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迅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大大提高了城市车辆的利用率,同时也造成了大量怠速汽车的闲置问题。怠速是发动机工作的重要工况之一,当手动档怠速时,离合器啮合在一起,变速器空挡在一起;当自动变速器空转在一起,变速器就空挡在一起,它利用引擎空转的启动系统来启动汽车。  相似文献   

2.
《汽车零部件》2013,(10):38-38
为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治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从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1.6L及以下节能环保汽车(乘用车)推广政策。现行1.6L及以下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执行到2013年9月30日。推广补贴标准不变,即对消费者购买1.6L及以下节能环保汽车继续给予一次性3000元定额补助,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购买者。相比之下,新补贴政策对车辆的节能、环保程度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3.
传统汽车存在两点不足:减速制动时,反复的摩擦制动会损伤制动器,且动能无法回收;怠速时发动机空转耗能,尾气排放加剧。另外,考虑到蓄电池充放电慢,吸收制动能量有限,而超级电容可迅速充放电,故提出一种基于逻辑门限值的启停控制策略:先分析启停系统的工作原理、蓄电池与超级电容组成的复合电源的特点;然后确定启停系统及能量回馈的整体结构及其控制策略;最后在ADVISOR软件上建立具有复合电源的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避免发动机怠速空转耗能,降低尾气排放,实现制动能量回收,且复合电源比单一电源的制动回收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型工程数量逐渐增多,工程机械需求也与日俱增。工程机械作为施工企业主要生产资料,日常运营维护是一项较大的成本支出。由于工程机械作业任务复杂性,不同作业状态下,发动机具体情况各不相同;若无法准确掌握各作业状态作业时长,就会导致工程机械使用状态处于无法测算,不受监控状态,给企业日常管理、计划核算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对于工程机械的使用调度情况需要更加准确的进行控制,以确保工程机械利用率达到最大;而工程机械监控需要监测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才能得到最准确的运行情况。目前,工程机械发动机监测方法较为稀缺,而传统的私家车发动机有成熟的监控方法,优先尝试把成熟私家车发动机监控方法移植到工程车辆上,但是过去传统的发动机监控技术并不一定适合工程机械,因此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监控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发动机怠速工况的特点以及汽车起动、停止要求,设计发动机怠速起停试验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进行发动机怠速起停试验,为怠速起停策略优化提供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6.
从汽车的怠速启停系统入手,研究了汽车怠速启停系统的控制策略,并对汽车怠速启停系统进行有效优化和设计,以此为后续的汽车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让汽车能够更加节能环保,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智能启停系统控制策略是影响其节油效果及在城市路况适应性的关键因素,目前的智能启停系统控制策略都存在一定不足,主要分析研究发动机智能启停系统的的控制策略,在确保人车安全,并力求不改变驾驶员操作习惯的前提下,对启停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和优化。通过道路实验,提出了优化控制策略的措施,具有一定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经验规则探讨柴油发电机组启停过程控制策略。火电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部门划分为三个级别,其中,现场处理级(手动/自动选择开关)的控制权是系统的最高优先级。软件程序联锁具有操作所有系统设备的第二优先权。远程集控室中央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是操作所有系统设备的第三个优先事项。不同级别的操作通过远程控制系统的接口控制器使控制系统的功能与SCADA系统兼容。SCADA系统的控制成为一个统一协调的实体,既提高了柴油机的自动化水平,也提高了柴油发电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就当前世界问题来看,最为突出的就是能源和环境的问题。据国家能源调查机构的报告显示,当前全球的资源和能源供应有着极大的压力,并且世界各个国家都要对能源的需求进行最大程度的限制,同时还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环节当前的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对于燃气发电机组发动机的电控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必要的。而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对燃气发电机组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策略进行相关探究。首先,文章对燃气发电机组进行简要概述,而后相应的总结了当前我国燃气发电机组发动机电控系统设计,最后为燃气发电机组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提供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使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在自动怠速时节能减耗,提出一种采用电液泵结合蓄能器的自动怠速系统。介绍了该混合动力汽车及电液泵的结构与原理,且分析了电液泵在油温48 ℃、转速4000 r/min、压力30 MPa时的油隙损耗和总效率,结果证明,该泵比发动机-泵组有更低的机械损耗和更高的总效率。通过建立分段控制策略,充分利用蓄能器作为应急能源可在短时提供动力的特点,并结合所搭建试验平台进行节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液泵结合蓄能器的自动怠速系统,在分段控制策略下,比发动机-泵组自动怠速系统的效率提高了5%左右。  相似文献   

11.
