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回收利用电厂汽轮机排汽余热的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及其供热系统,通过VB编程进行热泵机组的热力计算,分析了不同集中供热调节方式对热泵机组性能和供热系统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直接连接热水供热系统,在室外温度较低时质量-流量调节方式的热泵能耗最小,室外温度较高时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方式的热泵能耗最小。  相似文献   

2.
对水源热泵 调峰锅炉的联合供热系统的运行阶段、调节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联合供热系统运行费的影响参数及约束条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联合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对制热性能系数、热泵热水进出口温度、供热介质实际质量流量、调峰锅炉出水温度、调峰负荷比及地下水出口温度随相对热负荷比的变化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集中供热系统的调节方法。分析了供热系统的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及变频调节模式及其研究现状,阐述了对现行供热系统的调节模式的看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北京地区采用经济流量比的两阶段变流量质调节供热系统循环水泵能耗与传统分档方式运行调节能耗,旨在促进供热系统合理的运行及调节模式的研究,更好地实现供热节能。  相似文献   

4.
保证热量供需一致是供热系统运行调节的主要目标。鉴于模拟分析对建筑热惯性作用下热扰量影响的动态特性的全面反映,本研究基于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DeST,从房间散热末端供水温度调节的角度,尝试分析建立散热末端供热质调节优化的构造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对供水温度优化调节的构造方法的应用加以分析说明。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散热末端供热质调节优化的构造方法可将房间室温基本稳定在设计范围内。同时,基于该构造方法所得到的供水温度模式对房间室温调节的理想程度会受到室内热扰和太阳辐射得热、最终归结为室内外通风换气的影响。通风换气对室温影响的加大会降低建筑线性热力系统假设的准确度,进而使得所确定的供水温度模式并未实现真正的优化。但即使在此情况下,仍可采用日平均供水温度随加权平均外温线性变化的供水温度模式实现对房间室温调节的优化。本研究对于优化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以及促进供热系统节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芦岩  林辉  田雨辰  田亮  竹巧艳 《煤气与热力》2021,41(1):1-4,10041
介绍地热耦合热泵供热系统(以梯级利用地热水热量为原则,采取地热水直接供热与热泵机组利用地热尾水余热的供热系统)设计方案的工艺流程、运行策略,建立供暖期系统能效比的计算模型。结合算例,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运行方式下,对两种地热耦合热泵供热系统的供暖期系统能效比进行计算。方案1:制热设备(地热水换热器、热泵机组)与供热循环泵采取一机一泵的固定设置。方案2:供热循环泵集中并联设置。对于方案1,供热循环泵与制热设备对应关系固定,启用某台制热设备时必须启用相应的供热循环泵。与方案1相比,由于方案2的供热循环泵集中并联设置,供热循环泵与制热设备的对应关系相对松散,匹配更加灵活。方案1、2的供暖期系统能效比分别为9.20、10.03。与方案1相比,方案2的供暖期系统能效比提高9%。  相似文献   

6.
通过仿真模拟计算和试验,分析变流量运行供热系统进行水力工况分析时摩擦阻力系数公式的选取,建议选用湍流综合公式。以某市供热管网为例,分析变流量运行供热系统的流量运行下限。初调节后热用户水力失调度相差较小时,系统流量调节下限为9%;初调节后热用户水力失调度相差较大时,系统流量调节下限为27%。  相似文献   

7.
江守利  程文龙  赵锐  陈则韶 《暖通空调》2007,37(12):66-69,76
提出了一种可在环境温度下实现能量输运的供热系统。该系统利用吸收式热泵原理,以氨水为工作流体,发生器和冷凝器布置在热源端,而吸收器和蒸发器布置在热用户端,利用吸收器中溶液吸收蒸气所放出的吸收热来提供热能。由于采用质量分数不同的氨水作为能量载体,因此,可以在环境温度下实现能量输运,没有散热损失;同时,由于该系统利用潜热供热,大大减少了泵功耗。分析结果表明,当供热距离较远时,该系统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耗电输热比EHR的基础上引申得到了热水循环泵输送能耗与系统供热量的一次能耗比EHR'指标,并根据对海水源热泵区域供热系统EHR'指标的不同控制要求,得到了系统的最大供热半径.经计算,当热水供回水温差为10℃,海水源热泵区域供热系统的EHR'指标分别控制在5%,10%,15%,20%时,系统的最大供热半径应分别为0.875,2.75,4.625,6.5 km.  相似文献   

