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某大型能源枢纽主控制室为原型,建立了该主控制室大惯性热阱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分析出事故条件下影响热阱放热特性的主要因素有肋片布置形式、热阱初始温度、热阱蓄热面积、室内热扰强度等。通过多工况数值模拟,研究各影响因素对主控制室72 h温度控制及主控制室安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主控制室非能动热阱在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发生事故时用于主控制室的室内温度控制.建立了模型分析系统,对不同热扰强度对室内温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热扰强度为模型热扰强度的1倍、1.25倍、1.5倍、1.75倍和2倍5种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在事故发生后72 h内,5种工况的室内温升分别为4.16、5.05、6.02、6.9...  相似文献   

3.
加肋重型墙体是利用围护结构热惯性去除建筑室内发热量的一种被动控制室温技术。本文建立了16种不同形式肋片的物理模型,利用CFD数值模拟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肋片高度、厚度、间距以及肋片布置位置对墙体释冷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肋片高度对时间常数有一定影响,而肋片间距、厚度以及布置位置对时间常数的影响不显著;对释冷速率远期稳定值而言,肋片间距及肋片厚度的影响显著,而肋片的布置位置和肋片高度的影响不显著。肋片布置位置主要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发展稳定性,从而影响室内温升的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4.
张彦  鲍谦  曾彪  张旭  林宇清 《暖通空调》2012,42(6):114-118
以两种不同构造的钢筋混凝土试块为研究对象,在恒温环境舱空气温度分别保持36℃和31℃两种工况下进行蓄热实验,得到了72h内两个试块内部各测点的逐时温度场。结果显示,试块与空气的传热过程可近似为一维传热;相同工况下换热面上安装钢制肋片的试块与无肋片试块相比,蓄热容量比提高8%左右;试块与空气的换热温差越大,肋片对增大试块72h内蓄热量的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日较差情况下,夜间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采用Energyplus软件对西安地区某公寓室内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无夜间通风相比,夜间通风时室内最高气温、最高平均辐射温度分别降低了0.32℃、0.34℃。室内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随日较差的增大而降低,且机械通风时段比渗透通风时段降低显著。当日较差为4℃、6℃、8℃、10℃、12℃时,室内处于热舒适时段的比例分别为0,16.11%,28.06%,32.01%和34.86%。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北京房山区的50户农宅为研究对象,对农宅冬、夏季的室内热环境,包括室内空气品质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和掌握了农宅室内环境的变化特性,并分析了农宅采暖方式对室内环境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农宅的采暖能耗量较大,但其所产生的采暖效果却并不明显,测试期平均室外空气温度为3.7℃,同期采暖房间的平均空气温度只有11.5℃,并且不清洁燃料在室内的直接燃烧导致了恶劣的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的CO浓度最高达到了52.6mg/m3。夏季室内热环境也不如想象中凉爽怡人,白天的室内空气温度最高甚至接近40℃。  相似文献   

7.
以拉萨老城区典型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电采暖工况下的室内热环境和耗热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与参照建筑对比。结果表明,传统建筑的耗热量明显大于参照建筑,同时采暖耗热强度高于拉萨远期采暖热指标;在采暖温度为18℃时,传统建筑室内热环境整体上不能达到相关标准所规定的热舒适要求;室内空气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平均辐射温度的温差较大,可能对室内热舒适产生不利影响。在分析传统建筑围护结构失热分布情况后,提出了适宜于拉萨传统建筑节能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合理利用自然气候资源进行围护结构隔热设计可有效提高室内热舒适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围护结构蓄热性能对室内热环境的作用规律,选取吐鲁番典型多层居住建筑,对比验证室内空气温度实测与模拟结果,采用IES软件模拟分析3种不同蓄热级别建筑的室内空气温度和体感温度,对夏季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轻质围护结构夜间时段热环境质量I级时长增加5%,Ⅱ级时长增加12%;重质围护结构白天时段度时数减少496(℃·h)。研究提出差异性围护结构隔热设计方法,为吐鲁番居住建筑热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两种采暖方式室内温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室内温度变化的各因素,间歇供暖的变室温热过程,对采用地板辐射采暖和散热器对流采暖方式的典型房间,建立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热平衡方程和室内空气热平衡方程,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计算程序,利用高斯-约当消去法进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得到了不同室外空气温度、间歇供暖的不同供暖时间下各种典型房间的室内空气温度,进而得到一系列室温波动曲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造辐射微孔板实验室研究了室内空气流场分布特征及人员热舒适状态.通过改变微孔板的位置和数量共得到五种不同送风工况,对比分析了室内热源、 换气次数对不同送风工况下室内流场及人员热舒适度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热源的加入会影响室内平均流场和标准偏差,从而影响温度和速度分布的均匀性.耦合孔板送风室内各测点温度表现出不同...  相似文献   

