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综放开采顶煤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对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现场工作面前方顶煤节理裂隙分布 ,运用UDEC软件对同一煤层地质条件下不同煤层厚度的综放开采与分层开采采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综放开采采场前方顶煤与分层开采采场前方顶板的应力分布特征 ,运用顶煤应力分布特征对综放开采的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了分析 ,并根据综放开采顶煤应力分布的卸压带范围选取了合理的钻孔位置。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7,(2):159-161
为了探求综放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采厚的关系,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与工程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获得本区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裂高采厚比平均值为16.76,综放开采产生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比分层开采的大,为相似区域内、相同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水平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冒落带高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同忻煤矿的开采技术条件及围岩力学参数,应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UDEC分析了综放采场上覆岩层的运动特征,根据覆岩位移变化规律,确定了覆岩的冒落带高度,并将模拟结果与分层综采理论计算、综放开采理论计算结果以及实测资料对比,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综放开采理论计算结果以及实测结果相互印证,分层综采理论计算结果则偏差较大,说明原有分层综采理论计算公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综放开采,而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综放面覆岩冒落带高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硬覆岩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收集了38例实测中硬覆岩综放开采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中硬覆岩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在中硬覆岩综放开采条件下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开采厚度、工作面斜长和开采深度,并建立了基于观测实例的中硬覆岩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导水裂隙带计算公式,数据分析表明多因素预计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5.
综放开采覆岩“两带”高度的计算公式及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所依据的《三下采煤规程》中没有预计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破坏高度的经验公式,为了合理留设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露头区安全保护煤岩柱,有必要建立适用于综放开采工作面覆岩导水裂缝带和垮落带高度计算的经验公式。依据项目的实测"两带"成果,并且收集了40余个"两带"孔的综放开采工作面不同硬度类型覆岩的"两带"高度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了适用于综放开采工作面中硬、软弱覆岩条件下的"两带"高度计算的经验公式,并进行了实用性分析。研究成果对含水层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浅部安全开采和保护煤岩柱的合理留设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放松散含水层下煤炭资源,缩小防水煤柱,提高开采上限,兖州矿区分别在薄煤层炮采、厚煤层分层综采、整层综放开采、网下综放开采等不同开采方式中进行了提高开采上限的试采,观测研究了第四系下组水位、覆岩破裂高度及其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第四系下组水位逐步降低,富水性逐渐减弱;煤层开采后其覆岩可形成具有一定隔水能力的再生顶板;通过深部开采与浅部开采、厚煤层整层综放开采与重复多层开采比较分析,得到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后者比前者低;厚煤层整层综放开采与网下综放开采其防隔水煤岩柱的保护层厚度可为采高的1.5倍,并给出了厚煤层分层开采、整层综放开采和网下综放开采条件下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的统计公式.  相似文献   

7.
综放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易水文观测法对淮南、兖州煤田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了实际观测。通过对实测数据回归分析,得到综放开采条件下,软弱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中硬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明显比软弱顶板的大;综放开采产生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比分层开采的大。  相似文献   

8.
淮南煤田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得到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论文采用简易水文观测法对淮南煤田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了实际观测。通过对实测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软弱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公式。并得出结论:中硬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明显比软弱顶板的大,综放开采产生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比分层开采的大。  相似文献   

9.
朱伟 《煤矿安全》2013,(2):61-63,66
根据潞安矿区王庄煤矿6206综放工作面开采条件,在分析煤层顶板覆岩组合及力学结构特性基础上,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等手段综合研究了中硬覆岩综放一次采全厚裂缝带发育特征。结合已有的裂缝带实测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中硬覆岩综放裂缝带发育高度与一次采放总厚度成正比,与已有经验公式相比,更能揭示综放覆岩破坏剧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金鸡滩煤矿117综放开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光纤监测、采后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与拟合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陕北侏罗系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所诱发顶板覆岩导水裂隙带动态发育规律特征,构建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预测模型。现场监测显示117工作面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220.82~223.75m,平均裂采比20.21,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其平均相对误差2.96%。研究结果能够进一步为陕北地区煤矿特厚煤层安全开采防治顶板水害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1.
浅埋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冒放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兴智  赵铁林 《煤炭学报》2016,41(2):359-366
为深入研究浅埋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冒放结构特征,以主采3号煤层的榆阳地区千树塔煤矿作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等综合方法对坚硬顶煤冒放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出靠近工作面两端头位置坚硬顶煤容易形成“悬臂”结构。由悬臂顶煤内部应力解析和模拟得到顶煤不同的破断长度对其垮落放出有着重要影响,当其破断长度小于放煤口水平投影宽度时,垮落放出相对较为容易;当其破断长度大于放煤口水平投影宽度时,垮落放出较为困难,并且增加处理大块煤的时间,该结论解释了坚硬顶煤垮落放出困难的宏观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综放工作面工艺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几种综放面采放循环作业方式的循环工时及工作面各环节煤流量计算公式,为综放工作面工艺设计,设备选型,提高顶煤回收率,避免采放工序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提高单产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影响综采放顶煤工艺设备配套及选型因素的前提下,对厚煤层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的主要设备进行选型分析,确定出选型要求和原则,特别总结出了三种不同煤层地质条件(急倾斜特厚煤层、缓倾斜中硬厚煤层、倾斜厚煤层)综放开采液压支架的选型原则;阐述了综放工作面主要设备配套要求,可为厚煤层综放开采设备选型及配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高顶煤回收率是综放开采技术的关键,而顶煤的破碎程度及破碎后的充分放出对顶煤回收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破坏机理、破碎程度及放出规律,对于实现综放开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以王家岭煤矿2#煤层12309综放开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计算与相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合理的放煤步距为0.865m,并在合理机采高度和放煤步距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放煤方式,得出一采一放为最合理的放煤工艺;最后,基于研究得出的放煤工艺参数对王家岭煤矿2#煤层12309综放开采工作面放煤进行数值模拟,其顶煤回收率和含矸率分别为90.6%、7.2%,考虑到现场放煤控制难易程度及工作面生产效率,确定出合理的放煤方式为单轮间隔放煤。  相似文献   

