运输取代原有运输机。试用结果表明,采用新型交替运输机后,胶块的导向到位率由70%提高到98%;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出了生产开工率,运行周期可达1a以上。  相似文献   

14.
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曝气铁炭微电解-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臭氧氧化"工艺对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曝气铁炭微电解的铁炭质量比,反应时间和废水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臭氧氧化各处理阶段的处理效果,并对最终出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曝气铁炭微电解-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臭氧氧化"工艺处理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当进水COD为5 620 mg·L~(-1)左右时,出水TOC降至68.45mg·L~(-1),SS质量浓度降至25.9mg·L~(-1),浊度降至2.4NTU,色度降至0.  相似文献   

15.
紫外线-变频技术联合杀菌在油田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油田采出水回注是一种提高原油产量经济、有效的方法。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的硫酸盐还原菌,它不仅腐蚀设备,而且还会造成土壤和环境危害。因此,在回注之前必须对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处理达到回注的要求。通过采用紫外线实验、变频实验和紫外线、变频联合杀菌实验,并且对老的工艺和设备进行了改造,开发出了适合油田紫外线和变频式微电脑水处理器的物理杀菌工艺,使原来废水中含菌103个/mL减少到10个/mL,达到回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原料的脱灰预处理技术、氧化预处理技术和活性炭的制备工艺,综述了制备过程中的活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用经稀土表面处理剂处理的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拉伸强度提高45%。借助于浸润性的测定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手段测定了玻璃纤维表面元素含量的变化、润滑性的变化及纤维表面形貌,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玻璃纤维与树脂的粘结状况。  相似文献   

18.
用混凝-微波法处理抛光液废水,考察了硫酸亚铁与三氯化铁加入量、pH、微波功率、废水在微波场中的停留时间对微波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找出了影响较大的因素,pH对整个去除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最佳微波条件为pH为8,微波功率为170 W,停留时间为20 s,混凝剂硫酸亚铁的投加量为600 mg/L、三氯化铁的投加量为100 mg/L。同时,当敏化剂高岭土的投加量为300 mg/L、沸石粉的投加量为100 mg/L时,COD去除率可达到75.8%,Cu2+去除率可达到76%。  相似文献   

19.
缺氧/好氧SBR工艺去除亚铵法造纸废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应期缺氧/好氧SBR工艺处理亚铵法草浆造纸废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同单一好氧工艺相比有机物的去除率可提高15%,节能20%,当缺氧,好氧时间比为1:1.5,反应时间为5h,进水浓度COD为1200~1800mg/L,COD负荷小于0.9kg/kgMLSS·d时,COD和BOD5去除率分别为76%~80%和93%~95%,出水COD和BOD5浓度分别为250~420mg/L和25~40mg/L,符合GB3544~92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安磊 《大氮肥》2022,45(2):123-124,132
介绍电化学水处理方式代替传统的加药方式来保持循环水水质稳定的改造事例,改造后提高了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降低了企业运行费用,既解决环保问题又产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