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工程船舶通常需要通过定位操作来完成特定的作业。锚泊定位与动力定位是目前船舶海上定位操作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定位技术。锚泊定位系统由于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等优点而被大量采用。但该系统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定位精度较差,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因此在锚泊系统中增加辅助推进器以构成锚泊动力定位系统能够实现主动定位操作,提高了定位精度。针对某双体工程船锚泊动力定位系统的结构总体设计问题,给出了系统组成方案,并应用模型试验和经验公式对该系统在风、浪、流等环境载荷作用下的响应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能够对系统方案进行验证,并指导最终实船样机的制造与调试。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将发展海洋经济定义为国家战略,我国的海洋技术和海洋装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得到了极大提高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业主选择为船舶配备动力定位(DP)系统,DP是一种能使船舶固定在设定位置进行海上作业的装置,其能够使船舶适应更加多变的海洋环境,传统DP船舶电站在设计时通常采用开式供电,但这种方式运营的船舶油耗居高不下,这显然不满足业主降低油耗的要求,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即DP模式下船舶电站闭排供电,本文将重点研究DP船舶电站闭排运行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深水战略加快推进,深水作业船舶已成为我国海洋油气深水勘探开发的排头兵。深水作业船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动力定位系统,它是一种闭环的控制系统,用于船舶自动定位和保持艏向。现以5万吨半潜式自航工程船的工程项目实例进行电力系统冗余设计研究,包括发电机的配置、主开关间的布置、推进器电气间的布置和电缆通道的走向等,使其满足DP-3船的设计规范要求,为动力定位船的电力系统总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船舶行业陷入低谷,开发高附加值相关产品和技术成为国内很多船企新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具备一定市场需求规模的深远海开发尤其受到重视,国产高附加值海洋工程船就是其中的一项. 作为探寻海洋资源和空间的基础物质平台,海洋工程装备的开发离不开高技术装备,在深远海开发的过程中,急需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海上作业功能齐备、技术先进、高效节能动力的多功能海洋平台工作船.  相似文献   

5.
船舶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包含三个方面:船舶设计建造技术、船舶配套设备设计建造技术、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技术.与汽车行业以新车型开发为主不同的是,船舶是单件、小批量的订单式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蓝鲸”号7 500 t海上浮吊为研究对象,对浮吊船体的高低频运动及环境载荷进行数学建模,并考虑浮吊在作业时,导致其水平面运动与普通船舶有较大不同的吊重回转惯性力,分析浮吊在复杂海况下的动态响应.采用将吊重回转惯性力和动力定位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基于Kalman滤波的Mamdani模糊推理法的7 500 t浮吊动力定位系统,并进行了浮吊作业区域保持仿真实验,为今后巨型浮吊动力定位系统的研制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孙敏 《中国机械》2014,(18):244-245
本文主要是对动力定位船舶的非线性自适应控制进行了研究,并且根据相应的模型,进行了构建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种波浪中的船舶动力定位运动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动力定位是在船舶低速条件下对航向和位置进行控制,控制效果受海浪干扰的影响较大。考虑具有修正PM波谱的长峰不规则浪,基于海浪幅值响应算子(RAO)研究了船舶在海浪中的六自由度运动预报模型。以船舶定点保持模式为例,采用船模实验数据,对海浪作用下的船舶纵荡、横荡和转艏运动进行了数值仿真,给出了运动RAO频率特性曲线和船舶运动时域响应曲线,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用于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预报和动力定位系统设计,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海运业复苏呈现蓬勃的态势,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竞争力,海运船舶吨位不断增加;同时,海洋无动力半潜船等无动力作业船,海洋导管架式、坐底式等钻井石油平台的迅速发展,都对海上拖轮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海洋拖船航行于无限航区。主要用途是能进行海上船、驳、钻井平台等的拖航工作;兼顾海洋工程作业;能进行海洋工程船起抛锚作业,能适量装运甲板货,并能对外供油、供水、供电。因此,海洋拖轮的拖带能力(即系柱拖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该船舶的综合指标,也是特定船型和机桨条件下船舶的外特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南海海域自然环境恶劣,一旦动力定位钻井平台偏离设定范围,将会对钻井平台和隔水管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坏,经济损失惨重。目前奋进号平台针对1500m以上深水钻井作业进行了较为成熟的定位分析,但针对特定天气条件下460m作业水深还未开展详细的WSOG分析,作业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文章结合南海东部气象条件和奋进号平台自身特点,建立了奋进号平台漂移数学模型,计算得到针对南海东部不同天气情况,在作业水深460m时,最终POD为距离井口中心64.6m,确定红圈为22m,黄圈为13m,绿圈为8m,平台可以控制船位在红圈范围以内,保障作业安全。最终形成一套奋进号平台南海东部460m作业水深定位分析方法和保障措施,为奋进号平台在南海东部460m水深的安全作业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设备工程》2007,(7):22-22
5月26日和31日,中船重工所属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胜利作业4号”平台和“中油海3”坐底式钻井平台先后完工交付。这两座平台的顺利完工证明了山船重工的建造实力,标志着山船重工已经跨人了崭新的海洋工程设计建造领域。  相似文献   

12.