15.
针对300m超长综放工作面ZFS6800/18/35型整体顶梁支架阻力实测结果,分析了支架阻力的分布特点及前柱阻力大于后柱的原因,以此为基础对顶梁上载荷分布进行了理论研究,最后对影响支架性能发挥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体顶梁综放支架在兴隆庄煤矿4326综放工作面的应用是成功的,用二次多项式分布来模拟整体顶梁载荷分布是合理、可行的。前柱支设倾角对顶梁载荷大小的影响最敏感,而前柱支设位置则对起支撑作用的顶梁起始点位置最敏感,通过调节最敏感性参数可实现对顶梁载荷分布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综放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确定了综入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分类指标,并用判断矩阵分析法确定了分类指标的权值,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综放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进行综合研究,将36条综放回采巷道分为3个类别,并确定了各个类别的聚类中心。  相似文献   

17.
薄基岩综放采场直接顶结构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锋  白海波 《煤炭学报》2013,38(8):1331-1337
为深入研究薄基岩综放采场矿压显现规律,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司马煤矿薄基岩区厚煤层开采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对薄基岩综放采场直接顶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薄基岩综放采场直接顶结构力学模型,分析了直接顶“半拱”式平衡结构的形成机理和破断规律。结果表明:根据司马矿薄基岩区直接顶厚度和岩层性质不同,将直接顶划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采高6.5 m,直接顶厚度大于15 m时,容易形成“半拱”式平衡结构,采场矿压呈现出来压步距短、静压大、动压小、动载系数小等特征,“半拱”结构有规律的破断失稳是薄基岩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的根源,该结论解释了司马煤矿薄基岩综放采场的矿压显现规律。  相似文献   

18.
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放开采方法是我国特厚煤层矿区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技术途径,智能化综放开采是未来综放开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分析千万吨级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和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安全、高效、智能这一主题,综合考虑特厚煤层顶煤体和上覆岩层的相互作用,以掌握特厚顶煤冒放理论,实现综放工作面放煤智能化,降低含矸率、提高顶煤采出率为主导,提出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构想。针对综放开采存在的煤矸智能识别、智能放煤控制、“采-支-放-运”系统智能协调等主要难题,凝练出特厚煤层智能综放开采大尺度顶煤体破碎与冒放机理,特厚煤层智能化采放协调控制机理与方法,特厚煤层智能综放开采群组放煤过程控制原理三大科学问题。攻克特厚煤层群组协同智能放煤工艺决策技术,特厚煤层顶煤厚度与放煤量实时监测技术,冲击振动和高光谱融合的煤矸识别技术,多模式融合的智能化放煤装备及控制技术,综放工作面“采-支-放-运”系统智能协调控制技术五项关键技术。突破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与装备瓶颈,研发煤矸识别装置、开发智能放煤控制系统及软件,解决采放协调、煤矸识别、群组放煤等难题,创建年产1 500万t智能化综放开采示范工程。最终实现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为我国特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大采高综放开采及其应用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毛德兵  康立军 《煤矿开采》2003,8(1):11-14,21
根据当前综放开采技术发展水平,通过分析影响综放工作面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大采高综放开采的概念并指出该方法是综放工作面实现年产1000万t的重要途径。按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实现年产1000万t的要求,主要从设备配套的角度分析了大采高综放开采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尚海涛 《煤炭学报》1997,22(3):242-247
结合魏家地煤矿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复杂煤层条件下应用综放开采技术的前景,并从瓦斯,火灾的防治和矿压显现等方面论述了在复杂煤层条件下应用综放开采技术应解决的问题,魏家地矿综开采和经验表明,在条件复杂的煤层中应用综放开采技术是可行的,因此应加强综开采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