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据交通统计,我国2019年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3.4亿辆,机动车数量的增长,促进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我国汽车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了汽车无人驾驶。智能传感器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是汽车进行周围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控制的关键技术,也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础元件,智能传感器技术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自动控制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智能传感器技术的特点,并详细探讨了智能传感器技术在汽车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成为了科技时代的主流。电子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汽车电子化程度的发展。而这种电子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传感器应用技术,传感器遍布汽车,例如发动机、车身控制、导航系统当中等等。电子系统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汽车传感器智能化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汽车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了传感器应用技术在汽车上的发展趋势,为以后汽车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智能传感器技术在我国汽车电子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影响也相对较大。然而现阶段有关汽车电子技术中的智能传感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智能化传感器发动机控制系统应用分析、智能化传感器汽车底盘控制系统应用分析、加强传感器智能化生产研发、加强智能化人才专业化培养等,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阐述智能传感器的定义,介绍了汽车传感器类型的划分,同时说明了智能传感器技术在汽车电子技术中的应用方法。该研究以分析汽车电子技术中的智能传感器技术作为主要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智能传感器技术在汽车电子技术中应用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之下,电子技术日渐成熟,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融合,使得电子技术更加智能化与信息化。其中,电气技术与汽车产业的结合,利用传感器推进了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并且,随着传感器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在汽车的安全驾驶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汽车电子技术中传感器的应用范畴,并展望了车用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与智能化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现代化的生活中,汽车工业也逐渐实现电子化与智能化。电子与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成为汽车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对汽车在使用性能、体验舒适度以及驾驶安全性等方面带来了新变革,实现了汽车行业的高科技发展和绿色环保节能。本文主要对我国目前电子与智能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电子与智能化技术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和发展趋势,为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科技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的出现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从而带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推动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本文主要探索电子工业自动化与控制的概况,又具体介绍电子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在汽车中的应用,通过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推进汽车行业的现代化进程,开发和生产性能优越、性价比高的车辆。  相似文献   

8.
作为汽车感知控制的核心部件,传感器在汽车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方向的发展,汽车传感器在环境感知和状态感知方面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多,也推动了多种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汽车传感器的功能、智能驾驶技术的技术等级标准,以及由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执行、V2X通信、云平台与大数据和信息安全等技术构成的智能驾驶技术系统,对常见感知传感器在智能驾驶技术中的应用情况和技术特点做了总结,得出了未来汽车智能传感器必将走向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车载传感器与路侧传感器、高精地图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技术融合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开放,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需求的集体井喷加速汽车电子市场升级扩张。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进程、参与的主体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技术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汽车电子及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正在快速地重构整个产业,让汽车与外界互联互通,汽车本身正在朝着高度协同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3月13日,2017汽车技术日(Automotive Day)于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开展前一天举行,围绕主题"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汽车行业的发展与变化是日新月异的,电子行业与汽车行业的融合更加深入和广泛。在汽车设计制造与生产中,电子化现象已经非常常见。传统汽车技术发展与电子技术的集合与发展,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电子工业的提升在汽车行业得到显现。PLC作为发展时间长,比较完善的控制系统在汽车电子仪表中的应用值得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汽车行业的电子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汽车使用者也有着深刻的感触。尤其是近些年来,传感器技术在发动机的应用上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发展。本文论述了汽车电控发动机可能存在的故障,传感器技术在汽车电控发动机中的应用原理、检测和应用策略。以期本文能够为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中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应用策略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汽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汽车制造业不断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高端技术,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汽车正逐步向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也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分析智能网联技术的基本概念、智能网联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智能自动化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对智能控制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智能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汽车应用的实际出发,对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包括汽车后视镜的智能化控制以及汽车空气质量智能化监测技术和汽车智能化刹车驻车系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汽车电子传感器的现状,以及传感器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概况,阐述了现代汽车发展对电子传感器的一些要求,现代汽车电子传感器总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以及智能化,其技术发展方向是开展基础研究、发现新现象、采用新原理、开发新材料和采用新工艺;扩大传感器的功能与应用范围.以MEMS技术为基础的传感器将成为汽车传感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行业越来越受欢迎,其为汽车制造和汽车维修领域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遇。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汽车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去提高汽车行业的服务质量、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使得汽车企业可以更好的顺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3D打印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使得该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汽车行业中,其被应用到汽车制造和维修领域,使得汽车企业发展更加稳定持续。而本文就基于3D打印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汽车制造与维修领域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汽车传感器技术发展正不断的促进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智能化的发展让现代汽车更加舒适和安全。智能化的关键包括快速获得汽车发动、行驶和制动等过程中的关键性能参数,而这些关键参数的获得依赖于高灵敏汽车传感器的应用。该文介绍了各类新型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并指出未来汽车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智能传感器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汽车电子质量。本文主要围绕汽车电子传感器,并且对当前智能传感器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作出了概述,分析了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的发展前景与关键技术,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借鉴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的汽车行业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缩小差距,就要重视高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更多新型技术、智能技术应用到汽车领域中,才能在保障汽车安全运行的同时,加快汽车行业的发展步伐。因此,就需要将自动控制系统与汽车电子技术紧密结合,然后广泛、高效的应用在汽车领域中,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汽车传感器的应用及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汽车传感器已成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传感器的技术水平和数量决定了现代汽车控制系统的性能。普通汽车上大约安装几十只传感器,而高级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可达200多只。这些传感器主要分布在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中。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给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汽车中的现代化设备的整合运用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更多的汽车故障问题,对汽车维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诊断技术作为目前我国的现代汽车维修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本文对电子诊断技术的发展背景进行了探讨,结合电子诊断在汽车维修技术中的应用优势,分析了电子诊断在汽车维修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