海洋领域的不断开发,对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加强海洋工程装备质量是目前工作的重点。本文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板的检验和管理工作进行分析。首先简单介绍了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板的检验内容,然后从钢板的常见缺陷入手,提出了几点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板质量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煤炭开采行业是长期以来的高危行业,在恶劣的地层下开展煤炭开采面临着瓦斯、水灾、爆炸等安全生产事故的威胁.在煤矿恶劣的环境中,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于作业人员的保护应排在首位,应及时对矿井人员进行精确定位,能够实现及时有效地联系、救援等相关需求.针对目前现有矿井作业人员定位系统的缺陷,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定位技术方法,总结出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的特点,设计出了基于SDS-TWR定位技术的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的高精度定位系统.实验结果显示,SDS-TWR定位技术能够精确地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4.
煤炭开采行业是长期以来的高危行业,在恶劣的地层下开展煤炭开采面临着瓦斯、水灾、爆炸等安全生产事故的威胁.在煤矿恶劣的环境中,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于作业人员的保护应排在首位,应及时对矿井人员进行精确定位,能够实现及时有效地联系、救援等相关需求.针对目前现有矿井作业人员定位系统的缺陷,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定位技术方法,总结出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的特点,设计出了基于SDS-TWR定位技术的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的高精度定位系统.实验结果显示,SDS-TWR定位技术能够精确地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5.
船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船舶运行安全。其中,海洋工程钢结构的强度直接决定了船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通过对海洋工程钢结构强度的极限值研究,可以为今后的海洋事业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就船舶与海洋工程钢结构极限强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对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必须针对新的船舶建造过程中技术工艺、人员培训、生产管理的难推广、难落实、难改革问题,通过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企业中运用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智慧船厂,开展新装备、新技术的人员培训,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提高建造工艺效率,推动造船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码头,集装箱拖车作为主要的作业设备,完成集装箱从堆场至船舶作业区的流转,关系到船舶作业区的工作效率.国内的研究也是大多专注于集卡车的精准定位,然而另一种在欧美较为普遍使用的跨运车流转形式,相关论述较少.文中以德国HHLA-CTB港的跨运车流转为例,着重介绍以跨运车为基准对象的VC定位系统,包括它的基本架构、元件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深入,海洋效益进一步凸显,开发海洋资源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带动力定位(DP)系统的全回转起重船,该船型能够承接海上作业平台的吊装、拆解、转移任务,也可以承接大型桥梁钢结构的安装及海上风机的维护等任务,由于其优异的作业性能,同类型船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该船型能够在复杂海况下实现DP系统和全回转起重机联合作业,在海况及吊重重量等不确定因素下最大限度保障船舶的作业安全。本篇将重点剖析DP系统和起重机联合作业的原理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船舶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包含三个方面:船舶设计建造技术、船舶配套设备设计建造技术、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技术。与汽车行业以新车型开发为主不同的是,船舶是单件、小批量的订单式生产。在汽车行业,一辆新车型问世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产量。新车型的开发不仅要包括功能、外观.还有安全环保,以及新的消费需求相关的要求等。而造船行业则是造一条船就是一个工程,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概况,重点分析了3D打印技术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主要涉及利用3D打印制备涉海物件和将海洋资源作为3D打印材料两大方面。3D打印在制备适应海洋环境的材料、船舶及船上用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海洋塑料垃圾、海洋贝类材料的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能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起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