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杜志强  宋中越 《建筑科学》2020,36(4):86-89,98
随着供热需求的不断上升及燃煤燃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燃烧对空气质量的严重影响,清洁先进的供暖技术越来越受到各用热行业的关注,尤其在各级地方政府下发关停不达标的燃煤小锅炉政策后,"煤改电"储能技术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本文着重介绍了一种新型熔盐结合吸收式热泵谷电储能供暖技术,此技术充分利用熔盐储能的优势,同时结合吸收式热泵可利用低温热源的特点,不仅提高了储能介质的使用温区,减小了储热系统的占地面积,还解决了常规二元熔盐储能供暖防凝及换热温差大等一系列问题,是有效解决"煤改电"供暖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严寒地区供暖的太阳能热泵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原理、运行模式及控制措施。多种运行模式使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保证热泵的运行效率。大庆某实际工程的运行数据表明:12月典型日集热器集热效率为51%;若采用夜晚值班供暖,11月典型日太阳能保证率可达70%。单位供暖面积供暖费用为18元左右,可节约60%,系统具有较好的节能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使用逐渐增多,多能联合分户供暖系统陆续出现。目前热泵热水器产品的能效采用瞬时COP表示,寒冷地区供暖季环境温度波动较大,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变工况下运行时难以用瞬时COP来表示其实际的运行能效。试验以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耦合系统为测试平台,分别测试分析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单独供暖和空气源热泵耦合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在寒冷地区供暖工况下的制热情况。结合整个供暖季气象数据和建筑供暖负荷,计算得出供暖工况下单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运行季节能效系数SPFh为2.48,空气源热泵耦合太阳能集热器运行季节能效系数SPFs为2.70,太阳能集热器使系统供暖季节运行能效提高了8.9%。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规模不断发展,居民供暖需求增加,我国城镇供暖能耗逐年升高,对于清洁供暖的探索发展和供暖性能效率的提升尤其重要。针对某燃气吸收式空气源热泵在北方地区供暖适用性及经济性问题,介绍了该燃气吸收式空气源热泵原理及主要技术特点,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某新建小区的供暖运行实测数据为例,通过采集供暖期的热泵机组的运行数据,计算并分析系统运行能效及技术经济性,得出结论:此燃气空气源吸收式热泵设备可在北方新建小区的高层建筑中单独使用或配合其他热源形式保证稳定供暖,平均能效比1.42,且具有清洁环保、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此作为一种新型供暖系统,在北方地区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丁勇  向一心 《暖通空调》2024,(4):120-126
针对南、北方供暖的需求差异,基于历年气象数据,综合考虑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供暖度日数HDD18、供暖期天数等多种因素,分析了中国南、北方8个典型城市的气候特征;同时结合需求调研和温度分布、波动差异对比情况,讨论了不同地区热负荷动态特性及负荷求解宜使用的方法;分析总结了南、北方地区的系统运行特征情况,给出了关于供暖系统设计、系统形式、运行策略的建议;并通过实际案例具体分析了供暖系统设置的适宜性问题,为后续供暖设计方法、参数确定,供暖方式选择和系统设置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雁  孙德胜 《暖通空调》2011,41(7):123-127
对郑州某办公楼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进行了供暖性能实验,分析了室外气温和供暖负荷率对机组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寒冷地区冬季采用空气源热泵进行供暖具有技术可行性但并不经济.基于实验数据,对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组合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供暖面积下,冷凝温度、蒸发温度、集热器面积及供水温度等对热泵供暖运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春地区竖直埋管式地下换热井温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点,开发了地下换热井的测温系统.测量了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前换热井内的初始温度,推导出了适合长春地区的初始地温拟合方程.测量了地源热泵系统冬季供暖运行工况下地下换热井内的温度变化数据,总结出该地区冬季供暖时换热井内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空气源热泵用于住宅地板辐射供暖的实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子介 《暖通空调》2003,33(1):8-11
在南京一住宅作了一个供暖期的运行实测,由测定结果和统计计算获得了热泵系统在不同室外天气条件下的运行参数、能耗、运行费用、房间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作用温度等数据,证明在该地区这种供暖方式是经济、舒适、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该大厦电储热供暖及供生活热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及特点,对工程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经济、环保、运行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是一种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供暖形式,具有节能高效、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实际太阳能供暖工程缺乏必要的系统量化调试,导致实际太阳能供暖系统出现运行能耗高、热舒适度差等情况,甚至出现系统完全瘫痪故障,造成资金与资源的严重浪费。以西藏某实际主动式太阳能供暖工程为例,对某太阳能供暖系统进行了量化调试,以实测数据为依据,对系统存在问题进行量化调试,诊断出了该系统存在的故障,给出了进一步优化运行的措施。并通过对调试前后实际运行参数进行测试,验证了系统量化调试后的实际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供暖季污水源热泵系统在寒冷地区绿色建筑中实际运行效果,本文以实测运行数据为基础,从能源侧、供能系统和用户侧3个方面展开分析,掌握供暖季每个环节实际用能效果,逐步分析能源利用效率,辨识系统运行效果影响因素,提出设计及运行优化建议。