废气能量回收是提高汽车节能减排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所建立的发动机废气涡轮发电能量回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控制原理建立了回收系统控制策略,采用旁通阀和可变截面涡轮技术来控制发动机排气背压和涡轮机转速,回收系统能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将发动机废气能量转换为电能存储于电池中。仿真结果表明:废气能量回收系统能进一步减少汽车的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汽车车速较低时低效率、高排放和怠速工况油耗较高等问题,对采用启停技术来达到城市汽车节油减排的作用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发动机怠速停机启动控制原理、电控单元和控制策略,建立发动机启动时动力学模型。其次在Simulink软件中建立了执行发动机怠速停机启动的控制策略模型,通过和Cruise软件联合仿真,在NEDC和Japanmode两种循环工况下对采用启停技术前、后的汽车的油耗和排放做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整车HC、CO和NOx排放在采用启停技术后显著下降,油耗水平在采用启停技术后改善明显。证明所设计的联合仿真平台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对汽车怠速起停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启停电池是汽车启停系统的主要零件。介绍了汽车启停系统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汽车启停系统的三种类型,并论述了启停电池的先决条件与性能要求。从电池匹配、功能特点、布置环境等方面对启停电池的选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及能源问题,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发动机智能启停技术由于具有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成本较低等优势更是成为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发动机智能启停技术的应用背景、关键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并结合某带有智能启停系统的车辆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智能启停系统具有降低油耗和减少汽车排放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民众普及度的攀升,私家车成为每个家庭的必须之物,与之而来的便是汽车排放量对于环境污染的思考和控制。为了最大限度地遏制大批量私家车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相关汽车研究人员从汽车发动机的思考以及可科研角度给出了减少汽车污染排放的相关解释和实践。本文从汽车发动机启停系统的概念、原理结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几大方面入手,希望可以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低碳发展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私家车已经成为现阶段交通出行的必备工具。在日常出行中,交通拥堵问题时有发生。在拥堵或者红灯期间,汽车呈怠速运行模式。这种状态下,无论是燃油的正常损耗还是车辆运行时的尾气都会明显增加。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因此,必须要及时解除这种能耗增加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现阶段汽车生产中在积极研发智能启停技术。在出行中遭遇堵车或者延迟等待时,只需开启该功能,就能够大大减少车辆燃油的损耗,同时减少废气排放,维护生态平衡。该技术一经研发,已经被广泛引用于汽车生产中,但是由于技术整体水平还有待于完善,维修工艺相对繁琐,突发状况的排除工作还有待于完善。下面就现阶段在系统维修中常见的问题作出如下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汽车油耗的高低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汽车制造技术、气候条件、道路状况、驾驶技术以及交通流量的变化等。对于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在不同路况、不同车流量条件下发挥的作用不同,对油耗的影响结果也就不同。本论文通过建立多种交通状况模型、汽车工况模型,并进行实地的油耗数据测量,通过对油耗数据的分析,量化自动启停技术对油耗的影响,并给出合理的使用建议,对于车辆能源的节约及环保性能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今很多汽车厂商都将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作为一大宣传卖点,那么自动启停技术到底是什么?汽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又如何对其进行诊断与维修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介绍汽车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使用方法、工作原理以及具体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维修案例,对汽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展开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8亿,如今很多汽车都配有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该功能是一套非常智能化的系统,参与该系统的模块和组件较多,因此给维修带来一定难度。本文对汽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分析,并给出了三个诊断与维修案例分析,希望对维修技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