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鱼明胶保护下纳米卤化银乳剂光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明胶作为保护性介质,利用双注法制备了胶银比为5:1的AgBr(I)纳米粒子乳剂(碘含量为5%),通过XRD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6nm,该乳剂具有较高的含银量和稳定性.研究了硫敏化剂的用量及敏化时间对该纳米乳剂感光度的影响,采用感光度、gamma及灰雾达最佳结合点时硫敏化剂的加入量,粗略估算了硫敏化中心的个数.探讨了曝光光源的波长对纳米乳剂感光度的影响.随着光源最大辐射强度的波长(λmax)增大(从525nm增加到1010nm),感光度明显升高约1.5倍,gamma略有下降,表明该纳米粒子乳剂对近红外辐射敏感.  相似文献   

2.
以鱼明胶作为保护性介质,利用双注法制备了胶银比为5:、的AgBr(Ⅰ)纳米粒子乳剂(碘含量为5%),通过XRD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6nm,该乳剂具有较高的含银量和稳定性。研究了硫敏化剂的用量及敏化时间对该纳米乳剂感光度的影响,采用感光度、gamma及灰雾达最佳结合点时硫敏化剂的加入量,粗略估算了硫敏化中心的个数。探讨了曝光光源的工牟纳米乳剂感光度的影响。随着光源最大辐射强度的波长(λmax)增大(从  相似文献   

3.
鲁明胶介质中AgBr/I纳米粒子的生长与感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鱼明胶为分散介质 ,采用双注法制备AgBr/I纳米粒子乳剂 ,控制银盐与卤溶液的注入速率 (R) ,以TEM观测了粒子的生长 ,据此探讨了该乳剂中AgBr/I纳米粒子平均粒径 ( d)及分布 (±σ)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发现在R为 1 .3mmol/min— 8mmol/min范围内 ,随R增大 , d减小 ,R d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除个别外 ,±σ值变化不明显 .对于该纳米粒子乳剂采用二氧化硫脲进行化学敏化 ,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二氧化硫脲的加入量和延长敏化时间 ,均可有效提高乳剂的感光度 ,并有助于改善其低照度互易律失效 ,此外还揭示了曝光光源色温对该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4.
甲酸盐在纳米AgBr/I粒子乳剂中的增感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分别以鱼明胶和骨明胶(惰胶)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与粒径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利用掺入作为正空穴捕获剂的甲酸盐,可以使本征感光度很低的纳米粒子乳剂的感光度有相当大的提高,显示甲酸盐具有很好的增感效果.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甲酸盐掺杂方式不同其增感效果不一样.在乳剂颗粒中均匀掺杂增感效果最好,而趋向于近表面掺杂则增感效果降低,显示出甲酸盐掺杂的位置效应.籽晶掺杂后包壳的复合结构乳剂颗粒与均匀掺杂乳剂颗粒的增感效果近似.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掺杂甲酸盐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再进行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乳剂感光度可进一步提高,表明甲酸盐掺杂与常规的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天文照相用AgBr(Ⅰ)乳剂的硫金敏化效应。在实验中观察了硫、金两种敏化剂加入时间的间隔和它们的重量比对乳剂感光度和低照度互易律失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硫、金两种敏化剂最佳加入时间的间隔为60分,它们的最佳重量比为3.5。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硫氰酸金溶液对硫敏化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分别进行潜影加强和过敏化处理,并与硫加金敏化的乳剂进行感光性能的比较。硫敏化的乳剂经过潜影加强处理,感光度有明显提高,表明金具有促进乳剂颗粒显影的作用。另一方面,硫敏化的乳剂经过潜影加强处理,感光度虽有提高,仍达不到硫加金敏化的效果,而硫敏化的乳剂经过过敏化处理能达到甚至超过硫加金敏化的效果。这暗示着金对于硫加金敏化乳剂颗粒在曝光过程中潜影的形成是有贡献的。 本文采用Dember效应测量了乳剂的离子电导率,并进行了信号衰减速率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硫加金敏化的乳剂颗粒的离子电导率和一级衰减参数与硫敏化的乳剂颗粒的相比有减小的趋势。硫敏化的乳剂经过金盐溶液过敏化处理后,乳剂颗粒的离子电导率和一级衰减参数明显减小,从而验证了金盐法过敏化效应是由于增加了颗粒环境中的银离子浓度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AgBr/I纳米粒子乳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络合-沉淀法制备了卤化银含量30g/L,粒子大小20nm以一的AgBr/I纳米粒子乳剂,研究发现:AgBr/I纳米粒子表现出较大的表面活性,并由此导致了其乳剂具有比常规乳剂低得多的感光度和高得多的灰雾,乳剂的最佳碘含量增中到了11%,硫增感对纳粒乳剂没有效果,但硫加金增感表现出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AgBr/I纳米粒子及其乳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AgBr/I纳米粒子及其乳剂的制备方法,概述了各种纳米粒子乳剂的AgBr含量、感光度及增感情况,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应用方向和纳米粒子乳剂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n2+离子掺杂的TiO2纳米粒子(掺杂量0.5%),并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Ru(bpy)2(NCS)2(bpy=2,2'-bipydine-4,4'-dicarboxylicacid)分别敏化Zn2+掺杂的TiO2电极和PbS/Zn2+-TiO2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实验证明Ru(bpy)2(NCS)2敏化PbS/Zn2+-TiO2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比单独敏化Zn2+-TiO2电极的光电效果好,且敏化电极的光电流产生的起始波长都比Zn2+-TiO2电极向长波方向移动;在360600nm范围内,Ru(bpy)2(NCS)2敏化PbS/Zn2+-TiO2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比单独敏化Zn2+掺杂TiO2电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照相乳剂敏化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如化学敏化时间、pAg和pH,对低照度互易律失效(LIRF)的影响作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化学敏化时间的增长,照相乳剂的LIRF降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化学敏化过程中的乳剂的pH和降低pAg,有利于提高乳剂的低照曝光的感光度,改善其低照互易律特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已有将冠醚化合物用于卤化银感光乳剂中的一些报道。为了改善卤化银感光材料的性能,我们将合成的一种新冠醚——N-对甲苯磺酰基-7-氮杂-1,4,10,13-四硫杂环十六烷(NTsTTH)用于卤化银乳剂中,发现它能提高卤化银乳剂的感光度。  相似文献   

