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封环是机械设备上一种使用频率非常高的零部件,也是在组装涡轮增压器所必须的零部件。密封环在涡轮增压机上一般处于涡轮端和气压机端之间,密封环的密封效果将会对最终的设备的工作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虽然密封环在短时间内不会对涡轮增压器产生较大的不良效果,但是密封效果不好的涡轮增压器会对涡轮增压器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使得涡轮增压器无法正常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废气涡轮增压器是增压柴油机的关键部件,工作时涡轮以高达6万~10万r/min的转速运转,空气流量为0.17~0.68kg/s,压力可增加0.180~0.315MPa,能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1.常见故障 (1)漏油 增压器漏油常见为气端漏油,主要原因是,气端密封环工作不良、密封套间隙过大、密封圈损坏等,产生的根源有的是制造质量问题,有的是润滑不良造成磨损所致。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烧机油;排气冒蓝烟;打开进气管路会发现管壁上沾有机油。此时,须更换密封环和密封套。  相似文献   

3.
涡轮增压器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同轴带动压气机旋转作功,向发动机输送压缩空气。它由涡轮壳、中间壳、压气机壳、转子体、浮动轴承及密封(环)件等主要零件组成,浮动轴承和密封是影响涡轮增压器寿命的关键。由于增压器轴承工作在高温、高速和轻载的条件下,必须有规定的润滑油压力和足够的润滑油流量。涡轮增压器轴承的润滑油密封以及压气机端的压缩空气和涡轮端燃气的密封,都是使用者必须给予重视的。  相似文献   

4.
涡轮增压器密封环的温度场及热变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涡轮增压器密封环的工作条件,提出用有限元法计算涡轮增压器密封环的温度场及热变形,对影响密封环温度场和变形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密封环的变形影响和对增压器的整体结构优化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汽油机增压器的快速发展,使得涡轮增压器工作在更高温、高速、高压的环境中。高温会导致润滑油结焦,密封环发生积炭而失去弹性。为保证浮动轴承和密封环的正常使用,一般希望涡轮端浮动轴承部位的温度不超过150℃,密封环处的温度不超过230℃。对某型号水冷轴承体进行流固耦合分析和稳态热分析,得到轴承体的温度场分布,以此来评估冷却液腔体的设计好坏,验证冷却液进口流量的大小是否合适,为轴承体设计开发提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叙述了汽车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原理和工作条件,系统地分析了涡轮增压器的损坏形式及损坏原因,对影响涡轮增压器使用寿命的关键性零件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提高涡轮增压器主要零件的自身能力和正确使用与维护两方面提出了延长涡轮增压器使用寿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以某柴油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涡轮级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轴向力传统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计算。计算出不同发动机折合转速下涡轮端轴向力的大小,并与传统计算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窄缝间隙的流场分析,找出两者之间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增压器转子转速增加,涡轮端轴向力合力越来越大,且两种计算方法结果差异随之减小,由最大值146.314N减至125.4N,减小了14.3%;研究密封环间隙、叶顶间隙对轴向力的影响,发现叶顶间隙对轴向力影响比密封环间隙小0.155~2.955N,并且发现在整个计算的过程中,传统计算给予的假设近乎理想状态,并非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涡轮增压辅助电子水泵是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冷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涡轮增压器在长时间工作下产生持续高温,对发动机可靠性和寿命产生较大影响,而电子水泵可通过防冻液冷却剂对涡轮增压器进行降温,有效降低涡轮增压器工作温度,保障发动机的持久动力性。分析了电子水泵的常见应用故障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涡轮增压器涡端密封环和涡端浮动轴承的温度,中间壳增加水腔,涡轮增加隔热空腔结构,进行不通水、稳定运行通水,热停机立即停止通水、稳定运行通水,热停机继续通水3个方案的回热试验。稳定运行通水,热停机立即停止通水,涡端密封环、涡端浮动轴承稳定运行温度分别为216℃、104℃,比不通水降低51℃、38℃;最高回热温度分别为286.4℃、205.1℃,比不通水降低52.6℃、10.5℃。稳定运行通水,热停机继续通水,涡端密封环回热温度在热停机后50s从216.6℃急剧降低到130.8℃,涡端浮动轴承呈近似线性降低。中间壳增加水腔和涡轮增加隔热空腔是改善温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汽车涡轮增压器零部件的优劣直接影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性能和汽车总装的装配质量。为加强对重要零件制造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以涡轮增压器重要零部件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为例,分别从产品策划、生产、持续改进的过程质量控制进行探讨,并总结了信息技术及新型制造工艺装备在产品全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可为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爽 《机电技术》2014,(3):99-100
涡轮增压器排气端智能可变A/R值机构,是由发动机电喷系统通过发动机工作状态,对涡轮增压器排气道上的节气门体开度进行智能调节,从而智能调节A/R值。该机构解决传统涡轮增压器因A/R值固定,发动机低转速涡轮滞后或者高转速涡轮增压不足的技术问题,使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全转速域达到最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内燃机采用涡轮增压器日益广泛。增压器需要量不断增加,增压器主要涡轮轴的焊接,就成了关键。原先我厂采用手工氩弧焊,不仅工效低,而且质量不易保证,特别是小型增压器因结构限制,密封环槽正处于焊缝区,焊缝硬度低易磨损,直接影响到涡轮轴的使用寿命,因而手工氩弧焊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197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摩擦焊调试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四月份开始用于生产。从目前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连续式混凝土搅拌机工作时混凝土可能渗入到轴端密封装置,加剧密封端面的摩擦,加速密封的失效.对连续式混凝土搅拌机浮动密封环和转毂进行力学分析,对浮动密封环受O型圈的接触压力和密封介质的平均压力进行优化设计,计算出其最优值,保证浮动密封环端面的接触压力保持在最佳区间.  相似文献   