11.
室内热环境是影响人体冷热感的环境因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可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为了了解苏南地区村镇既有非节能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笔者对该地区冬夏季的典型住宅非采暖空调房间的室内、外热湿环境进行了测试,系统地分析了该地区室内热湿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非空调房间夏季室内空气温度高,冬季室内空气温度低,冬夏季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大;室内热环境远偏离热舒适范围,达到了较恶劣的程度。开展节能建筑建设和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热舒适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采光顶下微气候的形成效果,对沈阳万达广场室内步行街的普通玻璃采光顶和外镀吸热膜采光顶两种工况下的垂直温度分布、照度、平均辐射温度等参数进行了现场实测,对人体舒适性与热感觉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不同遮阳形式采光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外镀吸热膜的采光顶,室内温度波动最小,平均辐射温度最低,人员活动区最高位置温度仅为27. 5℃,人体热舒适和热感觉最好。内遮阳对室内热环境有一定积极的影响,但很难在根本上消除室内辐射得热。外镀吸热膜和内遮阳工况对室内照度均能维持在4. 18 klux左右,普通玻璃采光顶室内照度最高。为现代大型商业建筑不同形式采光顶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研究了碰撞射流热风供热时不同的送风口高度下室内空气温度、速度和热舒适参数分布情况。分析了送风口高度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碰撞射流热风供热系统的送风口高度对室内热环境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建筑外墙外表面温度实测值和模拟值,验证了在模拟垂直绿化对建筑室内热环境影响时采用改变绿化层模型表面辐射特性这一方法的可靠性。对比相同条件下有垂直绿化和无垂直绿化建筑室内热环境模拟结果得到:垂直绿化对外墙外表面的降温效果与该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有关;不同朝向外墙的垂直绿化降温效果不同,东南西向优于北向,垂直绿化使东南西北向外墙外表面温度平均降低7.0℃、6.4℃、6.8℃和4.8℃于外墙内表面和室内空气,垂直绿化的降温效果比较稳定,不随时间改变;垂直绿化使外墙内表面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平均降低1.1℃。  相似文献   

15.
甄蒙  刘思颖  王子杰  贾儒  刘宇 《建筑技术》2021,52(2):223-227
为研究靠山窑冬季室内热环境现状,实测室内空气、室内墙壁、室内地面、室外空气、室外墙壁、室外地面点的温度及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两个测点的湿度,并选取其中总时长为24h,间隔为1 min的测试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窑洞室内的温度高于室外且变化趋势更加平稳,室内的湿度低于室外且几乎保持不变.其墙体和结构能够有效稳定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室内空气的温湿状态对预制夹心保温墙体内表面产生结露现象的影响,模拟了在不同温度、湿度环境条件下,预制夹心保温墙体试块表面结露量随室内温度、湿度变化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室内温度影响试块表面结露速率,且室内温度越高,结露越快;室内湿度影响试块表面结露速率,且室内湿度越高,结露越快。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室内温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风口参数等实测数据,分析了顶棚辐射结合下送风供冷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换热量、人体热舒适性变化规律,以及操纵量、扰动量对被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净辐射换热量、对流换热量和总换热量在系统开启的前1.5 h内递增,之后趋于稳定,系统稳定时,辐射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43%,余下57%冷量由风系统承担,此时,PMV和PPD值均在ISO7730的推荐值范围内。室内空气温度和作用温度随着扰动量和操纵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室外空气温度相对较低或较高时,室内发热量或平均水温较低时,室内空气温度和作用温度的增加率较小;室内空气温度和作用温度随着送风温度呈近似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王科  唐鸣放 《建筑节能》2011,39(4):35-37
建筑遮阳系数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热环境均有影响,而室内空气温度作为影响热舒适的主要因素与窗户遮阳存在必然联系.采用DOE-2软件计算方法分析遮阳系数变化时室内温度降低的分布情况,说明夏季设置外遮阳对室内热环境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海南中部地区农村住宅夏季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热环境参数进行了调查测试,并对调查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和风速是影响当地居民舒适感的主要因素,而相对湿度影响较小;该地区农村居民夏季中性操作温度为27.3℃,可接受温度上限为30.2℃,期望温度为26.4℃,居民的耐热性较强;该地区居民对室内热环境的调节方式具有多样性,且各调控方式使用频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选择长沙、广州、沈阳和西安4个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过渡季节通过采用现场建筑内热湿参数实测和室内人员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共建筑热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得到过渡季节我国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操作温度和服装热阻的分布特征,而问卷调查分析则表明,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内绝大部分人员热感觉投票值TSV都在-1~+1之间,热感觉比较合适,但各地区公共建筑内都还有约30%的人感觉稍不舒适,热感觉与热舒适存在差异。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地区建筑内的热中性温度和热舒适温度范围。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室内实测热中性温度都要小于理论热中性温度,人们更偏向低于理论值的室内温度,而实际热舒适温度范围则要比理论热舒适温度范围更加宽泛,说明过渡季节各地区的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