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线网络的安全架构与入侵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庆超  邵志清 《计算机工程》2005,31(3):143-145,151
分析了无线网络的脆弱性,介绍了WEP存在的严重缺陷。基于虚拟专网技术,提出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架构;给出了针对无线网络的入侵检测模型和网络异常行为检测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融合的无线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IDS的不足,更好地实现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入侵检测,提高入侵检测的准确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模型的无线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并论述了基于数据融合模型的无线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决策融合的结构设计实现方法。分析表明,文中提出的事件关联规则和加权表决法决策融合算法对无线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保证网络安全问题,针对网络入侵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信息冗余十分严重,传统检测方法不能很好消除冗余信息,导致检测时间长和检测正确率低的难题.为了提高检测准确性,将主成分分析和RBF神经网络相结合起来,组成一个集成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模型首先通过主成分析分析法对网络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降低特征维数、消除冗余信息,将处理后特征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网络入侵类型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建立RBF神经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对网络数据进行检测.在Matlab平台上,采用权威网络入侵数据DARPA数据集对集成模型进行预试,仿真结果表明,集成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正确率高于传统入侵检测模型,加快了网络入侵检测速度,为网络入侵提供了一种实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Ad Hoc网络是针对移动主机提出的一种新型无线网络范例,与传统的移动无线网络不同,它不依赖任何固定设备.由于网络特性和传播介质的不同,传统有线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IDs)并不能很好的应用于无线移动Ad Hoc网络.本文在分析AdHoc网络的特点和当前的入侵检测技术后,给出了一种适合于Ad Hoc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对无线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和无线网络的特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无线网络的入侵检测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个分分布式的无线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拓扑结构设计,通过实验,证明这个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其安全保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移动计算应用的快速增加,移动无线网络安全问题愈加突出.入侵检测作为保证网络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从保护固定有线网络扩展到移动无线网络.作为无线移动网络众多实现方式之一的移动Ad Hoc网络分为平面和分级两种结构.由于其与有线网络存在很大差别,现有针对有线网络开发的入侵检测系统很难适用于移动Ad Hoc网络.本文在描述入侵检测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改进了分级的AdHoc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并给出了该系统的分簇算法,使之更好地应用于分级的Ad Hoc网络.  相似文献   

7.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孕育出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传统的集中式入侵检测技术的基本模型是在网络的不同网段中放置传感器或嗅探器来收集网络状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送至中央控制台进行分析和处理。这种集中式的入侵检测模型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在面对大规模、异质网络基础上进行的复杂攻击,中央控制台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相邻网络之间如何通过安全信息共享的方式对各种攻击进行联合防御,文章首先分析了分层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式和安全信息共享格式,然后依据异构网络环境下入侵检测需求给出了一种基于安全信息共享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最后给出了关键技术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粒子群算法和K近邻相融合的网络入侵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网络入侵检测效果,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K最近邻相融(KNN)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PSO-KNN)。首先特征子集和KNN参数作为一个粒子,然后通过粒子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协作,找到最优特征子集和KNN参数,从而建立最优网络入侵检测模型,最后利用KDD 1999数据集对模型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入侵检测算法,PSO-KNN更有效地精简网络数据特征,提高分类算法的网络入侵检测速度及检测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粗糙集数据挖掘和分类集成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个特征或多个模型的集成(Ensemble)学习技术是智能网络入侵检测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粗糙集分类、模型分发和攻击归类检测,并加以集成的学习式网络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不仅能提高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检测率,同时还结合了粗糙集能处理不确定信息、生成规则具有高解释性、特征排序在获得检测规则前完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无线动态压缩感知网络的入侵检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多层交叉熵的网络入侵数据自主防御系统设计方法,构建网络入侵数据检测方法,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无线动态压缩感知网络的入侵大数据挖掘,对挖掘的入侵数据采用频谱超分辨识别方法进行特征提取,构建无线动态压缩感知网络入侵检测的动态多层数据分布结构模型,采用关联映射方法进行网络入侵数据的信号结构重组,结合模糊自适应调度方法进行入侵数据的多层交叉熵调度,根据入侵数据的异常性特征分布实现自主检测和入侵特征定位。采用嵌入式的Linux开发工具进行网络入侵数据自主防御系统设计,结合程序加载和交叉编译实现入侵检测算法的自动读写和检测输出。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网络入侵数据自主防御系统设计,提高了对入侵数据的检测主动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网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对其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网络安全是WSN的基础技术,入侵检测是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本文详细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的特点,提出了轻量级的基于危险理论的WSN入侵检测模型。阐述了模型的各个组件的实现过程,并分析了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程小辉  牛童  汪彦君 《计算机应用》2020,40(6):1680-1684
随着物联网(IoT)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IoT节点设备被部署,但伴随而来的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IoT的网络层节点设备主要通过无线传感网进行通信,其相较于互联网更开放也更容易受到拒绝服务等网络攻击。针对无线传感网面临的网络层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层入侵进行检测和报警,具有较高的识别率以及较低的误报率。另外,针对无线传感网节点设备面临的节点主机设备的安全问题,在考虑节点开销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单序列模型的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无线传感网的网络层以及主机层的两个入侵检测系统的准确率都达到了99%以上,误报率在1%左右,达到了工业需求,这两个系统可以全面有效地保护无线传感网安全。  相似文献   

14.
卢强  游荣义  叶晓红 《计算机科学》2018,45(7):154-157, 189
深度无线传感组合网络中的近邻路由节点入侵具有载荷快速变化性,难以对新出现的攻击类型和网络异常行为进行有效识别,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卷积滤波的网络近邻入侵检测算法。在深度无线传感组合网络的传输信道中进行网络流量采集,构建网络入侵信号模型,在时间和频率上分析网络入侵信号的能量密度和攻击强度等特征信息,构建自适应卷积滤波器进行网络传输信息的盲源滤波和异常特征提取;采用联合时频分析方法进行网络近邻入侵特征信息的频谱参量估计,根据频谱特征的异常分布状态进行无线传感组合网络近邻入侵检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网络入侵检测的准确率较高,对未知的网络流量样本序列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和泛化能力,且所提算法优于传统的HHT检测算法、能量管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移动自组织网络是由无线移动节点组成的复杂分布式通信系统.研究了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入侵检测问题,对当前Ad hoc网络上的入侵行为和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学习Petri网络应用于入侵检测系统中的优势,给出了一个基于学习Petri网络的入侵检测实施模型,并在网络仿真软件ns2中对其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入侵者能在多个节点上移动并隐藏攻击源头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分析了现有入侵检测对未知攻击检测率和误报率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入侵检测的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蚁群优化的入侵检测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案能够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对未知攻击的检测率和降低对正常网络流量的误报率,较好地解决了路由攻击、Sinkhole攻击问题,能够降低入侵检测的能耗。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无线局域网存在的安全隐患,该文设计了基于Snort-wireless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利用开源、免费和易于扩展的Snort-wireless实现客户端的网络入侵检测引擎,利用VC++开发了控制中心,并且采用加密的TCP/IP协议实现客户端与控制中心之间的安全通信。同时,该模型符合入侵检测的标准框架CIDF,使该模型在性能、重用性以及可扩展性方面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些适用于无线网络入侵检测的技术方法,并且结合我国目前对于无线网络的发展需要以及无线网络存在安全威胁,对提高无线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