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对绿地结构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绿地结构对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和小气候的影响,对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2004年7月在太原市区选择3类9块绿地样地,利用HOBO Pro温、湿度数据采集器测定绿地边沿距地面高1.5m处的温度和湿度并以周围空旷地的温、湿度作对照,将二者的差值定义为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值。测试时间选择在一天中的8∶00、12∶00和18∶00 3个时段,测定1周。结果表明,绿地垂直结构和绿地面积等因子对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都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绿地面积大小与绿地降温增湿效应成正相关,即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随着绿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面积的逐步增加,绿地的边界生态效应增加的幅度在减小。与绿地面积相比较,绿地垂直结构对绿地边界温湿度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对小尺度公园微气候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微气候的影响。从温度、湿度、风速3个方面对公园水域、硬质铺地、乔灌草、乔草、草坪5种下垫面进行测量分析,并设置公园外城市环境下的参照点,分析比较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微气候的影响以及相互之间差异。研究表明乔灌草、水域以及硬质铺地对微气候营造有很大的影响。该研究对于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时下垫面的选择和合理的配置,以营造舒适的绿地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园林》2015,(7)
<正>海绵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园林人在其中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毫无疑问,首先是要确保绿地的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绿地率。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基于足够的绿地率、也即绿地海绵本底的基础上,本文重点从绿量与层次、地形与水体、生态铺装和屋顶绿化几个方面来阐述。绿量与层次有了足够的绿地以后,我们不能忽略绿地的质量——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绿量。绿量的多寡是绿地质量的标志之一。一般而言,绿量越多,留蓄雨水的量越大,海绵体就越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温度和基坑开挖耦合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变形规律,建立管道-地层-基坑支护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非线性求解。通过改变基坑不同开挖步骤地层的温度实现温度与基坑开挖耦合,分别模拟了不同管径、壁厚、埋深条件下埋地管道的变形情况,得出了不同影响因素下埋地管道垂直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和基坑开挖耦合作用下,埋地管道的水平位移大于垂直沉降位移,而且位移最大处发生在基坑的中部;管径越大,埋地管道的垂直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越小;管壁越厚,埋地管道的垂直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越小;埋深越大,埋地管道的垂直沉降位移越小,水平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绿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绿地布局与地表温度间关系的宏观层面或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等微观层面。本文试图以绿量产出效益作为城市绿地降温设计的校正依据,通过对单位叶面积的植物降温能力、不同种类植物的绿量指数、不同群落结构的绿量及不同类型绿地的降温效果等相关文献的梳理,通过绿量产出效益的比较提出城市绿地降温设计策略,包括合理的植物配置模式及绿地空间布局结构等,用以指导不同规模与尺度的城市绿地设计,提升城市绿地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以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绿地绿量指标,通过通径分析并建立植被指数与地表辐射温度之间、绿地斑块特征与绿地斑块对周边环境热效应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了城市绿地斑块属性对城市绿地热环境效应的影响。通过研究植被指数与地表辐射温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了绿地内绿量对斑块内部热环境效应的高效区间,明确了绿地斑块属性因子对绿地斑块内部温度、斑块效应带温度和绿地斑块效应温度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斑块属性控制指标及其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住区绿地对于环境气候改善,为人们提供良好休憩空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北京地区居住区绿地,选取乔灌草结构、乔草结构、灌草结构以及草地四种不同的植物群落作为检测对象,研究四种植物群落一天中空气温度(TP)、相对湿度(RH)、风速(wind)的变化情况。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对四块样地中四种不同群落人体舒适度进行量化比较研究,为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对于人的影响提供科学参考,对于未来在做植物配置时可提供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森  李恩正  薛登高  邱玲  高天 《园林》2022,(12):129-134
大气污染是中国城市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场地尺度的污染防治面临巨大压力。一些研究认为城市绿地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也有部分研究提出了质疑,认为绿地植被加剧了空气污染。鉴于结论的不一致性,选择西安地区公园绿地丹枫园和紧邻的开敞广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分析,采用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对距道路不同水平距离的颗粒物浓度和气象因子进行为期一周的连续监测,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温度、气压、湿度和风速对PM2.5和PM10浓度均有显著影响,湿度和风速对颗粒物的影响存在阈值,湿度阈值为70%,风速阈值为1.8 m·s-1,颗粒物浓度随着湿度和风速的增大而升高,湿度和风速超过阈值时,颗粒物浓度逐渐降低,但广场风速超过阈值时,广场PM10浓度继续升高。(2)颗粒物浓度日变化呈“峰谷型”,6点至8点,19点至24点颗粒物浓度较高,样地内颗粒物浓度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升高,绿地内颗粒物浓度低于广场。10点至18点颗粒物浓度较低,颗粒物浓度随距离增加而降低,绿地内颗粒物浓度高于广场。(3)对比硬质广场,绿地能有效削弱颗粒物浓度峰值和PM10浓度。结果表明绿地主要通过影响绿地风速和湿...  相似文献   

9.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分析,给出了建筑室内湿度分布特性对交叉扩散水平与特征的影响关系式,并结合室内实际的温度水平和污染气体浓度水平,进一步分析了湿度分布影响下的交叉扩散特征与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湿度梯度与扩散附加扩散系数同号,则交叉扩散作用所形成的温度梯度和污染气体组分梯度小于零,反之则大于零;此外,在相同湿度梯度和扩散附加扩散作用下,初始温度水平和污染气体浓度水平越高,所形成的温度和污染气体组分梯度的绝对值越大,但初始温度的影响有限,而初始污染气体浓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袁芳 《山西建筑》2010,36(3):354-355
论述了目前我国城镇公路带状绿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三维绿量,增强绿地生态功能的对策,以完善公路带状绿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公路带状绿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连续监测苏州市工业园区现代大道30块街旁绿地内PM2.5的质量浓度、群落微气候因子及植物结构因子,探究城市街旁绿地的PM2.5浓度消减能力,并从颗粒物消减视角提出城市街旁绿地优化设计策略。结果表明:1)植株郁闭度、种植密度、常绿植株数量占比与PM2.5浓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空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中应将两者统筹兼顾,缺一不可,PM2.5浓度的日变化趋势为早晨、上午、傍晚浓度值高,变化趋势曲线呈现“U”字形;3)在绿地空间植物配置中,多选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和优势树种进行种植。在植物配置模式中,“乔灌草-乔灌”多层种植模式的消减作用最强,能有效消减绿地PM2.5浓度。研究结果为城市绿地的系统布局提供较有效的布置建议,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参照。  相似文献   

12.
