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3,(12)
<正>随著时代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城市景观建设也步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陵园,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以陵墓为主的园林"。实际上,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纪念、教育与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而纪念性园林的准确含义是人类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纪念性建筑和纪念性雕塑,是一个更大的尺度概念,其中包含了建筑、雕塑等人工因素和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并且功能也较复杂,更加需要强调整体统一和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2.
纪念性场所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内在同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纪念性场所缺乏日常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纪念性建筑尺度巨大,形制固化,纪念内容和功能单一的现状与公众渴求更多的公共空间和贴近日常生活的纪念方式产生了巨大矛盾。文章通过分析廖俊波纪念馆设计实例,从群体组织流线、外部公共空间、建筑体量、建筑功能,这四个方面探讨了融入日常的纪念性场所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纪念性园林以怀缅、纪念历史人物,记录历史事件为主要目的,常采用直述或抽象的叙事性设计手法。洛阳白园是依托白居易墓冢建设而成的纪念性园林。为了更好地展示白居易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白园采用多样的叙事性设计手法进行表达。该文对白园这一纪念性园林进行了研究,并从观瞻序列、山水格局、楹联匾额和园林君子比德思想四个方面对其纪念性园林空间营造的特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李康淳 《山西建筑》2009,35(29):340-341
以如皋市红十四军纪念公园为例,详尽地阐述了公园的设计指导思想及建筑、景点、植物等景象设计,探索如何用现代景观形式表达历史性极强的纪念性景观,从而使纪念性景观彰显独特的韵味。  相似文献   

5.
首义公园是针对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第一个纪念性城市建设。以园林形态,而非通常的纪念碑、纪念堂等建筑形式加以纪念,有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的原因。近百年来,由于各层面因素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首义公园的纪念性表现形式因之嬗变,故大体经历了由园林形态逐渐景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杨春侠  耿慧志 《规划师》2003,19(8):46-49
纪念建筑和商业建筑的并存影响了郑州二七广场地区的发展,但纪念性与商业性本质上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是该地区衰退的原因。郑州二七广场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通过建构月牙形架空平台、建立商厦整体性联系、形成完整步行空间、营造多层次的纪念氛围、重现二七塔标志形象等对策,实现纪念性与商业性的融合,促进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西纪念性园林的差异及相互借鉴融合的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孟萌 《中国园林》2007,23(1):61-65
分析中西纪念性园林在起源、设计理念、总体风格、纪念效果、要素处理、空间结构、表达意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哲学、美学基础和历史文化条件;从纪念目的变化、纪念形式发展、设计理念和风格、营造手法等角度,对这两种园林相互学习、借鉴并逐步融合的过程和趋势进行研究探讨;指出了中国当代纪念性园林与西方的差距,认为要缩小这些差距,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继承发扬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优良传统、科学理解和借鉴西方纪念性园林的优秀理念与手法、正确处理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纪念"是一种将"记忆"赋予在实体上从而进行"回忆"的行为.纪念性园林是通过园林设计的手段存储记忆,并打造一个除传递纪念性主题外具有功能属性的场所.纪念性园林除拥有历史价值外,还具有实用价值,即园林绿地功能.彼得·沃克作为当代景观设计大师,在9·11国家纪念园林的设计中巧妙运用空间叙事手法,达到了良好的纪念效果.  相似文献   

