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三维风速仪、激光云高仪、Ka波段云雷达、X波段双偏振雷达和微雨雷达等特种仪器的观测资料,对六盘山区2021年7月12日一次冰雹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同期大气环流形势和地面气象资料,采用统计法分析了该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动力场及微物理特征,并比较了山顶山脚降水粒子的差异。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中冰雹单体生命史接近1 h,降水回波从生成到消散持续时间约为2.5 h;此次降雹过程20 min内伴随大风与降温,发生位置在六盘山脉的东坡,降雹过程主要是由于地形作用导致的;降雹发生前15 min开始出现3层云,云系发展较旺盛,云层厚度较厚(约2 km),且降雹过程云底高度变化速度较快;降雹发生前20 min云体内回波有跃增现象,从初生对流到降雹结束,整个过程回波维持时间较长,移动方向为西北—东南,组合反射率最大值达52.5 dBZ。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宁夏对暴雨天气的预报能力,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卫星、雷达等先进探测工具,应用天气学和诊断学方法,从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4年8月19日固原市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剖析该次暴雨形成的物理机制;应用MM5中尺度模式对暴雨天气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MM5对强降水过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六盘山区区域自动站和探空资料、ERA-Interim高时空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以及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资料,采用天气特征分析、物理量诊断以及多资料融合分析方法,对六盘山区一次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降水过程是受"两槽一脊"的环流背景以及500 hPa短波槽和700 hPa切变的共同影响形成的稳定性层状...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宁夏夏季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降雨过程天气系统配置相似,副热带高压位置的不同造成水汽来源和输送的差别;各层涡度散度场配置及垂直速度场的不同,导致降雨强度和时间范围的区别;水汽条件不同是影响降水量差异的原因;雷达产品表明,...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及FNL 6 h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4月24日宁夏地区的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热力场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是在高空强风带和强锋区,地面冷高压、热低压以及两者过渡地带产生的地面强冷锋共同作用下发生的,200 hPa高空急流也是影响此次大风沙尘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动力热力场及垂直风结构分析得出,强热力不稳定与上升气流有利于沙尘的卷起,同时垂直风的切变也有利于对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4—5日发生在吴忠市的局地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的主要环流形势"东高西低",高、低空急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及不稳定能量,低值系统中的低涡、切变线为此次暴雨的产生提供了足够的抬升机制;此次降水主要以混合性回波为主,回波顶高在9~12 km,回波强度在45~55 dB,有强对流单体形成,强降水区域与强对流单体对应;最强暴雨落区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上的逆风区附近,暴雨中心与"逆风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正、负速度区的变化及逆风区附近强对流单体的持续影响常常会产生局地暴雨;风廓线产品上低空急流的形成及维持对短时暴雨的产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区域自动站加密资料,结合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13日发生在宁夏北部贺兰山段石炭井单站的短时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暴雨是在"西高东低"的环流背景下,受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和低值系统影响产生的;探空资料热力、动力及综合参数中有多项表明,当天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出现强对流天气;高低能舌的配置,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低层弱辐合、中层强辐散的配置,为这次短时强降水提供了强有力的热力、湿度、动力条件.强降水时段,雷达回波强度达到50~55dBz,顶高达到11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值达到了13~15 kg/m~2;在短时暴雨发生前30min,出现了逆风区,并且在逆风区中出现了3个中气旋,当逆风区中出现中气旋时,进一步增强了强对流天气,可作为发布单站短时暴雨或雷雨大风预报预警的重要判据和指标.  相似文献   