选取福州市西湖公园林荫空间为样地,借助ENVI-met软件,引入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植物群落特征对夏季林荫空间微气候的影响.结果 表明如下几方面.1)树木叶面积指数在所有时段均对林荫空间的降温通风能力起主导作用,降湿效应在早上时段主要受乔灌草比例影响,其余时段主要受树木叶面积指数影响.2)树木叶面积指数、灌木层占比与林荫...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地能够为城市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鸟类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了解影响鸟类群 落多样性的城市绿地特征对于指导城市绿地规划和提升城市生 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然而,多种城市绿地特征如何共同影响 鸟类多样性尚不完全明确。选取重庆市悦来国际会展城为研究 区域,采用样点法调查了49个绿地样地4个季节的鸟类资源数 据,并获取了样地的植被特征、环境特征及人为干扰特征等19 个城市绿地特征。使用广义线性模型、信息论模型选择及差异 性分析方法探析了城市绿地特征对鸟类α多样性的影响,阐述 了研究区鸟类α多样性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乔木层盖度、 乔木丰富度、灌木层盖度、灌木多度、草本层盖度、草本层多 样性、植被生境类型、环境噪声、距建设用地距离等因素对鸟 类α多样性有显著影响。鸟类α多样性特征在不同植被生境类 型及季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麻竹生境的鸟类多度显著低于其 余多种生境,冬季鸟类α多样性指标偏低。在城市绿地的建设 中,根据显著影响鸟类的各种城市绿地特征,提出增强鸟类α 多样性的针对性建议,如控制乔木盖度,补充灌木层,以乡土 食源树种作为植被生境中的优势种,对冬季休眠植被进行分区 保留管理等。研究结果可以为地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城市 生态系统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虹  吕环宇  林玉洁 《风景园林》2018,25(10):12-15
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重要作用,且不同的植物配置、绿地形态以及植被结构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以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为例,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针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居住区绿地进行冬夏两季微气候现场实测,对不同植被结构的微气候调节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植被结构影响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结构趋于复杂,植被对于冬季冷风的遮挡作用和夏季的降温增湿作用均随之增强。该研究为严寒地区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曲玥 《山西建筑》2012,38(21):220-221
分析了乔木、地被植物、灌木等绿色植物在绿化建设中如何进行选择,阐述了行道树种植的设计形式及城市干道上植物的配置形式,以期对园林工作提供指导,促进城市道路绿化工作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福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腾讯街景数据与卫星遥感影像,结合传统遥感解译与机器学习算法,测度并比较其街道绿视率与植被覆盖率空间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街道绿视率的影响因素,最终提出集约化提升街道绿化品质的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发现:1)福州市主城区的绿视率形成"二环内较高,二环外递减"的"核心–边缘"结构,植被覆盖率普遍存在"街道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莫高窟区室外微气候为对象,选取五种典型下垫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五种不同下垫面的温度及相对湿度对比分析得出,绿化类及窟前广场下垫面测点温度波动幅度比戈壁及沙地下垫面测点小,由此说明植被对窟区温度环境具有一定的过渡缓冲作用。而相对湿度波动变化绿化类及窟前广场比戈壁及沙地下垫面大,因此建议将窟区植物替换种植为本土沙地灌木来使降低相对湿度波动,使窟区微环境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气象环境多尺度数值模式系统为城市规划气象环境影响定量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模式工具。本文利用该模式模拟了绿地布局为集中型和分散型、绿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16%、32%、48%和60%条件下,城市大气温度、湿度、风速、城市大气扩散条件的变化,并以成都城市绿地规划为例,模拟分析了绿地规划前后城市气象环境的差异,揭示了城市绿地对气象环境影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建筑垂直绿化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安地区为例,通过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分别对外墙绿化建筑和外墙无绿化建筑的内外表面平均温度、室内平均温度和风速进行了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建筑垂直绿化具有降低温度的直观感受作用,同时还有滞尘杀菌、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和城市热岛效应、以及降低夏季空调能耗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振  周霜  陈飞 《风景园林》2022,29(7):111-117
在新时代城乡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从二维和三维两方面测度城市街景蓝绿空间感知状况,有助于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和城市绿化建设提出科学的参考依据和优化策略。以江南水乡浙江省绍兴市为例,使用街景图片数据和全卷积神经网络语义分割法,识别二环内沿街蓝绿空间,并基于遥感影像的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和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比较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蓝绿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绍兴市整体沿街绿色空间感知度较高,但存在较大的空间分异;2)沿街蓝色空间虽然充裕,但由于路边植被、围栏等形成视觉障碍,存在不少“临水不见水”的现象;3)沿街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的比例在二维和三维方面分别呈中等程度相关和弱相关。基于此,就绍兴市沿街蓝绿空间的提升与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