9.
纪念性的建筑来表达作为群体的社会文化与作为个体的价值取向,而在当代语境下,对建筑纪念性的表达是残缺的,其表达方式缺乏对于建筑纪念性"意义"的原真性体现。该文通过对纪念性建筑的现状分析,探讨通过重塑"意义"的手段来表达当代语境下建筑纪念性的方法,并从"文化"与"纪念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人们对纪念的具体诠释中可以看出时代的精神面貌。人们通过具有理念"的角度解读"意义"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0.
纪念性建筑设计与地景在当代结合日益密切,但关于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方法缺乏总结.由此从整体环境、建筑形象和空间营造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了主客转换、异质缝合、模拟重构、形象隐喻、空间沉浸五种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策略,并对五种设计策略分别举例分析,以期为纪念性建筑地景化设计提供支撑,对当代纪念性建筑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文聪 《四川建筑》1995,15(1):42-45
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今天,搞好纪念性建筑的规划、设计,为推动我国的现代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的.纪念性建筑,作为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建筑,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精神性的纪念上,它具有制约空间,塑造形象和跨越时代的特点,它是用一定的形象塑造反映出某人、某些主要的历史事件的精神文化价值,往往以崇高、伟大等概念进行正面歌颂的形式来表达。纪念性建筑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是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服务的,建筑的目的,反映着一定的阶级利害关系,建造出来的形象,必须要反映出一定阶级的思想特征,并隶属…  相似文献   

12.
《华中建筑》2021,39(5)
叙事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故事意义的陈述,其本身就具有叙事性、意义传达的特征,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去叙述特定意义的叙事性设计是当代纪念性建筑传达其内在精神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解析叙事性设计的含义、建构其层次类型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各类型层次上叙事性在当代纪念性建筑中的应用与表达,对于完善纪念性建筑的设计手法和理论水平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罗建伟 《中国园林》2009,25(8):72-74
太原市碑林公园是1990年建成的一座纪念性仿古园林,被评为太原市唯一一家五星公园.该园以明清式仿古建筑为主,其空间设计独具匠心,将北方园林轴线对称、富丽宏伟等特点与江南私家园林的精致典雅、蜿蜒曲折巧妙结合,为有限的庭院赋予了无限的意境空间,营造了一座颇具魅力的公园.主要对碑林公园的造景艺术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探索新时期下仿古型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沈攀 《南方建筑》2009,(1):52-56
纪念馆建筑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建筑,其本质特征在于其纪念性。本文以广西东兰县韦拔群纪念馆的设计为例,从一般性和特殊性两方面讨论了如何营造纪念馆建筑的纪念性。  相似文献   

15.
在精神层面引起参观使用者的共鸣是纪念性建筑表达的重点,它涉及了社会、政治,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等各层面的因素。本文结合具体设计创作对纪念性建筑中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感受进行了探讨,重点关注在特定的纪念场所内如何使人与纪念性建筑环境对话与沟通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纪念行为要求和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叙事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空间的设计表达,进一步得出在叙事视角下纪念性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纪念性建筑空间与叙事学相关的基本内容;其次分析了我国纪念性建筑空间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合理利用城市宗地、节约公共资源的基础上,阐述纪念性建筑空间的三大叙事手法:融入空间环境、聚焦空间主题、融合空间界面,并结合国内外典型的纪念性建筑进行实例解析,说明叙事学理论在纪念性建筑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和重要意义,意图在叙事学的视角下完善纪念性建筑空间设计的内容,使纪念性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雕塑和园林艺术有着不可分开的紧密关系。着重论述了纪念性雕塑和装饰性雕塑的特点和设计.  相似文献   

18.
张宏 《新建筑》1997,(2):37-39
象片性是纪念性建筑的一个主要特征,讨论了纪念性建筑象征性的理论基础,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及其对建筑创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荷兰的马斯特瑞奇特市(Maastricht)以其历史里程碑式的纪念性、极佳的购物选择、美食集锦以及创新性的建筑和时尚设计而闻名。坐落于这座城市中心地区的克鲁舍伦酒店(KRUISHEREN HOTEL)将简朴的哥特式风格与别致的现代设计融为一体,将这处几乎被遗忘的场所,重焕光彩,并通过绿化、艺术、咖啡露台以及商店等赋予其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杨春利 《建筑技艺》2021,27(1):46-51
通过对抗美援朝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的设计回顾,阐述了纪念馆建筑改扩建工程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原则、目的与策略,分析纪念性建筑的主题营造、建筑形式、空间序列,强调建筑的原生性与地域性、因地而生与融合共生的适宜性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