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方式不断完善和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职业教育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做出改善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文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应用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综合素质,输送社会需要的数控加工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整体就业需求中,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仍比较突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对于解决好新成长劳动者的就业问题、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以往竞赛培养的经验,通过对竞赛学生的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积累用人单位的良好口碑,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老带新”梯队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为了更好,更多地筛选出可塑学生,发现学生的亮点,满足技能突出学生的发展需求,该文在总结差异化人才筛选和培养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一套更加多样化的人才选拔方案。以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筛选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学习成绩仅作为其中的一个选项。要做到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重点考虑筛选依据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参考学生的核心课程学习情况、学生竞赛报名、学习兴趣报名、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生互评等因素。人才筛选方案可以从摸底、初筛到分流这3个主要步骤展开,结合赋分表对学生的能力、特点进行量化评价,作为学生分流培养的依据和参考,通过分流对技能人才做到分类培养。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蓝领技术制造业人才逐渐成为社会需要的重点人才,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各大高校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本文主要从工匠精神的传承和专业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论述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海贤 《装备制造技术》2023,(11):133-135+161
高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需要对新技术发展态势做出积极的反应,要能够敏锐捕捉市场技术需求,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的技术发展。但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技术先进性普遍落后于市场需求,致使人才培养缓慢,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加之,随着智能制造2025大力推进和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及广西区域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作为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新技术方向,因其具备技术先进性且符合市场发展需求,但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各类人才极度缺乏,无法满足该技术行业生产和服务的需要。基于此,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为例,通过调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人才需求特点,研究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培养策略,并总结归纳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相关启示,以期能够推动高职院校对开设新专业、培养新技术人才高质量发展,培养出合格的智能网络汽车技术综合性人才,最终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提出新工科,以达到培养全新人才的目标。然而新工科的提出对于高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培养又有更高的要求,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对新工科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探索。根据学院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方案,基于本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既提高教学效果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6.
核磁共振仪主要面向科研工作者,因此该仪器的开放对象为经常使用该仪器的本院教师和在读研究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一批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工作条件、操作方法的人才,为他们将来步入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一大批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管理经验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现代核磁共振技术教学和科研研究方面应用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下,职业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获取基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和发展各种新技能。汽车发动机课程的专业教学,需要根据当前新的职业技能标准,注重在课程内容方面改革,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效满足岗位需求,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率,培养拥有多项技能的优秀人才,为社会输送全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当前,自动化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把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为人们生产、生活以及生存构建一种必需的一种技术支持。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十分必要。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想要培养出这样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究,通过改变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创新性改革教育,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小微企业对机电全能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技能培训培训提供了可选择的宝贵经验,文章以X62万能铣床为载体,探索新要求下的实践教学,为开拓实践课创新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同时大大缩短从学生身份高级技术工人的身份的周期,为提高高质量的高职教育学生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主力军和后备力量的历史重任。机械类行业对专业的高技术高素质的工匠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和迫切。工匠型人才具备高技术技能和工匠精神,是智能制造强国所不可或缺的,也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育人方向。该文探讨工匠人才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指出高职院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技能和工匠精神;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职业精神意识缺乏,专业理论知识薄弱,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升,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并以机械类专业学生为例,提出了工匠型人才培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弘扬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拓展岗课赛证,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工匠育人,全面提升专业技能,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术,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品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大国工匠,促进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发展,满足国家高技能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以一流学科和新工科建设为指引,以2.0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人才的能力结构要求为目标,从学生“基础能力”培养出发,对机械制造学科实践类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改革,结合CAI/VR及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将制造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类教学的有机结合,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强化知识应用能力,进而实现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基础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高部队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新时代发展对商用车应用技术人才的要求,通过分析军民融合培养部队商用车应用技术人才的意义和现状,探索“一基地双训练三协同”的军民融合合作模式;依托地方院校专业办学优势,充分发挥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实施“三教改革”,构思并实践军民融合紧缺人才创新培养长效机制,取得积极成效,为开展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才紧缺的问题,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嵌入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融入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专业课程,让机电一体化的学生参加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证书的考试并获得证书,既满足教育部提出的“毕业证+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能力,满足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满足企业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从事更高一级的设备维修与维护和直接面向工业机器人工作对象的需求,使得学生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促进机电一体化学生的就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建设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旨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新工科建设既要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也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为满足新工科教育对机械类专业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传统的专业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该文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互联网+教育教学为理念,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核心部分——“齿轮传动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受力分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线下课堂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介绍了导言、学习目标、预评估、参与式学习、后评估和总结等六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办法。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剖析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征和优势,以及企业对机电一体专业人才的岗位能力要求。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在传统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无法与产业发展同步,培养的人才缺乏企业岗位实践操作能力的需求,无法适应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采用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同时融入企业真实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利于社会发展。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机电专业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的方向和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师培养和建设,制定复合型“智能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以推动智能制造行业所需的个性化、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如何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教材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它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积极促进装备制造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的良好合作,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汽车检测和维修的发展趋势、满足汽车检测和维修提出的新要求和新变化,高职院校提出了基于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经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胡传龙 《中国机械》2014,(15):198-198
本文总结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基础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并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增强教师的教学技能这四个角度,分析了排除课程教学障碍的具体措施,以全面提高职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进而培养出更多能够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新工科"的推出对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新一轮的挑战。为应对或呼应"新工科"新形势,遵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为增强学生对制造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小知识点入手,在本课程教学中适当的尝试注入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的相关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复合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数字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变革推动,培养更能够应对数字化挑战的人才。首先对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孤立、知识点分散、关联性少、教学手段单一及信息化教学不足等问题,对机械专业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方法、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基于数字技术的机械专业教学体系创新设计方案。在数字化背景下,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需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技术能力;教学模式及方法、考评方式要与时俱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评。教学体系的创新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机械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