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区域供冷系统二次管网的冷量损失及冷量损失导致的温升的计算方法,并对某个二次泵变流量运行的区域供冷系统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保温材料达到要求、施工合格的情况下,区域供冷系统二次管网的总冷量损失很小,在其输送冷量的1%以内;二次泵的冷量损失是二次管网总冷量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二次管网最不利环路上冷量损失导致的温升不会对区域供冷系统的用户造成大的影响;负荷率对二次管网的总冷量损失、最不利环路上冷量损失导致的温升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一种分散式二次泵系统,从改变管网动力分布的角度,对区域空调输配能耗进行节能研究。在设计工况、部分负荷、不同负荷空间分布形式的情况下,通过对分散式二次泵系统的水泵总功率的计算,并与传统的集中式二次泵系统相比较,研究动力分布与负荷分布对于分散式二次泵系统的输配节能影响。结果表明:二次泵的分散布置可以有效减小系统输配能耗,在中高负荷率下,节能效果更加明显。分散式二次泵系统输送能耗与负荷空间分布形式有关,负荷集中于管网最近端时系统节能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某政府办公建筑区域供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夏季供冷典型工况进行了实测,并监测收集了2013,2014年完整供冷季及2015年部分供冷季运行数据。以系统水温、流量、主机功率及供冷量等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计算了主机COP、系统EER及系统冷量损失,着重研究了系统负荷特性和该特性下水蓄能系统对系统能效的影响,并对系统存在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研究表明:部分负荷率≤25%的时间占整个供冷季的时间比例大于55%,部分负荷率≥75%的时间占10%左右;系统昼夜平均负荷比为2.4∶1,工作日与周末平均负荷比为1.6∶1;2013,2014年2个供冷季系统综合EER分别为3.63和3.55,2015年供冷季主机COP为3.43~5.07;蓄冷过程总冷量损失约占系统总冷量的9.3%~11.4%。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预测城市热水集中供热管网动态热力工况,必须准确计算供热管道散热损失。现有的计算公式均比较复杂,不便于供热管网动态热力工况的计算分析。因此,本文在对目前国内外通用的直埋热水供热管道散热损失计算公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项式拟合,建立仅以热水温度为变量的供热管道散热损失线性方程,并对不同管径、不同保温材料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发现,各计算公式的偏差主要由热阻的计算范围不同所导致。简化后的拟合公式与选用公式的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全寿命周期成本(LCC)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该工业厂房分别采用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与常规冷热源系统的LCC值。分析了能耗的组成及特征,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中热泵机组及冷水泵的能耗费用占运行成本的比例较大,分别为76.2%和12.9%。基于LCC分析了不同负荷率下多台机组并联运行时负荷承担方式不同对机组COP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冷水供回水温差、源水侧供回水温差一定的情况下,部分负荷率小于28%时2台机组均匀分担负荷,大于28%时4台机组均匀分担负荷,系统LCC值最小,为2 857.5万元。同时当冷水泵采用变频控制时,系统的LCC值更小,为2 825.9万元。  相似文献   

6.
供热管道直埋敷设,目前是最经济的一种敷设方式。比较地沟敷设,能减少土方工程,节约大量建筑地沟的材料和工时,使工程总投资比地沟敷设下降20~50%,施工周期缩短一半以上。而且热损失小,对地下水位适应性强,施工及运行占地少,便于机械化施工等。国内的一些城市(如北京、吉林、抚顺、沈阳、佳木斯等),在集中供热管网中,部分管道已采取直埋敷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某剧院为例,发现剧院座椅下送风在不同冷负荷率下送风温差存在优化空间。采用CFD模拟软件,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剧院座椅下送风冷负荷率在100%、75%、50%时的不同送风温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比温度场和速度场,探究剧院座椅下送风不同冷负荷率与送风温差的关系。得到剧院座椅下送风在100%、75%冷负荷率的最优送风温差为3℃,在50%冷负荷率的最优送风温差为2℃。  相似文献   

8.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空调方式的能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  盛晓文  季阿敏 《暖通空调》2005,35(9):103-106,136
利用DeST软件模拟计算了夏热冬冷地区某一典型居住建筑的全年8760h逐时空调负荷值;考虑空调设备变工况和变负荷率情况下的二次能耗,计算了6种常见住宅空调方式的全年能耗值;利用空调能耗指标CEC,对住宅空调方式进行了能耗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吸收式热泵COP,研究了一种两级蒸发两级吸收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对比了不同级数时的热泵性能,确定热泵流程后,针对末端为散热器和辐射地板进行了变工况模拟,对该热泵各换热部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设计工况下发生器损失占总损失的36.8%。  相似文献   