8.
宁夏石嘴山一次强寒潮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石嘴山市寒潮天气预报水平,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01-21—23石嘴山市强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单站气象要素的变化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寒潮天气过程是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堆积并向南侵袭所造成的.500hPa横槽转竖是产生寒潮天气的关键点,地面蒙古气旋的东移及地面冷高压强度达到1069.5hPa是寒潮爆发南下的必要条件,850hPa冷平流是产生强降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利用WRF模式对2003年7月4-5日江淮地区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处于高温高湿环境,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和低层辐合以及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暴雨的产生发展.通过计算湿位涡还发现,ζMPV1高低层正负值区叠加的配置、ζMPV1<0及ζMPV2>0的演变,表明此次过程中不仅有对流不稳定能量存在,还有倾斜涡度的发展.ζMPV1ζMPV2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宁夏平罗一次雷雨大风、冰雹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探空资料、卫星云图及银川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7月4日发生在宁夏平罗的雷雨大风和冰雹过程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前地面有弱冷空气的入侵,850 hPa为暖湿切变,700 hPa为干暖气团控制,500 hPa则为干冷空气;K指数、沙氏指数Si和θse都表明有较强的不稳定天气产生;降雹前700 hPa之上大气垂直速度为负值区,最大上升速度位于400 hPa附近,最大速度区位于-10~-30℃层,有利于冰雹对流的形成和发展;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出现"V"形缺口回波,最大反射率与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中心最大值相对应,在雹云演变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临近预报指示意义.冰雹指数当持续出现"△"或""报警时,极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1.
为在天气学分析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利用数值预报产品,提高宁夏石嘴山市强降水的预报水平,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石嘴山市一次强降水天气(2008-07-13)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天气学成因分析,并就欧洲中心、T213、WRF和日本等数值预报产品对该次强降水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是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条件下,2个中尺度系统的作用结果所致。各类数值预报产品对该次强降水天气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宁夏北部2010年7月27—29日出现的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地面热低压的强度、地形影响及城市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连续性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大陆暖高压,它的稳定和维持是产生连续性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河套地区地面维持持续的热低压也是造成这次连续性高温天气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宁夏北部高温天气预警信号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银川市和灵武市区域自动站及水文站降水量资料,以及卫星云图、雷达观测资料,对2016-07-10下午发生在灵武市和2016-08-21T19:00至夜间发生在银川市贺兰山沿山两次小范围、短时、破历史记录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表现出暖气团势力强盛,在暖气团控制下,高温、高湿、高能区由切变线或弱锋面触发了强烈对流系统的发生和发展;由于系统尺度较小,受地面不均匀性影响,对流性降水发生后,系统经原地生成、原地发展、原地降水、原地消散,从降水开始到结束,系统稳定少动,因此造成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发生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空气污染监测资料等,从天气环流形势、各气象要素等方面,对2015年l1月宁夏中北部出现的一次连续大雾天气成因及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雾维持期间,该区高空维持高压脊,使得没有强冷空气入侵,地面处在弱高压和鞍形场中,850 h Pa近地层逆温持续存在,且逆湿层温差越大、厚度越高,雾越强;低空风速小,相对湿度大,温度露点差在0.1~1.0℃以内,这些是大雾形成的有利条件;中层的下沉气流伴随低的相对湿度,抑制了水汽的垂直交换以及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大雾日各类污染物浓度加重,而影响空气质量造成重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高,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  相似文献   

15.
16.
为深入理解配料法在宁南山区暴雨预报中的应用价值,借助诊断性物理量及配料法思路,分析2011年发生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几次暴雨天气,认为配料法应用的前提是理论相对成熟,同类多个物理量构成一个要素,且达到阈值的要素之间有重要的相互补充作用;暴雨天气的构成要素包括水汽条件、抬升条件、层结条件和持续时间条件;暴雨天气的构成系统包括500 h Pa槽涡、700 h Pa低涡切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空急流。  相似文献   

17.
宁夏六盘山地区白垩纪地层环境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宁夏六盘山地区白垩纪地层演化的规律,进行了实际环境的地质调查.发现宁夏六盘山地区白垩纪地层广泛发育,自下而上划分为三桥组、和尚铺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乃家河组;从沉积特征、地层层序、沉积相表明,六盘山群为一套冲积扇-内陆湖泊相的碎屑岩、泥岩、碳酸盐岩夹膏岩沉积;从岩性组合、沉积特征及总体向上变细的垂向沉积序列看,六盘山群是在盆地持续下沉、湖水不断加深、沉积物供给较为充足的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临河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及探空等资料,对2016年6月3日午后发生在五原县的一次大范围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冰雹过程属于高空蒙古冷涡伴随低槽及低层切变线、地面倒槽的抬升,配合上冷下暖的环境场,为该次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潜势条件;正涡度区和大片...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发的GRAPES-CAMS模式对宁夏2016年8月24—25日降水过程预报产品,如云系的发展演变特征、云系的宏观特征、云垂直结构和云性质、降水场及其演变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GRAPES-CAMS模式预报宁夏此次混合云系的发展演变趋势、移向与实况基本一致,但预报混合云系的移动速度比实况慢,导致云带整体位置偏西;预报云的云顶高度偏低,云顶温度偏高;预报降水演变与实况相当,但对于北部降水预报范围和量级都偏大,相反对于南部降水预报范围偏小,24 h的降水强度比实况小一个等级。该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宁夏混合云系的位置、范围及发展演变特征,可作为宁夏人工增雨条件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科学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宁夏中北部地区一次(2009-11-10)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天气及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天气形势及物理量诊断两方面对该次暴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西风槽,700hPa低空急流、切变,地面倒槽是该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高低层散度的有力配置及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是该次过程的动力原因;充足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能量的积累以及高空西风急流、低层偏南风急流、近地层偏东风急流的共同作用是该次暴雪产生的根本原因.从各家数值预报场的预报情况来看,日本及NCEP的降水量预报对大到暴雪落区及降水量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