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货铺     
在和平街北口北侧的一排服装精品店中,“Jan’s friends?”——温馨的名字,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路过的行人。走进店里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小小的16平米的店中店,店里被时尚的艺术气氛给包围着,时尚饰品、可爱的卡通玩具、凌乱的摆设让这个小店温馨而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2.
“承山川之芳泽,蕴日月之精华”的茶,自古就被国人称为“圣洁之物,颐养珍品”。走进论道竹叶青位于朝阳大悦城的专卖店,—股清爽宜人的淡淡茶香扑面而来,店内的装饰陈列并不十分豪华却足够精致。  相似文献   

3.
沈亚欣 《北京纺织》2010,(11):212-212
初次来到宝马盈之宝望京4S店时,便被店中浓郁的文化氛围所深深吸引了,于是心中也暗自发问起来,是谁这么别有心思,会想到将文化融入宝马销售之中。假若我不说,而你恰好对盈之宝也一无所知,那么听到“宝马盈之宝”这么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你又会认为它的创建者是怎样一位人士?  相似文献   

4.
Coco  Z 《服装设计师》2014,(4):40-43
上海有这样一家店,经营者用朴素自然的态度搭建了理想国般的服装店.“棉花田”这个名字更是听上去美好梦幻。这个名字是这家店的经营者与主理人减减对于人们穿衣.对于这家店给予的希望:“我们住在棉花田里,默默地耕耘。美与不美.就在那里.实实在在的。你可以拥有它.也可以欣赏它。”  相似文献   

5.
“红袖坊”(RED HOUSE),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字,一个地道的北京女装品牌。 初次听到“红袖坊”(RED HOUSE)的名字,大多会以为这是一个“中式”风格的女装品牌。走进“红袖坊”(RED HOUSE),却又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现代、时尚的女装品牌。  相似文献   

6.
张良超 《四川烹饪》2002,(11):26-26
读《四川烹饪》2002年9期李祥林先生的《和和饭考识》一文,文中的“酷累是什么待考,可能来自少数民族语言,指一种食物”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李祥林先生将“酷累”一笔带过,可能是对“酷累”不了解。为此,我就把我所知道的“酷累”介绍给读者朋友。酷累(姑且写作酷累吧),查遍了所有的字典、词典,均无与食物有关的“酷累”二字。我想,酷累似应该写成“苦蕾”吧。在冀东南地区就有这样的主食,又称为“拿糕”。其实,苦蕾的制法非常简单,就是选用新鲜时蔬(如茴香、榆钱儿、豆角、萝卜等),洗净切成丝,再用玉米面拌匀,并…  相似文献   

7.
漫步在各种小店鳞次栉比的国瑞城地下二层,偶然的一瞥,就被一家“干干净净”的店面所吸引。红白的主色调,全流线型的店面设计,走进去给人一种简单舒服的感觉。经过店长的介绍才知道,这原来是源自香港血统的创意品牌店GIFTOUR集物特。集物特的音译“giftour”是“gift tour”的组合,意思是为您带来一场惊喜的寻礼之旅,在店里,你会发现能变色的杯子、可以说话的靠垫以及形形色色充满创意的物品。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它,和你开启一段精彩的时尚创意之旅。  相似文献   

8.
现在,浏览奢侈品上新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乐趣,他们几乎能说出每个品牌最新款的名字以及价格。“和朋友聊天,不说几句英文,不侃几句奢侈品,会让人觉得你没见过世面。当然,如果能轻易说出它们的名字,外加有一两个奢侈品包包傍身,就会让人高看一眼,这就是虚荣心吧。”  相似文献   

9.
陶琦 《四川烹饪》2007,(9):39-39
几次去北京都因机缘不合,而没能去全聚德品尝到烤鸭,心里颇感遗憾的。柳州的烧腊店有一种外卖的“片皮鸭”,和北京烤鸭差不多,吃法也基本相似,只是名字不同罢了。凡有人来光顾,烧腊店的伙计就会把鸭子连着皮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配上荷叶饼,以及葱丝、姜丝、甜面酱等辅料.让顾客带回去慢慢享用。  相似文献   

10.
食物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科学的进餐时间,还能帮助大脑发挥最大潜能。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头晕脑胀,还会发生名字到了嘴边却怎么也叫不出来。诸如此类的“记忆障碍”屡见不鲜。这些反应迟钝现象只要我们注意饮食,就可以缓解。饮食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情绪,还会左右人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在北京,顾客为远道而来的首家费大厨辣椒炒肉“鏖站”;在成都,第一家朱光玉火锅馆大排长龙;在上海,大家为了呷哺集团开出的第一家趁烧烤肉风雨兼程;在南京,一杯茶颜悦色炒出天价……这些客流火爆的餐饮店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外地品牌在当地开出的“首店”。近年来,首店被视为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品牌创新动力和吸附力的重要手段,“首店经济”一词也被广泛传播。然而,并非所有的第一家店都能被称为“首店”,也并非所有的首店都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四环菜市场既没有精致而热门的饮食名店,也没有隐世不出的传奇大厨,只有一个登记在政府名单上、竖立在入口处却不太为人们所使用的名字:润得立。明清时代,这里叫草场大坑:日本侵华时期,这里是华北广播协会所属的收信厂解放后,北京广播器材厂在此成立,这个呈环状、有四个出入口的胡同,1965年才得了“四环”的名字。广播器材厂搬离后,留下一片“无主之地”,附近的菜贩和居民渐渐汇集到此处,发展成了最初的四环菜市场。  相似文献   