10.
地下敷设是区域供能输配管网的主要敷设方式,其传热计算用于确定保温层厚度、输配管网附加负荷、热损坏可能性。分析了影响地下敷设管网传热的因素,包括:流体与土壤之间的温差、管道的保温隔热性能、埋深、土壤导热系数以及相邻管道之间的间距。介绍了基于热阻的简化稳态计算方法,该方法极大地简化了计算工作量,且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同时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地下敷设管网的形式,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供热管网保温厚度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重成  那威  李岩 《暖通空调》2005,35(2):7-10
建立了供热管网直埋、地沟敷设管道的二维数学模型,通过边界离散方法进行了求解。分析了保温管道的保温层及其邻域土壤的温度场和热流规律,计算了保温管道的热损失。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供热管道的保温厚度进行了优化分析,讨论了影响保温管道经济厚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实际供热管网系统作为测试对象,对其一段管道内壁涂敷了复合高性能无溶剂环氧粉末材料的测试管道压力损失进行测试,验证减阻效果。根据项目情况提出了各测试点测量压力值、高程值计算压力损失方法以及通过测量各点供回水管压差计算减阻效果的试验方法。针对于受现场测试条件限制,实现不同流量工况下压力损失精确测量较困难的问题,通过线性回归的方式计算不同流量条件下有涂层管道与无涂层管道对比的沿程阻力,进行减阻效果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荣  盛晓文 《建筑科学》2004,20(Z1):166-170
利用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DeST计算了夏热冬冷地区某一典型建筑的全年8460h逐时空调负荷值,同时考虑空调设备变工况和变负荷率情况下的能耗.以上述数据为基础,在遵循经济可比性原则的前提下,计算了六种常见的住宅空调方式的费用年值,对不同规模住宅小区的空调方式进行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压缩空气泡沫管网输送实验,研究泡沫流量、气液比、泡沫种类对输送管路压力变化的影响规律及摩擦阻力损失。实验结果表明,压力及压力损失随泡沫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压力随气液比增大而减小,不同流量下,压力损失随气液比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1%A类泡沫输送管道摩阻损失较3%AFFF大。研究可为压缩空气泡沫管网输送理论计算提供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实例,对DN 1 400 mm直埋热水供热管道(供回水管)合理厚度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在计算供热管道保温层合理厚度时,既要满足相关标准规范对保温层外表面温度50℃的要求,又要满足敷设区域地表下1 m以上范围内任意点土壤温度≤30℃的不影响绿化带植物的生长要求以及确保管网的热损失率小于或等于2%的限定条件。  相似文献   

16.
给出架空敷设热水供热管道热损失计算方法。针对某段架空敷设热水供热管道,对不同测点的供水温度、管道周围空气温度进行实测,对供水管道热损失影响因素、沿程温降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某商场冷水机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机组全年运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机组能效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建立了各台冷水机组运行能效模型,并根据空调系统全年冷负荷分布特性,以冷水机组总能耗最小为目标,探讨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台冷水机组负荷优化分配策略。对该商场夏季和过渡季节多台冷水机组优化运行策略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有运行方式相比,夏季负荷率为50%~75%时,冷水机组优化运行后的能耗比原运行方式降低25.75%;过渡季节负荷率为25%~50%时,冷水机组优化运行后的能耗比原运行方式降低5.35%。  相似文献   

18.
通常,热力管网敷设在不通行的钢筋混凝土管沟里,这样,就会造成占用大量的劳动力,耗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同时也不能保证热力管网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过渡到无管沟敷设热力管网,包括用沥青珍珠岩保温的,可以加快热力管网的施工,保证管道可靠地防腐,减少热损失,以及保证节约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沥青珍珠岩与目前所采用的其它种类保  相似文献   

19.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集中空调水系统总能效与冷负荷率、室外干球温度、冷却塔风机风量、冷水流量和冷却水流量的五元二次经验模型,得到了当负荷率和干球温度动态变化时,使制冷系统总能效最高的风机风量、冷水流量和冷却水流量,从而得到了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水泵和制冷主机的功率调节方案.结果表明,协同变流量控制能有效提高空调系统的总能效.  相似文献   

20.
贲岳  郑冠军  陈丽 《供水技术》2011,5(5):24-27
针对某电厂循环水供水系统的特点,应用动态流体分析软件,对系统启泵水力过渡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对不同工况启泵对应的过渡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较理想的启泵方式.仿真结果表明,正常启泵工况下,合理控制开阀规律,管道压力变化较小;事故停泵后重启工况下,系统压力波动较大,是启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控制点.经仿真计算得出的结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