9.
热水供热系统变频循环水泵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供暖系统采用质调节和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的现状,提出在供热系统供回水恒温差工况下,使用变频循环水泵改变流量调节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法在节能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热量调节法为基础,对热力工况采用根据室外气候变化计算热负荷的方法,来制定热源运行参数表,从而达到按需供热、经济运行的目的;对水力工况的调节,针对不同的供热系统采用传统变流量或分布式变频系统进行调节,从而解决系统水力失调的问题,均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吴洁清  姜永成  赵春阳  方修睦  郑瑞芸 《暖通空调》2012,42(12):137-140,117
该调节方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依据供热负荷大小分为最小流量质调节和定供水温度量调节两个阶段。介绍了调节曲线,分析了系统最小流量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供热参数的计算方法。实例计算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寒冷地区某城市13个集中型热泵供热系统输配能效的实测结果,对比了实测项目输配系统的额定性能系数和实测性能系数,分析了这些热泵供热系统中主机、热源水输配系统以及热水输配系统的能耗占比,归纳了导致输配系统能耗高的典型问题:大流量小温差、水泵运行效率低、管网阻力偏大,并提出了提升集中型热泵供热系统输配能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问题,根据集中供热系统热平衡方程,考虑循环水流量、散热器散热面积、室内温度等参数,建立了集中供热系统二次网的运行调节数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某个集中供热系统中,分析了循环水流量、散热器散热面积、室内温度对供热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反映了集中供热系统的实际特点,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  相似文献   

14.
分户计量供热系统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户计量供热系统的热源无法预知并独立控制流量的变化,其调节方法不同于传统的供热系统。本文通过对供热调节基本公式的分析,给出了分户计量供热系统调节的被控参数,结合算例计算出了供回水温度和相对流量、绘制了调节曲线,并给出了用户调节的方法,指出在分户计量供热系统调节中必须重视热源和用户调节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某分布式水源热泵区域供热项目近几年来的实际运行工况出发,对影响分布式水源热泵区域供热系统的能耗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同等容量的锅炉房供热系统相比,分布式水源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提高了82.6%.本文对影响分布式水源热泵区域供热系统的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输送半径在10公里之内的源水输配能耗约占系统总能耗的8%.二网水力不平衡问题可以造成能耗提高约20%.热泵机组的运行调节方案以及机组配置对能耗水平的影响约10%.  相似文献   

16.
某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采取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方法。对供暖期运行调节的实际效果及耗气量、供热参数进行分析。在基本满足室内温度要求的前提下,严寒期一级管网供、回水温度变化范围分别为46~67℃、40~55℃,低于设计供、回水温度95、70℃,系统能耗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调速水泵在变流量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清华大学石兆玉,孙延峰在通常情况下供热系统多采用集中质调节的方法,特别在间接连接的系统中,二次网采用集中质调节,将使系统的运行调节变得最为简单、方便。但是集中质调节不能完全满足各种运行工况的要求,例如间接连接系统中若二...  相似文献   

18.
李新丽 《山西建筑》1999,(4):107-108
供热系统一般采用集中质调节,但是集中质调节不能完全满足各种运行工况的要求。调速水泵的出现,使供热系统实现无级变流量运行成为可能,且节电效果显著,国外已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供热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很容易出现楼内热用户之间、楼与楼之间的水力失调现象。采用加大循环水泵流量、在近端用户入口加平衡阀的方式来解决水力失调问题,会导致水泵电耗增加,过热损失偏大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喷射泵与变频泵复合混水供热系统,即在建筑入口安装喷射泵和变频泵提高楼内系统循环流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混水供热技术有助于解决楼内冷热不均的热力失调问题,减少了阀门的节流损失。该混水供热技术可满足质调节和量调节两种运行模式以满足供热负荷变化和供热系统运行调节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末端设备的用热情况中更加直观地得到该末端设备相对于自身用热情况存在的节能潜力,本文通过公式推导得到了量调节、质调节、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三种供热系统运行模式下的末端设备节能率与不平衡率和热媒温差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式推导结果显示,末端设备的节能率同时受不平衡率和热媒温差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推导结论表明,末端设备实际供回水温差ΔtS为定值时,水力不平衡率Xb越大,节能率Xj越大,呈非线性关系;当末端设备水力不平衡率Xb为定值时,实际供回水温差ΔtS越大,节能率Xj越大,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