13.
番茄小档案     
王浩 《饮食科学》2004,(5):26-26
营养丰富的番茄在历史上曾被冠以令人生畏的名字——狼桃,人们称它是“毒果”,吃了人就会死掉,以至于没有人敢冒险亲口尝一尝,只将它种植在花园里当做观赏花果。传说有一对青年男女深深地相爱着,姑娘的家长却为她包办了另一门亲事。为了反抗家长包办婚姻,争取自由和爱情,姑娘从家里逃到丛林中,她决心吞食“狼桃”殉情。过了几  相似文献   

14.
当进口酒市场告别了“暴利”走向理性发展,许多曾经尝试“进口酒连锁专卖店”模式的经营者由于种种原因选择退出,这种模式似乎走进了死胡同。然而,一个名叫“御霏国际”的酒业连锁专卖品牌却突围而出,给了行业不小的惊喜。  相似文献   

15.
做了一辈子媒体“牛马走”(尽管近十年来“自废武功”,实际上一直是“离岗不离行”),临到退休了,有清福不享,却在新浪网(Sina)上注册了一个blog,“网上卡拉OK”的勾当,真是我自己也想不到。做“博客”的动机是:眼看不少朋友上了不实宣传的当,进了店,点了菜,花了钱,却吃不到好东西。老江有浑身解数,却不可能指导每一个食客。工厂时代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当然是互联网。说句不客气的话,某些导吃的网眼里只有“孔方兄”,老是想在餐馆营收中分点残羹。别人只问他某店的电话,他却一定要代客订座。因为可从订座中分成。还有出钱的餐馆他给介绍,出不起钱的不管好不好,都不给介绍。  相似文献   

16.
Laureen 《北京纺织》2009,(10):236-237
他是英国人,但说着流利的北京话,他有几家店,名字叫做“创可贴8”,他的家就在自己店后面的大院子里,他喜欢北京!  相似文献   

17.
麻辣食话     
《中国烹饪》2010,(3):50-50
遭“不服务”诉饭店侵害“消费权” 日前,上海梁先生和家人在普陀区某店用餐,入座后点菜却被一口拒绝,想让服务员上杯茶也无人理睬,梁先生一家被“晾”在一边许久。之所以遇到如此待遇,主要是因为店经理认为梁先生一家“擅自闯入餐厅”而不是“被带入餐厅”,故发出了“不为其提供服务”的指令。近日,  相似文献   

18.
郑琛,来自千岛湖的江南美女.有着小家碧玉般的纤弱和温和。但是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却有着令人艳羡的职业——就职于一家著名门户网站,被人惯称为“IT白领”。作为一个工作繁忙的IT从业人士.她竟然一有功夫就会下厨掌勺.给朋友们做出一桌饕餮大餐。本期“饮食男女”将走进她的生活。看看这样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子.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独特的有关绿色食品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辛保平 《食品指南》2013,(3):102-103
芋头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主要生长于长江以南,近年我国北方地区也多有引种。在我国很多地方,芋头又被叫作芋艿。为什么芋头又叫芋艿?这有个故事。传说明朝中叶,倭寇屡屡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温州首当其冲,百姓深受其害。戚继光受命抗倭,有年中秋,戚家军半夜遭倭寇偷袭,死伤惨重,余者被围困于山上,粮草断绝。士兵们只好摘野果、采野菜充饥。不久他们就发现,山上长满一种大叶子的植物,其块状根茎挖出来煮熟后非常好吃。士兵们欣喜若狂,却不知道这玩意儿到底叫名字。问戚继光,戚继光也不知道,就说:“为了纪念遇难的士兵,就叫它‘遇难’吧。”温州口音,“遇难”和“芋艿”差不多。从此芋头就变成了芋艿。  相似文献   

20.
老朋友是亮是“鸿瑞兴”的老总。从在曹杨五村那家面馆吃第一碗焖蹄面算起,也有10多年的交情了。想想也不容易,从一家面馆开成四家店、一家食品加工厂的餐饮管理公司,成为“上海著名商标”和“上海名牌”。令人不解的是,这么成功的品牌,这么成熟的店,他却不想加紧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