14.
废气涡轮增压器由废气涡轮和离心式压气机两部分组成。采用滑动轴承,在涡轮端和压气叶轮端均设气封和油封,用柴油机机油对涡轮轴进行润滑、冷却, 10ZJ型涡轮增压器结构见附图。柴油机的废气推动涡轮带动压气机叶轮一起高速  相似文献   

15.
电动增压器对废气涡轮增压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交流电动增压器串联于增压中冷公交车增压气路中消除加速烟度。利用电动增压器可瞬间增大增压柴油机自由加速时进入柴油机缸内的新鲜空气,同时增大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角加速度,提高其动态响应,改善柴油机的低速性能。通过不同压气机型号电动增压器流量特性与工作电流特性试验以及道路试验的试验数据,证明增大电动增压器压气机叶轮直径可增大进气流量,更大幅度地提高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动态响应。引入压气机特性参数数学表达式,分析电动增压器辅助增压时,对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影响以及对其动态响应的影响。电动增压器可增大柴油机自由加速时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角加速度,且电动增压器的质量流量越大,角加速度增大越明显。而质量流量越大,电动增压器消耗的功率越大。利用压气机叶轮直径为90 mm的电动增压器可将原机自由加速烟度降低54%左右。  相似文献   

16.
简述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车用涡轮增压器的几种常见故障,对故障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涡轮增压发动机使用和养护的注意事项,预防使用不当而出现增压器故障,减少了不必要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7.
涡轮增压器在工作时,高温废气会把大量的热量传递给涡轮叶轮,并通过转轴传递给压气机叶轮。由于压气机叶轮处于常温环境中,受到高温加热的涡轮增压器转子会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根据涡轮增压器转子的实际结构和工作条件,建立了考虑温度场作用的转子动力学分析模型,对不同工况下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揭示了温度场对涡轮增压器转子临界转速和稳定极限转速的影响规律,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转子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场使转子一阶临界转速增大,二、三、四阶临界转速降低,使稳定极限转速的阈值降低。从温度场作用方面出发,对高温环境下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进行准确分析及结构改进,对于提高我国涡轮增压器的设计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全文以测验数据为依据,结合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讨论如何通过控制测试条件,提高增压器性能测量的重复性,改善涡轮端效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本文旨在探讨在试验室条件下,影响增压器运行参数的测量,进而影响涡轮端效率计算的一些关键因数。  相似文献   

19.
密封环结构形式由原动轴支撑套、密封环和轴承座盖等组成,这种动密封结构因其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等特点,被广泛采用至今,是传动系统比较成熟的动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我工厂自行研制的变速箱输入轴端密封采用就是此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创新改变生活,基于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对物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代步工具的汽车需求量只增不减,为了更好的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号召,减少汽车废气排放量的涡轮增压器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注意,有必要对影响涡轮增压器质量关键因素的压壳工艺进行探究,以保障涡轮增压器的制作质量,加快促进涡轮增压器在汽车中更加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