12.
以水溶性聚乙烯醇(PVA)为粘合剂,以异位法制备的颗粒尺寸为100nm的AgBr乳剂作光敏元,考察了苯亚磺酸钠(SBS)的用量、增感时间和增感温度对光敏热成像(PTG)材料照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别增感硬脂酸银(AgSt)、AgBr或者两者混合物,PTG材料均可取得明显的增感效果;灰雾随着苯亚磺酸钠用量增加而增加;增感温度以及增感时间不同,PTG材料的感光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铱盐在AgBr乳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NH_4)_3IrCl_6(Ⅲ)和(NH_4)IrCl_6(Ⅳ)分别对立方体AgBr乳剂颗粒表面和内部进行敏化,用表面显影和内部显影的方法,对铱盐在乳剂颗粒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经铱表敏的AgBr乳剂表面感光度增加,而铱内敏的AgBr乳剂表面感光度降低,内部感光度增加;铱内敏并经灰化的乳剂在曝光后能形成直接正像。这是因为经化学灰化的铱内敏乳剂在曝光后,光生电子被乳剂颗粒内部的铱中心捕获而形成内潜影,光空穴则破坏颗粒表面的灰化中心,使其不能显影。因此,我们认为铱在乳剂颗粒内部起着电子陷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钙离子对卤化银乳剂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通过控制乳剂中一系列不同的钙离子浓度(4.0~80×10~(-3)mol Ca~(2+)/mol AgX),研究了化学增感时间对钙离子浓度的依赖性,测定了相应的感光特性,结果表明,乳剂中的钙离子在不影响最佳感光度的前提下,可有效地抑制灰雾并延缓化学增感过程,延长化学成熟时间。 经感红染料光谱增感后,测定了染料的相对增感倍率,本征及感红光谱感光度,研究了它们对轧剂中钙离子浓度的依赖关系。以卤化银乳剂对染料的吸附,对光的吸收以及Dember效应的实验结果为佐证,说明钙离子在光谱增感的电子转移过程中,起着电子陷阱的作用,从而抑制感红感光度的增感;与此同时,钙离子又抑制染料对本征感光度的减感,这可能是由于钙离子的存在阻碍了染料正空穴对卤化银本征潜影的氧化,从而保护了部分潜影免受染料正空穴的袭击。  相似文献   

15.
纳米尺寸ZnS化学增感剂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发现硫化锌纳米粒子对卤化银乳剂的化学增感作用。采用水不溶性的硫化锌纳米粒子作为化学增感剂,与水溶性的硫代硫酸钠增感剂相比,可以在不增加乳剂灰雾的条件下明显提高卤化银乳剂的感光度及反差。  相似文献   

16.
A two‐layer film consisting of a tacky layer (air side) and a porous nontacky layer (release‐paper side) was prepared by casting blend emulsion on a release paper, in which 150‐nm 2‐ethylhexyl acrylate–2‐methoxyethyl acrylate–acrylic acid terpolymer particles having high storage stability and 542‐nm ethyl acrylate–meth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 particles having low storage stability were dispersed. Both emulsion particles were produced by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s. The difference of tackiness between both surfac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the film‐formation tim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electrolytes in the blend emulsion, and resulted in the two‐layer film. The film had a high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which is also needed for medical adhesive tape.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0: 2027–2033, 2003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对核颗粒进行还原掺杂和将其包壳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DMAB用量、内部有还原敏化中心(Ag2)的AgBr核壳乳剂.这些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当这些乳剂分别进行表面硫、金和硫加金增感后,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感效应;另一方面又随DMAB用量的提高,灰雾明显增长,特别是在金增感和硫加金增感的情况下、此外实验结果还证明,提高核乳剂的包壳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壳乳剂的灰雾。  相似文献   

18.
碘溴化银乳剂薄片颗粒的潜影分散与碘离子在颗粒中的分布有关。本文用交叉光楔曝光技术测定了由次潜影造成的潜影分散,并根据所测出的潜影分散度和乳剂的表面感光度,对内、表敏的分布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碘离子分布在颗粒边缘的乳剂,其表面潜影分散度要比碘离子均匀分布的颗粒更甚,后者且表现出内、表敏度竞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将甲酸盐掺杂在乳剂微晶不同位置处,制备成氯化银立方体微晶乳剂和{100}面扁平微晶乳剂.实验发现:作为正空穴捕获剂,适当计量的甲酸盐在不增加乳剂灰雾的前提下,可使上述乳剂的感光度提升3—8倍.甲酸盐在两种晶形乳剂的不同位置掺杂的研究结果显示,甲酸盐均匀掺杂可比表面掺杂获得更高的感光度.在两种乳剂中甲酸盐掺杂增感都可与其后的硫增感、硫加金增感以及光谱增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乳剂的感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