研究表明,该污水源热泵系统可满足室内供暖需求,但系统制热性能较差,系统制热能效比COPsys平均值约为2.3;运行过程中,机组COP和系统COPsys均与机组负荷率呈负相关性,当机组负荷率为55%时,系统制热性能最优,COPsys约为2.75。为提升供暖季整体运行效果,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热负荷,调整运行机组数量及型号,减小室温与设计值差异,并优化机组控制方法,使机组长期维持在高COP负荷率范围运行。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及运行优化方面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热泵技术是当今建筑节能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了探究其实际的运行效果和节能减排量,对寒冷地区某办公建筑的污水源热泵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研2016—2017年度冬季该系统运行性能的数据,分析了该污水源热泵系统在冬季的运行效果,并与冬季采用传统燃煤锅炉供暖方式进行比较,得到该系统供暖季的机组平均COP和系统平均EER分别为2.82和2.2,较传统燃煤锅炉供暖方式可以节省标煤260.8t,减少CO_2排放量为717.2t、SO_x排放量为1.04t、NO_x排放量为7.8t、粉尘量为5.2t。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初始运行模式和调控运行模式下供暖地面初始温度、系统供水温度、加热管间距、室外空气温度等参数变化对供暖地表面温度及房间空气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持续供暖升温条件下,供暖地表面温度随时间呈指数规律上升;系统初始运行模式下,供暖地面初始温度变化不影响地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但影响其升温时间;系统调控运行模式下,影响系统持续供暖升温时间的关键参数有系统供水温度、加热管间距、辐射供暖地面结构构造及其材料热物性参数;房间空气温度的变化主要受供暖地表面温度水平的影响,受室外空气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围护结构内壁面温度与房间空气温度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某小区分布式供暖工程中二次供热管网工程PE-RTⅡ型管材应用,包括设计优化方案及系统运行结果,并结合运行数据对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塔里木油田生活基地游泳馆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冬季供暖采用地板辐射供暖、散热器供暖和空调供暖相结合的方式,空调供暖采用热回收装置.利用纤维织物空气分布系统对外窗结露进行控制,达到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供暖空调系统中,为了实现系统的实时状态监测和自动控制,往往会采集包括水、电、气、温度、压力等多项的运行参数。因此每个系统的运行中随着时间推移都会积累大量的运行状态及能耗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对系统的评价和运行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未来的系统设计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基于数据的能源管理系统,对管理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湖南地区供暖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湖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供暖的历史和现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集中燃气锅炉供暖、分户壁挂炉供暖、分体空调供暖和集中地源热泵供暖几种供暖方案的效果、系统投资、能耗与运行成本,就湖南地区供暖方式的选择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某中深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为例,分析新热源旧管网地热能供热系统的现有运行策略;采集供热站在供暖季各设备实际运行数据,分析室外温度、不同启停组合对供热站热泵机组群性能的影响;通过新旧运行方案的对比分析,预测优化后的运行方案可以为供热站每个供暖季提升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现有运行方案热泵机组群运行耗电量和制热量均呈现阶跃式分布,相同热泵机组运行台数下,不同机组出力存在差异;不同启停组合下,制热量存在较大差别,但制热性能系数基本相同;优化后的运行方案,可以为供热站每个供暖季节约电费约39.2万元。  相似文献   

19.
北方农村地区的传统燃煤锅炉供暖模式不仅能源利用效率低且环境污染严重,亟待推行清洁、高效、可持续的农村供暖新模式。太阳能+生物质供暖模式是多种清洁能源协同供暖方式,在太阳能充足、生物质易获得的华北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太阳能+生物质供暖系统用于秦皇岛农村某典型建筑中,并对该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长期实时监测。基于实测数据分析该典型建筑供暖房间的热舒适性、系统供热量和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利用费用年值法对系统经济性评价,采用模糊数学法对该系统与传统燃煤锅炉供暖系统在初投资、运行费用、设备寿命、施工维护难易、安全性和环境效益六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供暖期室温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较舒适的13~16℃;供暖期总供热量约为12 482 MJ,其中太阳能贡献率68.87%,太阳能集热器效率为33.35%;该系统费用年值较低,每年节省煤燃料1193 kg;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表明该系统综合评判因子较高,其中运行费用、设备寿命、安全性和环境效益均优于燃煤锅炉供暖系统,对北方农村建筑供暖,节能改造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群力  狄洪发 《暖通空调》2012,42(7):33-37,41
目前我国集中供热系统的二次网供回水温度存在设计参数高、运行参数低的现象,同时集中供热系统应用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如何在不同的燃料价格和设备基价背景下,优化选择二次网供暖设计参数值得深入研究。调研了国内外集中供热系统的二次网供暖设计参数和我国部分城市二次网供暖运行参数情况,建立了二次网供暖设计参数影响集中供热系统技术经济性的分析模型,通过模拟分析得出了散热器和地面供暖系统的二次网供暖优化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